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當看到歷屆學生寫的一篇篇精彩作文,腦海中總會回想起富有個性的習作者的形象,他們或潑辣開朗、或文靜嫻淑、或嚴肅冷峻。有個性的人,使人難忘。同樣,充滿個性的文章,也讓人刮目相看。個性是文章的靈魂,凡是優秀的作文,字里行間都充滿著鮮明的個性色彩。作文應該寫誠實的、自己的話,但更要有創意,寫出自己的個性。作為語文教師,在大力推行“新課標”的今天,我們應積極倡導:讓個性與作文同行。
一、營造個性化的寫作空間
寫作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語文教師要善于營造有利于學生個性化寫作的空間。
首先,教師要贏得學生的信賴。人們常說:親其師,信其道。要做到這一點,教師必須平等地對待每一位學生,經常主動地與學生交流,言必信,信必果,這樣,學生才有可能敞開自己的心扉,在文章里暢所欲言。每教一批學生,我都向他們承諾:未經作者本人同意,上交的日記,除我以外,任何人不得偷看,包括父母和班主任。我自始至終信守這一諾言,替學生保守秘密。有一位女生在日記中寫道:你是我一直很喜歡的老師,對你,我有一種不可言表的親切感,所以,我什么話都可以和你說。有了這樣的信任,學生才敢在文章里說真話、寫真事、抒真情,教師才有可能看到美麗多姿而又呈現出個性色彩的文章。
其次,教師應該有寬廣的胸懷,能夠容納學生的各種不同感受,允許學生寫他們自己的文章。我對學生的作文(一是課外日記,一是課內作文)要求是八個字:“真情實感,隨心所欲。”只要真實、健康,學生想寫什么就寫什么,而且想怎么寫就怎么寫。可以寫有趣的生活小事,也可以寫真誠的人生感悟;可以寫眼前的現實景物,也可以寫未來的幻想世界;可以鄙薄愚公,也可以贊美智叟。當我們充分信任學生,給他們提供機會并積極鼓勵、激發他們展示自己的個性時,學生所迸發出的創造性思維火花常常令我們驚喜。如學生在《品味等待》一文中寫道:“愚者的等待,是坐失良機;智者的等待,是把握時機;弱者的等待,是浪費時間,是一潭沒有漣漪的死水;強者的等待,是積蓄能量,是火山噴發前的醞釀。”對不同人的等待有了自己獨特的思考,富有哲理。營造個性化的寫作空間,就是給學生以心靈的自由,思想的自由,感情的自由,創造的自由,讓他們在輕松地傾瀉酸甜苦辣中感悟生活真諦,在自由地述說喜怒哀樂中訓練表達能力。
二、尊重個性化的情感體驗
作文應該是用我的自由之筆,抒我的自然之情,寫我的自得之見。但是,由于應試教育的影響,作文教學只偏重于技巧的訓練,卻輕視學生在整個作文過程中的個性、情感、情趣的投入。為了得高分,他們思考更多的是自己的語言是否流暢,自己抒發的感情是否高尚,自己表現的思想是否深刻,這太多的“是否”使學生在作文中失去了自我。于是,本應最具有個性特征,飽含人文價值的作文成了一堆冷漠的文字。面對這種狀況,教師僅僅講作文技法是沒有用的,必須轉變教學觀念,尊重學生的個人感受。
隨著學生年齡的增長,他們眼中的世界日漸豐富起來,他們的內心世界也日漸復雜起來,他們對世界、對生活有了更多的感悟,這些感悟積蓄在他們心中,正在尋找一個適當的渲瀉途徑,寫作就是一條很好的途徑。教師要有效地調動學生的生活積累,激發學生的寫作欲望。只要是學生感到有趣的、精彩的、曾經被深深感動過的,都可以寫進作文。如:與父母的相處,與同學的交往,課堂上的思索,課間的嬉戲,等等。有學生在《秋愁》一文中寫道:“‘無可奈何花落去’,秋天,那絢麗了一夏的花開始凋零。看著花由美麗走向枯萎是一件令人傷感的事,無可奈何,花不可能永遠鮮艷,秋把美麗埋進了泥土。”抒發了自己秋日的惆悵。有了寫作的自由,學生的心靈得以放松,學生的自尊得以滿足,思想感情就會如泉水般地自然流淌。
三、欣賞個性化的語言表達
雖然學生作文的語言不同于作家的創作那樣具有風格,但每一個學生的思想性格、生活環境、文化修養不同,其作文語言的運用必然會有較大的差別。如性格溫和的人,她的語言也往往細膩柔順,性格粗獷的人,其語言常常比較粗放,只是長期以來,我們的作文教學往往無視這一點,學生作文語言的個性,常常因為老師的喜好或過分的強調詞句的錘煉、表達的準確而被扼殺了。
“沒有美的語言就沒有文學,至少沒有好的文學。”語文教師一定要引導學生認識語言與人生、思想、個性的關系,讓語言展示其個性。讓學生明白,形象生動、樸實平常、幽默風趣、深刻冷峻,都是好語言。不要盲目地去學習所謂的好的語言,要找到適合自己特點的語言表達方式。 作文語言不應該僅僅是遣詞造句的方法,還應該是滲透自我情感、思想、個性的精神體。要讓學生明白,能表現心中的人和事,能展現眼中的景和物,能剖析情中的意和志的語言,都是好的語言。如班里有位假小子似的女生在《我很美麗》一文開頭寫道:“我知道,在別人的字典中,美麗是與我絕緣的,一頭亂糟糟的‘雀巢’,衣著是沉悶的深藍色,身材近乎于圓柱,談笑是那種女生不該有的豪爽,外加一副破銅鑼嗓音,以這些資本說自己美麗,會讓人噴飯。”在接近結尾處,她又寫道:“我很美麗,說這話時,我沒有自嘲,反而有一種堅定,因為我相信,世界上所有的事物都是相對美麗的。”讀完此文,我們會由衷地感到:她真的很美。讓學生學會用自己的語言去敘述、去描摹、去思考。這樣,語言才能有個性,有質感。
四、給以個性化的作文評價
作為一名語文教師,最讓我自豪的是,我可以通過作文了解學生的內心世界,分享他們的喜怒哀樂。有些事他們不愿告訴父母,不敢告訴班主任,不能告訴同學,于是,他們把它寫在文章里,我在作文中寫的評語,就是與學生的心靈進行對話。教師要從發展學生的個性出發,調整作文評價標準,通過評價激發學生的情感,激活學生的思維。教師觀念變了,評價標準變了,學生才會沒有顧慮,才有可能把作文當作一個可以傾訴的朋友,把寫作當成傾訴的過程。
有人最怕看作文,說這是件苦差事,而我最喜歡看。從學生的文章里我可以聽到他們的心聲,感到自己是他們無話不說的朋友。學生由于年齡、閱歷、認識等的限制,難免會有語言不夠優美、用詞不夠恰當、內容不夠具體、立意不夠深刻之處,此時教師應大度一些,多一句肯定,多一點贊揚,多一份鼓勵,讓學生感受到哪怕是小小的成功的喜悅。我常以一個讀者的眼光去批改學生的作文,不知不覺中常有一些看法和感想,便用評語與作者直接對話,直接交談。有時,我也用師長的眼光審視這些隨筆,給學生以教誨、疏導或批評。在這種交流中,老師和學生儼然成了一對無話不談的真誠的朋友。
作文是心靈世界的展現,每一個人都擁有一個心靈世界。冰心說,這個世界是個性化的、自然的、是未經人道的,是充滿了特別的感情和情趣的,是心靈的笑語和眼淚。既然每一個“我”都是活生生的個體,誰也不能替代,那么,充分鼓勵學生挖掘自身的潛能,寫出負載豐富個性、充滿真摯情感的文章來,是語文教師義不容辭的責任。
(鮑華娜,浙江省金華市青春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