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是中國人文中一個具有特殊含義意蘊豐富的文化意象。作為廣闊渺遠中的冰鏡玉璧般的自然之物,因人主觀的心緒的差別,可以引生出不同的感想;面對亙古不變,清輝永存,自然勾起人們飛躍的神思,探索人生的哲理與宇宙的奧妙。再者由于傳統(tǒng)美妙動人而訴說不盡的人文烙印的疊加,更加輝映出意蘊豐富的內(nèi)涵,比如中秋節(jié),起于古人祭月節(jié),源于遠古人類對自然的祟拜,碧空如洗,圓月如盤,賞月之余,會情不自禁地想起遠游在外客居異鄉(xiāng)的親人,包含著一份深切的思念,是最具人情味,最有詩意的節(jié)日。它深刻地影響著中國人的審美思維與中國人的某些文化特質(zhì)。在中國文學中,它是有生命的,不但和人一樣具有思想感情,而且也最善解人意,無論你喜怒哀樂,都能成為你的朋友,中國文人自然喜歡借月抒懷。
李白的詠月詩不僅數(shù)量多,而且成就大。據(jù)統(tǒng)計,其現(xiàn)存的詩中涉及詠月的詩就有382首,占總數(shù)的38%。它的詩歌帶有強烈的主觀色彩,主要表現(xiàn)為抒寫豪邁的氣概、激昂的情懷,很少對客觀物象和具體事物作細致的描繪,抒情方式最具鮮明特點,往往是噴發(fā)式,如狂飆如火山,想象是變幻莫測,發(fā)想無端,奇之又奇,意境開闊雄古,充分體現(xiàn)了盛唐詩歌蓬勃向上的時代精神,可以說:“李白的魅力就是盛唐的魅力”。
月的形象也豐富多彩。如溪月、天山月、溪江月、峨嵋月、關山月等,在大多數(shù)情況下,詩中的月不是孤立的,它和周圍其它景物一起組成新意象,成為作者面對現(xiàn)實、思考人生時的參照物。詩人把自己的生活和命運與之融為一體,使月成為自己生命的一部分。因而意境顯得生動形象、平中見奇,內(nèi)容豐富,寓意深遠。所以古人有言,太白豪放,驚動千古,氣蓋一世,橫被六合,可謂力敵造化。
一、作為美的形象,象征美好,也代表愛
《古風(其十)》:“明月出海底,一朝開光耀”,此處取出自海底“明月”意象作比,來形容魯仲連的風采,表達對魯為人排難中傷、功成不受爵、高風亮節(jié)的景仰;借此表達詩人的志趣與抱負。
《古風(二十七)》:“眉目艷皎月,一笑傾城歡”以“皎月”比女子,極言秀美動人,傾城傾國。實乃以美人自況,透露懷才不遇的心情。
《江上吟》:“屈平詞賦懸日月”以日月永恒、美好的形象去比屈平詞賦的成就和久遠的影響。
《宣州謝眺樓餞別校書叔云》:“俱懷逸長壯思飛,欲上青天攬明月?!痹娙藢Ω邼嵗硐刖辰绲南蛲c追求。
《下終南山過斛斯山人宿置酒》:“暮從碧山下,山月隨人歸?!薄吧皆隆币庀笸ㄍ?、恬靜、含情,不僅表現(xiàn)出濃厚的田園風味,而且流露出詩人欣羨之情。
《贈孟浩然》:“醉月頻中圣,迷花不事君”,取“醉月”意象,表達浩然寄情的水,不慕名利,自甘淡泊的高致,描繪其超群脫俗、風流儒雅的高人形象,表達詩人的敬慕之情。
《秋浦歌》:“綠水凈素月,明月白鷺飛;郎聽采菱女,一道夜歌歸。”創(chuàng)設一種素雅朦朧的氣氛,傳達一種情投意合、兩情相依的情感。
二、望月懷遠,遙寄相思
《子夜吳歌·秋歌》:“長安一片月,萬戶搗衣聲;秋風吹不盡,總是玉關情。”寫女子思念情人的哀怨。
《玉階怨》:“卻下水精簾,玲瓏望秋月?!庇瞄L久佇立望月,以表不禁幽獨之苦,怨情之深,相思之切。
又如張九齡《望月懷遠》:“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意境雄渾闊大,渾然天成,勾起情人濃濃的相思之意。
《長相思》:“月色欲盡花含煙,月明如素愁不眠?!?/p>
《對雪醉后贈王歷陽》:“清晨鼓棹過江去,千里相思明月樓?!薄懊髟隆币庀笫撬加阎榈南笳鳎磉_詩人在感嘆人生苦短之時對友情的懷念。
《聞王昌齡左遷龍標遙有此寄》:“我寄愁心與明月,隨風直到夜郎西?!痹娭小懊髟隆笔嵌嗲榈母挥型樾牡闹娜?,通過它詩人把自己的關切與同情帶到遙遠的夜郎西,交給不幸的王昌齡。
《峨眉山月歌》:“峨眉山月半輪秋,影入平羌江水流,夜發(fā)清溪向三峽,思君不見下渝州。”“峨眉山月”的意象寄托著作者“仗劍去國,辭親遠游”時,對故國故人的深深依戀之情。
《關山月》的“明月出天山,蒼茫云海間,長風幾萬里,吹度玉門關……戍客望邊色,思婦多苦顏?!薄瓣P山月”原是樂府舊題,鼓角橫吹曲之一。《樂府古題要解》:“關山月,傷離別也?!背Ec戰(zhàn)爭生活關聯(lián)。詩中描繪的是一幅由關、山、月構成的遼闊的邊塞圖景,氣勢雄渾、深沉,反映了戰(zhàn)爭生活的悲苦以及離人思婦的愁苦。
望月思鄉(xiāng),寄鄉(xiāng)愁,表達詩人對故土濃濃的思念之情,反映尋找精神家園的心理。
《靜夜思》:“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xiāng)?!?/p>
《王昭君》(一):“漢家秦地月,流影照明妃?!?/p>
《塞下曲》(三):“彎弓辭漢月,插羽破天驕?!?/p>
“明月”、“秦地月”、“漢月”意象,喻故土,抒故國之情。
三、月亮意象是寧靜、永恒的象征,常常引發(fā)詩人的思古幽情與人生喟嘆,是古雅情趣闊大深長的歷史意味的體現(xiàn)
《金陵城西樓月下吟》:“白云映水搖空城,白露垂珠滴秋月。月下沉吟久不歸,古來相接眼中稀。解道澄江凈如練,令人長憶謝玄暉。”沉吟月下,古月蒼茫,觸動著人們回首往事的心緒,寂寞、憂愁,慨嘆知音難遇,詩人懷才不遇的苦悶和無奈的自慰,思念敬慕歷史人物的心情于字里行間自然流露。
《把酒問月》:“今人不見古時月,今月曾經(jīng)照古人;古人今人若流水,共看明月皆如此。”月亮以其永恒的存在,閱盡歷史滄桑,因而引發(fā)對人事匆匆、宇宙無窮、人生有限的浩嘆全詩。塑造了一個崇高、永恒、美好而又神秘的月的形象,顯露出一個孤高出塵的詩人自我。
《蘇臺覽古》:“只今唯有西江月,曾照吳王宮里人”,“西江月”因其蒼茫浩渺的永恒歷史,盡覽人世,寄托作者寂寞的永恒存在和幽遠深長的歷史況味。
四、渲染一種環(huán)境氣氛,是凄清、悲涼、愁苦、無奈的代名詞,反映孤獨與寂寞的心態(tài),表達失意者尋求慰藉與解脫的心理
《古風(十八)》:“月落西上陽,余輝半城樓?!薄霸侣洹钡囊庀笫鰧懬寮诺臍夥?,隱含百官上朝忙碌的辛苦,暗含詩人對朝政無常的看法。
《烏棲曲》:“銀箭金壺漏水多,起看秋月墜江波。”悲涼、寂寥的秋月意象,揭示出享樂者的心態(tài),時間苦短,內(nèi)心悲哀。
《蜀道難》:“又聞子規(guī)啼月夜,愁空山?!苯琛白右?guī)啼月”的意象渲染旅途的愁緒和空寂的環(huán)境氣氛,烘托了蜀道之難。
《行路難》(其三):“含光混世貴無名,何用孤高比云月”取“云月”喻孤高傲世性格,表達充滿抑郁不滿的情緒。
《長相思》:“孤燈不明思欲絕,卷帷望月空長嘆。美人如花隔云端。”以月喻美人,可望不可即,以美人隱喻皇帝,隱含了詩人被放逐還山,政治理想不能實現(xiàn)的苦悶。
詩人在失意、彷徨、無可奈何之際,總是以月為知己,借以自慰,月亮就成了孤獨與失意的象征?!昂隆薄袄湓隆边@些凄苦的意象映照出凄苦彷徨的心態(tài)。
《月下獨酌》:“花間一壺酒,獨酌無相親;舉懷邀明月,對影成三人?!苯柚髟逻@個“知已”,表現(xiàn)了詩人飄逸的形象,同時更多流露出詩人在現(xiàn)實中的孤獨與失意,甚至于尋找“共飲人”而不可得。
《鸚鵡洲》:“遷客此時徒極目,長洲孤月向誰明?!薄肮略隆钡囊庀髮懗鲞w客嗟時傷悲的情懷。
《答王十二寒夜獨酌有懷》:“萬里浮云卷碧山,青天中道流孤月;孤月滄浪河漢清,北斗錯落長庚明?!痹娭薪琛肮略隆庇髯砸言诂F(xiàn)實之中失意之極,感慨賢愚顛倒、是非混淆的社會現(xiàn)實,抒發(fā)因受讒造謗的憤懣之情。
五、常隱喻帝王權貴生活,以“瑤臺月”加以表述,“瑤臺”是玉砌的樓臺,帝王所居,“瑤臺月”是指神仙所居住的地方
《古風(其二)》:“蟾蜍薄太清,蝕此瑤臺月。”“古風”多抒發(fā)政治感想,表達自己的抱負和理想。本詩以蟾蜍蝕月起來抒發(fā)對唐玄宗寵幸武妃,廢斥皇后王氏的憂慮和感嘆。
《古風(四十六)》:“王侯象星月,賓客如云煙。斗雞金宮里,蹴鞠瑤臺邊?!薄敖饘m”、“瑤臺”都指帝王所居。這里刻畫了王侯權貴腐朽、驕橫的形象,詩人以特有的政治敏感和詩筆,展現(xiàn)了一幅唐王朝繁榮昌盛中充斥著腐朽的真實的歷史畫卷。
《清平調(diào)詞(其一)》:“若非群玉山頭見,會向瑤臺月下逢?!蓖ㄟ^把楊妃比作天女下凡,極寫楊貴妃的容貌之艷冶。
《古朗月行》“蟾蜍蝕圓影,大明夜已殘”,李白對當時朝政有感而發(fā),把君王受人蒙蔽比作“蟾蜍蝕月”,抒發(fā)對朝政腐敗的哀傷。
(蔡少華,浙江瑞安市第十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