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命題改革以來,已經逐步走到規范化、系統化和綜合化的軌道上來。可見,全國推行素質教育已初見端倪。從近幾年的高考語文試卷來看,語文命題不再是單一化、純知識性和專業化了。
所謂單一化,就是命題中題型和內容單一。題型的單一主要體現在機械地運用和重復的題型,如以往試卷中常常出現填空題、選擇題、判斷題和作文題。高考改革后,語文試卷的題型呈現出多樣化特點,如選擇題、填空題、判斷選擇題,而且這些題型不是羅列在一起,而是相互穿插、相互融合或者在一篇閱讀文章末綜合地運用了這些題型。作文題也擺脫了以往的命題作文形式,出現了看圖作文、閱讀材料作文等多樣性的題目。
命題作文中內容的多樣性和豐富性,也是高考作文試卷改革的又一個新亮點。和以往的高考語文試卷作比較就不難發現:原來的高考語文試卷在內容上總是圍繞語音、詞匯、語法這三個方面命題,而改革后的高考語文試卷,除了上述基礎知識之外,還增加了語文知識的理解和運用,這就大大加強了語文高考試卷命題的趣味性,使學生學以致用。
可見,語文試卷的命題在內容上注重學生平時的學習積累,要求學生除了學好高中課本的基礎知識外,還要不斷地閱讀課外讀物,更重要的是,學生在學習中還要注重社會實踐,把自己學到的語文知識運用到生活實際中去,用學過的語文知識來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提高運用知識的能力。
純知識性的命題表現在:以往的高考語文試卷中就語文知識而考語文知識。語文學習的范圍被限制了,似乎語文就只包含語音、詞匯、語法三個方面的知識。嚴格說,語文應該是一個涵蓋面相當廣的知識領域。凡人們需要運用語言文字的地方,都存在語文知識的運用。所以,高考改革后,語文試卷就超越了書本知識的“本本主義”,走到了社會生活中去,讓學生把自己學過的語文知識巧妙地運用到生活中。這一點在試卷中體現最為明顯的是閱讀和仿句式造句等題型。語文試卷中題型命題專業化也有類似于上述知識性的命題,在這里就不再——敘述。
鑒于高考語文試卷中出現這樣大的變化,語文教學是否也應全面改革呢?是否應該走到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質方面上來?是否應該圍繞高考試卷來進行呢?這一系列的問題提示我們:語文教學應該全面改革了!
語文教學全面改革,不是一兩天就能立竿見影的事情。它要求教育行政部門以及語文教育工作者從觀念上、思想上作根本轉變。當然,最重要的是語文教師轉變教學理念,變應試教育為素質教育,使學生全面掌握系統的語文知識,提高語文素養。
關于應試教育到素質教育的轉變,已是老生常談的問題了,但長期以來,我們發現很多學校依然沒有轉變觀念。其主要原因是教育行政部門升學率,學校對素質教育存在著片面認識,認為素質教育是高考以外的問題,等等。因而給語文呢教學帶來了負面影響。高考命題改革必然要求語文教學改進方法、語文教師轉變觀念,使素質教育落到實處,為學生的可持續發展奠定基礎。
(吳應楨,貴州省黎平縣第一民族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