中國自古就有“文如其人”、“字如其人”的說法。文物鑒賞家陳鵬舉先生在《書法的奧秘》一文中說:“書法是什么?說到底是中國人的氣度與胸襟。”洪丕模先生也說:“人們在欣賞顏真卿、劉海粟、康有為、毛澤東等人的書法作品時,不僅是欣賞其美妙獨特的結構,風神飽滿的線條,也是在感受書法背后的這個人的精神氣質?!被蝈賱艦⒚摶蚨饲f秀麗的毛筆、硬筆書法,都是令人賞心悅目的,閱讀它們,猶如閱讀靈動的生命,那是電腦設計出來的繽紛多彩的藝術字所無法比擬的。書法的那種氣定神閑,那種“寧靜致遠,淡泊名利”似乎與都市人快節奏的生活格格不入,并且似乎正在漸漸淡出,但當你駐足一間飄著墨香與茶的清香的房間時,那種久違的文化古韻剎那間浮出,讓人回味無窮。回望初中寫字教學,不由得不讓我們反思。
一、寫字教學面臨的困惑
《新課標》對初中寫字教學提出以下的目標:“在使用硬筆熟練地書寫正楷字的基礎上,學寫規范、通行的行楷字,提高書寫的速度?!薄芭R摹名家書法,體會書法的審美價值?!痹谌私贪娴慕滩闹懈戒浟艘恍┟业挠补P、毛筆書法,如七年級上冊是“硬筆書法”和“寫硬筆行楷字”,七年級下冊是“臨摹、欣賞顏體書法”,八年級分別是欣賞“王羲之書法”和“唐人狂草”等。這種循序漸進、先易后難的安排,讓我們感受到寫字教學的重要。然而在實際教學中狀況又是如何的呢?
曾經有位作家嘆喟大學畢業生的字與小學生的字相提并論,這是教育的一種悲哀。全國中語會學術委員會副主任陳鐘梁先生曾說:“寫字問題,社會上有‘每況愈下’之說?!北M管造成這種現狀有諸多因素,但與語文教學不無關系。
小學里開設寫字課,社會上也有許多書法老師,但拜在門下學藝的多是小學生甚至是六七歲的孩子,初中生寥寥無幾。學生升入初中后,寫字教學似乎被迫隱退到了幕后。一星期六節語文課,除去一節閱讀課,剩余的五節課只夠完成教材教學,寫字課在中學里已沒有了它的一席之地。于是寫字訓練似乎成了變相的抄寫,成了無用的重復勞動。王尚文老師在他的《語文教學對話論》中認為“抄寫與默寫”是“爛熟于筆”,“其實在抄寫和默寫中,學生往往執著于原有的語感圖式,從自己的‘前理解’出發來操作言語對象,容易犯以自我為中心的同化毛病。而通過對比原文和自己的文字,正是修正語感圖式的好辦法?!背瓕懖粌H是為了練字,使之美觀,更是修正語感圖式的好方法,它不應該被冷遇,被束之高閣。
二、寫字教學應采取的對策
長期以來初中寫字教學幾乎成“放羊式”教學,最根本的原因是它不受重視,成為語文教學的附屬品。許多語文教師自己尚且不太懂書法,又如何去教學生?
鑒于寫字教學面臨的尷尬,語文教師應該想方設法讓學生走近書法藝術。
可以在語文課上抽取幾分鐘時間,集中講解一些硬筆書法或毛筆書法的技巧,也可以讓書法優秀的學生示范講解,因為師不必賢于弟子,弟子不必不如師。教師自己也應該勤練“三筆字”,要放下架子與學生同練,因為這也是教師的基本功。如果教師自己的字不佳,那么要求學生書寫做到規范、美觀,就缺少說服力。
教育家孫曉云曾說過,孩子是因為成功了才更努力地去做。因此教師要創設各種條件讓學生獲得成功的喜悅,如利用學校的藝術周讓學生的才藝得到展示,也可以鼓勵學生投稿、參加各級各類的比賽。
也許我們教育的莘莘學子中不會有王羲之、龐中華等書法家,但在寫字教學中培養了學生的審美意識,學生的個人修養增加了一個籌碼,也就為素質教育增添了光彩的一筆。
(王靜娜,浙江寧波市北侖區長江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