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少老師抱怨小學生什么都不懂,什么都說不好,課堂上老師在唱“獨角戲”。在新課程教學實踐中,我深刻地認識到,每一個孩子都有表現(xiàn)自己的欲望,而且具有一定的思維及口語表達潛能,不是他們想不到,也不是他們不會說,恰恰是因為課堂上教師不注重啟發(fā)、擔心教學時間不夠用等人為因素,使許多精彩的思維火花,在孩子的欲言又止之中自生自滅。因而在語文課改教學中,為孩子搭建一座平臺,讓他們盡情享受語言表達的“自由”就顯得極為重要。
一、在“自由”感悟后表達
案例:《三袋麥子》
師:讀了《三袋麥子》這篇課文,你們最贊賞故事中哪個人物的做法呢?為什么?
生:我覺得小牛的做法好。因為小牛做事很有計劃,也很節(jié)儉,他得到一袋麥子后沒有馬上吃。
生:我覺得小猴的做法好。你看他把麥子都種下了地,收獲了更多的麥子,這樣他就有吃不完的麥子。
生:我喜歡小豬。
(其他孩子很不理解,一片噓聲。)
師:能談談你的想法嗎?
生:我覺得過年了小豬吃點好的沒有什么不好,再說我們過年不也吃好的東西嗎?
師:你的想法很獨特!
師:你們都很愛動腦筋,盡管大家的想法不一樣,但是都能說出理由來。
反思:每個孩子都有自己獨特的內心感受,有著不同于他人的思考方式和獨特的體驗。作為教師,對孩子的創(chuàng)見,要充分鼓勵;對孩子的異議,要尊重理解。
二、在“自由”續(xù)編中表達
案例:《夏天的歌在哪里》
師:學了這首詩歌,我們知道了:夏天的歌在——(生根據(jù)課文接著說下去)師邊聽邊列出該詩的格式。
師:同學們,夏天已經(jīng)悄悄來到我們身邊,大家做個有心人,留心觀察一下身邊的事物。請大家想想夏天我們還能聽到哪些聲音?
生:夏天來了,小朋友們在游泳池里游泳會發(fā)出聲音。
生:今天中午到校的時候天氣特別的悶熱,現(xiàn)在就響起了雷、下起了陣雨。
師:說得好,你們能不能也來當個小詩人,把這兩件事編成詩歌呢?
生:(齊答):能?。ㄐ〗M合作探究)
師:誰來說說你們小組是怎么編的?
生:夏天的歌,在哪里?“轟隆,轟隆”,夏天的歌在烏云的背后。正說著外面又響起了隆隆的雷聲。(師邊聽邊在格線上填寫)
師:怎么樣?
生:編得好,我們大家應該表揚他。
生:我覺得不夠好,還少了一句,應該“轟隆,轟隆”的聲音在后面,“噼啪,噼啪”的聲音在前面。
師:補充得太好了!老師也贊同你的想法。誰還接著說下去!
生:我們小組是這樣編的:夏天的歌,在哪里?“撲通、撲通”,“嘻嘻,哈哈”,夏天的歌在清清的游泳池里。
師:我想知道,為什么要用“嘻嘻,哈哈”這組詞?
生:因為小朋友在游泳的時候一定很開心,就會發(fā)出“嘻嘻,哈哈”的笑聲呀!
生:(迫不及待地)是的,我也是這樣認為。
師:同學們說得真是太精彩了!大家可以大膽想像,再編一編。
……
反思:續(xù)編詩歌這個教學片斷,我發(fā)現(xiàn)孩子的思路一旦被打開,其創(chuàng)編潛能會被極大地挖掘出來。在稍微點拔后,他們能編出多優(yōu)美的詩歌。由此我更堅信“孩子是行的,可以的”我們應該把說的權力還給孩子,鼓勵他們暢所欲言,讓他們用心靈感受到語言的精彩、智慧的奧妙。
三、在“自由”體驗中表達
案例:《北大荒的秋天》
學完《北大荒的秋天》后,我?guī)W生到野外去觀賞感受本地秋天的田野、天空、小河,使他們有了親身的體驗,然后讓他們說一說秋天的景色。
生:秋天的河水變涼了,我們不再下河游泳了。
生:秋天的大地是一片豐收的景象。
生:茄子像個穿著紫色大褂,彎著腰,戴著草帽在樹底下乘涼的老頭。
生:棉桃吐出雪白雪白的棉絮。
……
反思:語文教學必須把學生從課堂上和課本里解放出來,不斷擴展生活空間,開闊視野,把豐富多彩的社會生活、燦爛多姿的大自然作為他們語言表達的“活水源泉”引入課堂。通過即時的啟發(fā)激勵,活躍思維,激發(fā)了他們表達的興趣,培養(yǎng)他們的口語表達能力。
總之,把思維的“自由”、情感的“自由”、語言的“自由”、表達的“自由”還給孩子,你會看到一群充滿創(chuàng)造力的快樂天使!
(邱 萍,江蘇省海安縣西場鎮(zhèn)光榮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