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計劃地擴大背誦量,對促進學生語文能力發展具有顯著的教學效果。
1.課堂拓展
語文教材編有古詩。在教學時不妨引進一首與所學古詩有關聯的詩詞加以拓展,這樣既能幫助理解,又能擴大古詩文閱讀量,可謂兩全其美。
引進課堂的古詩詞主要有三種:
(1)同題異文。即題材相同,詩文各異,如王安石的《梅花》明寫梅花,暗以雪襯,表現了梅花的不畏嚴寒和潔白芳香的品性;盧梅坡的《雪梅》則飛雪與白梅并重,相互映襯,競相爭春。學生學完《梅花》再讀《雪梅》,就能相互比較,更好地體會古詩的藝術美。
(2)同一詩人的不同詩文。比如《示兒》和《秋夜將出籬門迎涼有感》皆為南宋詩人陸游所作。兩首詩表達了對祖國河山的熱愛,洋溢著愛國主義激情。教完《示兒》后,再介紹《秋夜將出籬門迎涼有感》,學生很快弄懂了詩意,讀得入情入境,有聲有色。
(3)引入與課文古詩相同詩意、詩境、詩情的其他文章。比如張俞的《蠶婦》,此詩語言樸素,不加議論,對比強烈,蘊含深刻。而梅堯臣的《陶者》與它有異曲同工之妙,學完《蠶婦》再讀《陶者》,無須教師多講,學生學得快,效果好。
2.每周一詩
誦讀古詩本身就是一種文學積累。積累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推行一周一詩,不失為積累詩詞的好辦法。
(1)科學選文,合理安排。首先,要針對學生的年齡特點和學習水平選好詩詞。低年級以通俗易懂的為主,注上漢語拼音,便于學生認讀。中高年級適當增加一些七言絕句、律詩、宋詞、元曲等;其次,盡量根據時令或圍繞主題選好詩詞。例如春季選用描寫春天景色的詩文,清明節用杜牧的《清明》或韓翃的《寒食》等;再次,考慮詩詞出現的前后順序,做到先易后難,由淺入深,循序漸進。
(2)感受為主,理解為輔。讓學生誦讀古詩詞的目的不僅在于理解內容,還在于積累語言,增強語言的感悟能力,提高文學修養。所以,不必像正規的古詩教學那樣,字字疏通,句句領會,只要對詩詞有個大概了解就可以了,重點放在引導學生去美讀,去背誦,去感受上,只要學生能讀得瑯瑯上口,有滋有味,誦讀的目的也就達到了。
(3)每周一反饋,及時檢查。檢查的方式靈活多樣,如點名背誦,師生傳接背誦,分組背誦,學生競賽背誦等。
3.見縫插針,因勢利導
引導學生背誦古詩詞,除了憑借課堂教學這一渠道外,更要結合學生的生活見聞和各種活動進行。善于捕捉稍縱即逝的瞬間,不失時機地引入詩詞。例如寒假剛過,學生帶著新春的喜悅返校,互述著新年快樂,教室里洋溢著濃濃的春意。此時如果教師插入一句:“同學們,你們想知道九百多年前有一位詩人用詩描繪過新年的喜慶和歡樂嗎?”學生聽了就會產生好奇心。于是老師就可以在黑板上寫下王安石的《元旦》:“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千門萬戶瞳瞳日,總把新桃換舊符。”
4.培養背誦興趣
改進教學方法,激發學生的背誦興趣,增加背誦內容才會變成學生自身的需要。這樣的背誦,才有利于學生語文能力、認識能力、思維能力以及情感、語感和意志的全面發展。學生語文能力的獲得,需要在教師的激發指導下,學生參加語文實踐訓練,把積累的知識加以理解,如果一味地讓學生積累語言,不注重興趣的激發與培養,讓學生死記硬背,效果不會好,反而會使學生感到厭煩。
5.在背誦方法上加強指導
要讓學生能夠很好地理解記憶,熟讀成誦,適當的指導是必不可少的。
(1)按思路順序指導背誦
順著作者的思路讓學生聯想記憶,記住敘述順序。如教學《翠鳥》時,讓學生初讀課文后按作者觀察順序想象幾幅畫面。第一幅是翠烏的外形:紅色的小爪,鮮艷的羽毛,靈活的眼睛,細長的嘴,小巧玲瓏的身體。第二幅是翠鳥活動的特點:鳴聲清脆,貼著水面疾飛,停在葦桿上注視水面的變化。第三幅是翠鳥叼魚;發現小魚,蹬開葦桿,叼起小魚飛走。第四幅是翠鳥的住處:那小溪的盡頭,陡峭的石崖上又窄又深的洞口。學生在閱讀中要積極思考,通過聯想,陶醉在詩一般的圖畫之中,加深印象,背誦課文就容易多了。
(2)欣賞優美詞句,指導背誦
背誦《桂林山水》一文,可采用學生初讀后,師生互換導讀的方式——師:漓江的水真靜啊,生:(靜的讓你感覺不到它在流動;)師:漓江的水真清啊,生:(清得可以看到江底的沙石:)師:漓江的水真綠啊,生:(綠得仿佛是一塊無瑕的翡翠。)……這樣類似一問一答式的背誦練習,學生頗有興趣。
(3)讀、畫結合,引導背誦
有些古詩文配有插圖,也有一些要求背誦的詩文沒有插圖。為了讓學生真切地體會到背誦不是死記硬背的苦差,教師可以用圖畫來引導幫助學生記憶背誦。如指導學生背誦《靜夜思》可以讓學生邊讀邊思考,讓學生根據詩的意思在練習本上畫出相關景物,在讀中思,在畫中想,加深記憶,就會不知不覺地達到背誦目的。
(4)尋找支撐點背誦
有些課文段落,學生背誦有困難,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尋找重要的字、詞、 句作為記憶的切入點,如抓住每句話的領頭字,能使學生在背誦時把上下句迅速連貫起來,抓住每個層次的頭句,就象抓住了貫穿各層意思的一根紅線,抓住每段的第一句話,就能迅速地由上段接背下一段。再如掌握能反映基本內容或基本思想的關鍵語句,或具有理清層次作用的主要詞句,或各段的中心詞語或承上啟下的過渡句,作為學生背誦的切入點,就能提高背誦效率。
增加背誦量取得的顯著效果表現在:學生的語文能力有了明顯的提高。
6.課堂教學效率明顯提高
擴大背誦量的同時要求教師優化課堂教學結構,加強學生閱讀背誦速度的訓練。小學三年級第五冊語文教材中《美麗的小興安嶺》一文,就是優化課堂教學的典型課例,講讀此文時,在學生初讀課文的基礎上,讓學生理清作者的寫作思路是按春、夏、秋、冬四個季節來寫的,然后指導學生學習對小興安嶺春季景象的描寫,邊讀、邊思、邊議,讓學生進入境界,閉上眼睛,就能想象到春季的美景,體會到作者用詞、造句的準確、表達景象的優美。引導學生總結學習方法。
(薛 峰 李玉峰,山東省泗水實驗小學;蔣衍國,中共梁山縣委黨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