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走金猴狂舞的激越昂揚,迎來氣象更新的金雞報曉,伴隨著2005年的濃濃春意,《中原焦點》10周歲了。
2月20日,一個似乎與任何“吉祥”、“口彩”都沒有聯系的平凡日子。1995年的這一天,“十幾個人”、“七八條槍”的《中原焦點》從河南電視臺新聞評論部問世。
《中原焦點》生逢其時——
“九五”之初,變革之風再昌,民主氛圍漸盛,衛星電視萬人矚目,新聞改革如箭在弦。央視《焦點訪談》開辦半載余,已占風氣之先,居制高之要,獨領傳媒風騷。河南電視上星在即,經天緯地群雄逐鹿,何以爭得自己的一席之地?新聞立臺,質量興臺,主體已樹,旗幟安在?政權穩固,腐敗必除,民氣昭蘇,如何監督?于是,緊步中央“焦點”后塵,響應中原世道民心,中原“焦點”應運而生!
《中原焦點》出生伊始,就給自己的鏡頭所指和目光所向予以了明確的定位:圍繞省委、省政府各個時期工作的重點,各級政府實際工作的焦點,社會各界議論的熱點,廣大群眾疑惑的難點進行宣傳報道。“熱點追蹤、焦點訪談、難點透視、疑點思辨”,以新聞性、紀實性、思辨性為節目風格,致力于化解社會矛盾,正確引導輿論。“矚目時代,精讀河南,感悟人生,關注熱點”,以正面宣傳河南改革開放成就為主,突出河南在全國乃至世界的新形象,捕捉最新動態信息,為省委、省政府領導決策提供輿論支持,幫助群眾解疑釋惑,樹立信心,營造干事創業的氛圍。它既以最新的、有價值的新聞信息吸引人,又以正確的、有啟迪的見解引導人;既注意增強可視性、時效性,又著力樹立指導性、權威性。
《中原焦點》做得其所——
聚焦中原,矢志激濁揚清;映照民心,立意革故鼎新。典型宣傳,熱點引導,輿論監督,力求定位準確;新聞屬性,紀實魅力,評論特征,著意基調鮮明。“焦點”報道得益于領導重視,很少后顧之憂;得益于同行支持,鮮有摩擦系數;得益于群眾關心,頗多襄助之士。得天時,占地利,聚人和。因此,用《中原焦點》自己人的話說:每前進一步,都增強一分繼續干下去的自信和勇氣;每成長一日,都多添一分對關愛者的感戴之情!
10年,3650個日夜,對于人們來說只是一個倏忽而過的時間單元;10年,3000多期節目,對于人們來說只是一串阿拉伯數字。然而,對于《中原焦點》來說,卻是一段令人刻骨銘心又叫人不敢駐足流連、令人艱辛備嘗又令人蕩氣回腸、令人踟躇徘徊又令人奮力前行、令人兒女情長又使英雄慷慨的歲月和篇章!
矚目時代,典型入“畫”
10年來,河南涌現出了一大批時代楷模——史作善、王玉榮、強自喜、劉志華、吳金印、張榮鎖、劉佑全、李連成、劉文功、郝桃枝、楊正超、耿瑞先、楊岳、常香玉、任長霞……他們堪稱時代的精英,是國家和民族的驕傲。他們從中原大地走出,是中原這片熱土的優秀兒女。他們的音容笑貌,都是廣大群眾想要知道、渴望了解的,他們最早吸引了《中原焦點》記者的目光,在熒屏上閃亮登場。有人說,把《中原焦點》節目10年來播出的英模人物節目串聯起來,就是一卷“有聲有色”的中原英雄譜!觀眾說,《中原焦點》宣傳的典型人物既普普通通、有血有肉,又品格崇高、光彩照人,我們愛看。
2003年,一場突如其來的非典襲擊了神州大地。面對疫情,《中原焦點》的記者們沒有退縮。按照省委、省政府眾志成城、抗擊非典的精神,《中原焦點》及時調整報道方向,全力以赴投入抗擊非典宣傳報道,及時推出了《中原焦點特別節目——阻擊非典》,先后采制播出了《嚴陣以待 抗擊非典》、《構建農村“防非”屏障》、《把好“防非”第一道防線》、《非典多險阻,科學能攻關》、《構筑城市“防非”堡壘》、《他們,讓黨旗更鮮艷》、《白衣天使,愛的奉獻》等30多期節目,反映了省委、省政府帶領全省人民抗擊非典的決心及重大舉措,報道了全省上上下下、方方面面萬眾一心眾志成城抗擊非典的偉大壯舉和精神風貌。《中原焦點》以其特有的形式,奏出了一曲特殊的“抗擊非典”壯歌!
化解矛盾,準確“聚焦”
伴隨著改革的不斷深化,各類矛盾也隨之愈加突出,熱點、難點問題到處可見。在這種情況下,《中原焦點》一班人早在創辦欄目之初就清醒地認識到,做輿論監督節目不是為了過癮、出氣,電視評論節目更應該發揮正確引導社會輿論的作用,著眼于幫助黨和政府改進工作,解決實際問題,增進人民團結,維護社會穩定。因此,“補臺不拆臺,轉化不激化,聚焦不散光,幫忙不添亂”成了《中原焦點》的欄目宗旨之一。
翻閱《中原焦點》欄目的節目登記表,可以看到屢屢“促進不拉退”的節目。下崗是一個沉重的話題,10年來,《中原焦點》關于下崗話題的報道從未間斷過。《直面下崗》,對下崗職工的再就業問題進行了較為深入的討論和分析;《趙春明的再就業之路》,鼓勵下崗職工放下包袱,尋找機遇,升起重新就業的風帆;《下崗不失志,創業辟蹊徑》、《“化”掉白色污染的人》等,報道了一批下崗不失志、勇走創業路的下崗職工代表;《送你一柄金手杖》,說的則是近兩年來河南省各級工會組織通過小額貸款等形式幫助下崗工人創業的故事……
這一切,是電視評論節目關注熱點、焦點,化解矛盾,引導輿論的最好見證。
激濁揚清驅邪扶正
胡光周,一個戴著鄭州鞏義市人大常委會副主任、全國勞動模范、全國十大扶貧狀元等桂冠的小關鎮黨委書記,私藏大量槍支彈藥,橫行鄉里,欺壓百姓,被群眾稱為“土霸王”。2001年 11月,《中原焦點》再次收到證據確鑿的舉報材料后,秘密派出記者前往鞏義市實地采訪。記者們在冰天雪地里扛著攝像機聽著農民、干部咬牙切齒、痛不欲生的哭訴,無不為之動容,冒著生命危險,攝制了長達800分鐘的素材帶。他們及時將采訪內容整理,直接上報有關部門,引起省、市有關領導的高度重視,及時作出重要批示,要求嚴查嚴辦。由于新聞媒體的推動,鄭州市公安機關經過縝密偵查,于2001年12月27日以涉嫌私藏槍支彈藥罪將胡光周刑事拘留,2002年1月8日,鄭州市檢察機關批準逮捕胡光周。幾天后,《中原焦點》播出了《鞏義有個“胡霸天”》等節目,在廣大觀眾中引起強烈反響。大家奔走相告,說是新聞打倒了“胡霸天”。
廣大群眾把領導干部超標準住房叫做“小洋樓里的腐敗”,中紀委、省紀委都曾對糾正領導干部超標準住房多次下過文件。而幾年前,郾城縣的一些領導卻心存僥幸,住在幾座豪華的超標準樓中不愿搬出。《“洋樓”主人竟是誰》揭露了這一問題。結果,該縣的6名縣處級領導干部受到嚴肅查處,超標準房收歸國有。
說到《中原焦點》這些年來的這類節目,可以說數不勝數——《引來鳳凰何處棲》、《泣血的森林》、《荒誕的審判》、《是黨委會還是“打斗場”》、《遲到的公正》、《追蹤“地條鋼”》……這些節目光看題目就知道其分量。不過,最為難得的是,在進行輿論監督時,這些評論節目還做到了講道理不居高臨下,不帶任何情緒,而是平等交流;談觀點不遮不掩,不搞不痛不癢,而是實話實說。為此,1998年,時任中共河南省委書記的李長春為《中原焦點》題詞道:“聚焦中原大地,反映人民心聲。”
與時俱進銳意創新
回首《中原焦點》的10年,可以說是與時俱進、不斷創新的10年。
——由“焦點”而“觀察”而“點擊”的節目
1997年5月,《周日觀察》以“新聞背后的新聞”、“新聞話題的評論”、“新聞事件的延伸”為定位,用20分鐘的時間,調查追蹤重大新聞事件,披露焦點節目背后一些鮮為人知的故事,回答廣大電視觀眾的疑問。
2000年 9月2日開辦的新欄目《理論點擊》,是全國第一個以“理論”二字直接命名的欄目。《理論點擊》請專家、學者、權威和部門領導來演播室縱論橫評一番,帶領受眾登上更高的層面去理解和觀察事物的動向與趨勢。
從《中原焦點》10分鐘的一事一議、一題一議,到《周日觀察》20分鐘的調查追蹤、理性分析,再到《理論點擊》30分鐘的思想觀照,縱談讜論,三欄節目構成一個完整的電視評論形態架構,一度形成了河南電視臺獨特的拳頭品牌。
——由非典效應而形成新的“焦點”品牌
2003年初春的非典,同樣考問著《中原焦點》全體人員:面對突如其來的非典,《中原焦點》該如何創新,真正發揮旗幟作用?于是,在局、臺領導的支持下,《中原焦點》一班人采取了非典情況下的“非常”改革,果斷打破多年以來運作臻熟的采編模式,建立起以策劃為中心的采編模式,僅用幾天時間,便推出了《中原焦點特別節目——阻擊非典》。《阻擊非典》改變了《中原焦點》原有的模式,充分發揮電視多種傳播方式的優勢,以主持人演播室調度、點評為中心,集記者外景采訪、背景資料串編和展示、現場電話連線、特邀嘉賓訪談于一體,融新聞性、評論性、知識性于一體,展現出較為深刻的具有思辨色彩的新聞主題,形成了獨特的“非典焦點”風格。《中原焦點》實現了一次自我超越!
2004年,河南衛星電視頻道整體改版,使《中原焦點》又一次面臨考問:如何進一步創新節目,實現與時俱進?《中原焦點》提出“創出河南衛視精品欄目、打造河南新聞界精英隊伍”的目標,又一次在欄目改革上下工夫。他們強調節目的新聞性、故事性、可視性、思辨性,進一步強化電視節目的評論色彩,增加理論厚度,權威闡釋省委、省政府的有關政策精神,權威評述、正確引導社會普遍關注的新近發生的新聞事件。一年來,省委、省政府的主要負責同志都曾走進《中原焦點》演播室,《中原焦點》再次成為全省上上下下關注的“焦點”,形成了獨特的“焦點”品牌!
意氣風發,揮斥方遒
一流的節目需要一流的隊伍。
新聞評論部有一個團結、戰斗、凝聚一支能打善戰隊伍的領導班子,還有一群十分出色的創業者。是他們,篳路藍縷,努力開拓;是他們,無怨無悔,敬業精業。10年來,他們憑著一身正氣,兩袖清風,一直在努力,一直在前行。
一流的隊伍要有一流的機制。
新聞評論部是河南電視臺最早實行制片人競爭上崗、采編人員優化組合的部門。在這里,記者做節目有非常細化的考量計劃和標準,每月部內都要張榜公布完成任務分數情況,獎勵、評先進、晉職,一切都靠分數說話。“做老實人不吃虧,多干事者得實惠。”“想干事者給機會,能干事者給崗位,干成事者給地位。”這是新聞評論部多年堅持的部規。他們還有末位警示制、末位淘汰制……
“節目是根,創新是魂,人才是本。”電視記者編輯雖然是名人、成功人士,但新聞評論部仍然高度重視終生學習和充電。每周一8點半,是部里雷打不動的業務例會,10年來從未中斷。在會上,大家論稿子、報選題,直言不諱,暢所欲言。會上,部主任會一再強調學習,要求記者要有長者的寬容、學者的淵博、智者的聰明、記者的敏銳。只有這樣,才能聚人氣、鼓士氣、打名氣、樹正氣。
從18個人發展到今天的50多個人,《中原焦點》的隊伍在壯大,節目在成熟,精品在涌現。10年來,《中原焦點》獲得上百個國家、省部級新聞獎、廣播電視獎、政府獎、行業獎。他們的節目也改變了一些人的命運,推動了一些行業的改革,啟發了一些領導的思路。
1999年11月28日,展示中華新聞名牌欄目風采的首屆“中國新聞名專欄獎”評選活動在重慶揭榜,河南電視臺新聞評論部主辦的《中原焦點》欄目榜上有名,這也是我省新聞界迄今唯一獲得“中國新聞名專欄獎”的欄目。
2002年“五一”前夕,河南電視臺新聞評論部又以它的工作業績,獲得了金光燦燦的“河南省五一勞動獎狀”!
但是,新聞評論部的記者編輯們絲毫不敢懈怠,大家說,省委、省政府的關心和扶植,各級黨委、政府的支持和理解,全省廣大觀眾的愛護和培育,全體編導記者的奉獻和努力,是《中原焦點》節目能夠成名牌的四大支柱。
金雞報曉,河南電視臺新聞評論部全體編采人員又開始謀劃節目創新。《中原焦點》人說:10年是一張時間表,決不是一個歇腳亭。要想在熒屏上繼續立足、繼續當名牌,只有與時俱進,不斷創新!創新才有出路,創新才能前進,創新才是對廣大觀眾的最好回報,創新才是對10周年歷史的最好紀念!
編校:施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