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軟”和“硬”是一組常見的反義詞,前者指柔和、軟弱;后者指堅定、剛強。如“軟木-硬木”“柔軟-堅強”“軟棉花-硬漢子”等。但近年來,卻產生了諸如“硬件-軟件”“硬環境-軟環境”“硬指標-軟指標”“硬新聞-軟新聞”“硬科學-軟科學”“硬武器-軟武器”“硬著陸-軟著陸”等一系列的新詞語,使一般讀者難以知曉其真正的涵義。這是因為“軟”和“硬”這兩個詞,在詞義內涵上產生了許多新的義項,通過引申,其詞語的外延大幅度地擴大,且進入了諸多新的領域,顯示出具有構成新詞語的活躍能力。
例如,在計算機術語中,有“硬件-軟件”“硬盤-軟盤”之分。這里的“硬”指與電腦的元件、部件合裝置有關的;而“軟”卻指與電腦的指揮、判斷處理程序系統有關的。在生產、科研、經營等過程中有“硬設備-軟設備”“硬環境-軟環境”“硬技術-軟技術”之分。這些相對應的各組詞語,“硬”指與機器、設備、環境有關的;而“軟”卻指與人員素質、管理水平、服務質量有關的。在企業管理中,有明確要求的、不能改變的,稱為“硬”;而沒有明確要求和指標的、可以自行決定的,稱為“軟”。例如“硬任務-軟任務”“硬指標-軟指標”“硬管理-軟管理”等。
再如,在傳媒領域有“硬新聞-軟新聞”之別,前者指帶有政治性、宣傳性、指導性、教育性的新聞;而后者指社會性、生活性、娛樂性的新聞。在軍事領域,用來直接殺傷敵方或摧毀敵方軍事目標的,稱為“硬武器”;而用來破壞敵方通訊設備效能的電子干擾裝備,則稱為“軟武器”。使用“軟武器”進行電子干擾、網絡攻擊等,使敵方通訊、指揮、情報、預警等系統失靈,喪失作戰能力的作戰方式稱為“軟殺傷”。在科技領域,自然科學被稱為“硬科學”;研究復雜社會問題的綜合性的科學被稱為“軟科”。在金融領域,可自由兌換的貨幣稱“硬通貨”;反之,幣值不穩,匯價呈疲軟狀態的貨幣,則稱為“軟通貨”。在廣告領域,表現形式比較明確清晰的,歸入“硬廣告”;表現形式比較間接隱晦的,則為“軟廣告”,又稱“隱性廣告”。
“硬著陸”原指人造衛星、宇宙飛船等不經減速而以較快速度降落在地面或其他星球表面上。后比喻國民經濟運行的一種變化狀態,就是采取過急過猛的措施解決問題。與之相反的是“軟著陸”,原指人造衛星、宇宙飛船等利用一定裝置減速后,以很低的速度不受損壞地降落在地面或其他星球表面。后比喻國民經濟運行的一種變化狀態,就是采取一定措施使經濟等重大問題和緩、平穩地得到解決。
(譚汝為,天津師范大學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