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話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我們常常會發現這樣一種現象:有些學生學習偏科,語文好的數學一塌糊涂,數學好的語文又不盡人意。有些專家解釋說這是“能量守恒”,人的精力是有限的,當他專注于某一項學習之后,其他方面當然就會有所松懈。事實上這種說法也承認了一點,那就是興趣是決定成功的重要因素。因此廣泛的興趣又將會獲得最大的成功和全面發展。我們不難得出這樣一個結論,即教育的根本手段是要培養學生對學習的興趣,尤其是課堂教學設計與構思是其中關鍵的一環。下面談談新課程教學中把趣味性融入課堂的一些方法。
一、導演課堂劇,構建表演型課堂
理論是抽象和枯燥的。尤其是對于初中學生,他們還無法駕馭理論去指導實踐。當他們學習感到迷惘時就很可能產生畏難情緒進而喪失學習興趣。
有一位老師在寫作訓練時講細節描寫,為了激發學生學習興趣,他就設計了一個課堂AB劇——《一位盲人》。首先由兩位同學表演A劇:一位盲人老爺爺在路上小心翼翼往前走。突然,他被腳下的石塊絆倒了。這時一位少先隊員剛好路過,她趕忙跑過去把這位老爺爺扶走了。表演結束后同學們開始動筆描寫這位盲人。作者只是描寫了盲人的外貌,語言、動作及當時的環境。盲人的精神品質就不曾也無從提及。接著,老師又及時地安排了兩位同學表演B劇。B劇的內容和A劇差不多,有一點不同的是當少先隊員要扶老爺爺離開的時候他還在地下不停地摸索,少先隊員以為老爺爺找東西,就告訴他沒有掉東西。老爺爺卻是摸到石塊后把它放在了路邊,并且說要是絆倒了別人多危險啊。接下來同學們又動筆寫這位盲人爺爺。有的同學就很敏銳地捕捉到了這一信息,熱情歌頌了盲人爺爺時刻想著別人的美好心靈。
通過這些生動真切的表演,課堂氣氛顯得活躍,同時大家也真正明白了細節描寫的內涵,學習積極性也提高得很快,至少他們不認為作文很難。
二、引入比賽,營造游戲型課堂
比賽可以極大地刺激學生的求知欲。學生在游戲式的比賽中他們很想表現自我,使自己得到老師和同學的認可,在一堂語文知識綜合課上,一位老師采用比賽式教學。全班同學分為龍、虎、獅、豹四個組,每組選三個代表作為主力陣容,其余同學為啦啦隊。比賽分為指定答題、抽簽答題、風險提速三個環節,中間還適當穿插觀眾答題。結果同學們迅速組隊,推出了自己的方陣代表。比賽時選手們勇敢沉著,答對了會舒心微笑,答錯了臉上就有一些遺憾。輪到觀眾答題時,小手舉得老高老高,弄得臺上的主持人不知喊誰好。這種緊張激烈的場面是平常課堂提問時難得一見的。此外,課堂上常見的游戲還有諸如成語接龍、詩詞擂臺等。這些游戲式的比賽對于學生主動地掌握知識會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融會故事,形成幽默型課堂
有的老師認為在課堂教學中必須不茍言笑,否則學生容易走神,弄不好會變成平原縱馬,易放難收。這種說法當然有其局限性,正如一池平靜的湖水,如果能泛起幾朵浪花我們就會想象湖中是不是會有美麗的魚兒。至少也應該會有鮮活的生命吧。“文武之道,一張一弛。”一堂課如果有些生動、幽默的故事點綴其間,學習效果絕不會比死氣沉沉的說教差。
有些學生老是寫錯別字,有一位老師就講了這么一個故事。說是某某同學在作文中寫道:一天,他在回家的路上看到路上有一堆牛糞,他大吃一驚,慶幸自己沒有踩著。結果這位同學把“驚”字誤寫成了“斤”字。于是老師批閱的時候在旁邊寫下了“海量”二字。同學聽了這個故事后都捧腹大笑,也明白了寫錯別字有時候容易鬧笑話。同樣,在語文課堂中我們可以給學生講一講中國的唐宗宋祖、英烈傳奇,外國的魯濱遜、百萬英磅。一些嚴肅的藝術品我們也可以給它加點“味精”或者“麻辣調味品”。
課堂教學是一輛永不停息的戰車,每一位教師都只是戰車上的一名小卒。在沒有硝煙的戰場上,勇于創新的斗士將演繹自己靚麗的藝術生命,將播種教學改革的春天。
(夏曉明 曾慶佳,湖南省漢壽巖汪湖中學初中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