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2004年8月25日《長沙晚報》報道,成人漫畫雜志《漫時代》近日爆出10萬元征“情色”漫畫一事。據說,“成人漫畫”被定義為“給大人看的漫畫”,主辦人堅稱,“情色必定不等于色情”。9月8日《光明日報》發表一篇署名為錢夙偉的文章《不要用“情色”掩蓋“色情”》,對此事進行了尖銳的批評。 “情色”漫畫引起媒體和大眾的廣泛關注和評論,使我們意識到語言的“灰色”問題的重要性及正確對待灰色信息的必要性。
20世紀80年代鄧聚龍教授提出“灰色系統理論”,為工業、交通、氣象等方面的科研課題提供了一種新的研究手段。陳忠先生首次把 “灰色”概念引入到語用學研究領域。“如果我們把大腦完全不可理解和處理的信息看作‘黑色’信息,能夠解碼、破譯的信息看作‘白色’,那么當某信息輸入后,解碼出現非單一性(多向性)、非確定性、非完全性的狀態傾向,稱作‘灰色信息’”。(《信息語用學》,陳忠著,山東教育出版社,1999年版,第327頁)“灰色”是自然語言的基本屬性之一。廣義的灰色涉及包括句子在內的所有語言層次單位的模糊性,包括歧義、籠統、含糊等語言現象,狹義的灰色主要就是指交際語境中由言語歧義所造成的信息傳遞的不確定性、非唯一性、多向性的狀態。
言語歧義所造成的灰色信息既有消極的一面,又有積極有利的作用,是積極還是消極,要看信息效果與交際者的意圖目的是否一致。信息效果與交際者的意圖目的一致,就是積極灰色;反之就是消極灰色。根據積極、消極灰色信息與交際雙方的不同組合情況,我們把灰色言語信息大體上分為A類、B類、C類、D類四種。如下圖所示:

其中,坐標點O代表白色信息,圓圈以內部分代表灰色信息,圓圈以及圓圈外部分代表黑色信息;橫坐標EF對應說寫者,縱坐標MN對應聽讀者。如果把對應說寫者的積極、消極灰色信息分別記為“+說寫者”、“―說寫者”,把對應聽讀者的積極、消極灰色信息分別記為“+聽讀者”、“―聽讀者”,那么根據上圖我們可以很容易看出四類灰色信息的特征:A類(+說寫者,+聽讀者)、B類(―說寫者,+聽讀者)、C類(―說寫者,―聽讀者)、D類(+說寫者,―聽讀者)。
A類灰色信息對交際雙方來說都是積極的,該類灰色信息在人們的交際中得到大量使用。如:
甲:你兒子“出來斄嗣揮校?乙:還沒呢。
甲:他“進去”多長時間了?
乙:兩個月了。
甲:你得趕緊“上菜”啊,這年頭不上菜怎能行?。ㄞD引自劉建芳《認知語境對話語理解的解釋和制約》,河南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4年第2期)
甲話語中的“出來”、“進去”、“上菜”在特定語境中均有歧義,若按字面理解肯定會導致交際的失敗。實際上,這里的“進去“、“出來”指被公安局關押、釋放,“上菜”指為達到某種目的而請客送禮。盡管言語歧義造成了一定的灰色信息,但聽者乙在特定語境中通過認知推理是能夠推導出甲話語的確定含意的,使交際得以順利進行。
B類灰色信息的語用效果與說寫者的交際意圖相違背,但與聽說者的交際意圖相一致。也就是說,在交際過程中這類灰色信息違背了信息發出者的初衷,而向著有利于聽讀者的方向發展。例如李傳信、達理的小說《泰山疑案》中父子倆的對話:“爸爸,我哪兒也不去,就愿意進公安局?!薄昂眯∽?,膽不小。人家怕進公安局,你卻志愿進公安局?!薄斑M公安局”可以是指去工作,也可以指因觸犯法律而被傳喚或逮捕。該例中兒子用的是進公安局工作之義,而身為公安局長但不徇私情的老子,卻有意利用另一合理的解釋岔開話題,既風趣幽默又表明了自己的態度,使交際向著有利于自己的方向發展。
C類灰色信息,指交際效果與交際雙方的意圖目的均未能達到一致的情況。典型的例子就是由于信息發出者的疏忽大意使“潛在歧義結構”顯性化后未能消除歧義而造成的灰色信息。如《清掃深圳街頭的日本貴賓》(《報刊文摘》)、《捕殺出售青蛙者可惡》(《長江日報》)等。文章標題由于脫離上下文語境并且其自身又缺失必要的信息量,所以很容易導致歧解,產生與交際雙方的意圖目的相背離的C類灰色信息。
D類灰色信息,對說寫者而言是積極的,而對聽讀者來說是消極的。根據該類灰色信息的語用效果及其所產生的社會影響效果的不同,我們把它分為兩個次小類:D1類和D2類。D1類指那些能產生良好的語用效果、對社會沒有產生負面影響的灰色信息。某餐廳,一位喝醉了的客人對服務員嚷道:“喂,小子!廁所在哪里?我要去小便啦!”服務員回答:“先生,廁所在右邊走廊的盡頭。入口的門上寫有“紳士”兩字,不過您也可以進去?!边@個服務員不卑不亢,用灰色的方式將所要表達的信息隱藏在顯性信息(語表)里,讓對方自己去體會、推測出其所暗示的隱性信息——“你不是紳士”。該服務員對灰色信息的處理和把握令人稱贊。
D2類灰色信息,指被語用者不恰當使用、產生了不好的語用效果和社會影響的情況。典型的例子就是那些欺騙坑害消費者的虛假廣告。本文開頭提到的“情色”漫畫的例子就屬于D2類。
言語交際中的灰色信息類型多樣,不同類型的灰色信息產生不同的語用效果和社會評價效果,相同類型的灰色信息對說寫者和聽讀者的語用效果也可能不一樣。因此,在灰色信息的具體使用中,語用者應充分了解各類灰色信息的不同特性,采取“合作”的態度,做到合理、正確、有效地使用各類灰色信息。具體說來包括:
創造性地使用A類灰色信息。該類灰色信息能在很大程度上推動交際的順利進行,其良好的語用效果也最明顯,因此交際雙方應在相互理解的基礎上創造性地使用A類灰色信息,以最大限度地發揮該類信息的交際潛能。1944年春天,日寇進犯廣西,國民黨廣西主席黃旭初聞風喪膽,假托歸鄉為母掃墓,先行逃遁。當時《新華日報》報道了此事,標題是《桂林危機聲中黃旭初掃他媽的墓》。(轉引自張博學《試析歧義語的類型及歧義的排除》,陜西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01年第2期)該標題的下半句是有歧義的,既可理解為“黃旭初為他媽掃墓”,又可理解為罵人話“他媽的”。作者利用言語歧義所造成的灰色信息,巧妙地表達了對黃旭初臨陣脫逃卑劣行徑的痛恨,收到很好的語用效果。
慎用B類灰色信息。B類灰色信息一般指信息接受者對灰色信息進行創造性利用的情況。據說有一次一位美國人問王蒙:“50年代的王蒙和70年代的王蒙,哪些地方相同,哪些地方不同?”王蒙回答:“50年代我叫王蒙,70年代我還叫王蒙,這是相同的地方;50年代我二十多歲,70年代我四十多歲,這是不同的地方?!备鶕WR,那個美國人問的是王蒙在50年代和70年代在政治態度、思想觀點、社會地位或文學創作等方面的異同,而王蒙卻巧妙利用“相同”、“不同”這兩個詞語的不同理解做了有悖常規的回答,既顯得幽默活潑又避開了某些敏感話題,使交際朝有利于自己的方向發展。
避免使用C類灰色信息。C類灰色信息增加了交際雙方信息交流的難度,在很大程度上妨礙了交際的正常進行,因此交際雙方應盡量避免使用。避免使用C類灰色信息,從說寫者的角度來說,就是要確保信息傳遞的單一、明確,避免使用歧義性的語言。例如由于文章的標題本身獨立于正文,無法借助上下文來排除歧義,因此在擬題時就必須謹慎小心,注意提供必要的信息量以消解潛在的歧義。如上文所列舉的有歧義的幾個標題可相應改為《在深圳街頭清掃的日本貴賓》、《捕殺與出售青蛙者可惡》,這樣通過補足必要的信息量使標題本身消解了歧義,從而也就避免了C類灰色信息的產生。
D類灰色信息的兩個次小類的語用效果和社會影響不一樣,因而語用者在使用過程中應區別對待。D1類灰色信息能協助說寫者實現其交際意圖,有時還能收到意想不到的良好交際效果。例如“不承諾放棄使用武力”,意味可能放棄使用武力,也可能不放棄使用武力。因為沒有承諾“A”,所以可能“A”,或者可能“非A”。在外交場合,像“不承諾A”之類灰度極高的信息形式得到普遍使用,原因在于這些灰色信息形式擴大了可能性空間,既能給信息發出者自己留下機動回旋的余地,又能讓信息接受者體會到顯性信息之外微妙的隱性信息。D2類灰色信息盡管也有助于說寫者實現其交際目的,但從信息接受者的角度,從社會效果的價值評價上來看,其負面效果是顯而易見的,因而信息發出者在交際中應避免使用D2類灰色信息。
總之,灰色信息既可以產生積極有利效果又有消極不利的一面,在言語交際中我們必須恰當、有效地使用,以最大限度地發揮其積極作用、消除其不利影響。同時,對那些利用語言的灰色性,故意蒙蔽、欺騙、誤導信息接受者的做法和行為,我們也必須予以徹底地否定并對其進行道德上的譴責。因為,諸如“情色”漫畫之類利用言語歧義所造成的灰色信息,不僅關涉到語言的規范性、純潔性問題,而且還關涉到整個社會道德水平的提升問題。
(杜兆金,曲阜師范大學文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