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發性事件,是指突然發生的重大政治社會事件、惡性事件、重大災難性事件(如洪澇、地震等自然災害)等。做好突發性事件的報道,是一項政治性、政策性很強的工作,直接關系到一個地區的全局以及形象和穩定工作,關系到新聞媒體的信譽。同時,因突發性事件發生的突然性和不可預料性,沒有從容應對的時間,這更給我們準確、全面地搞好報道造成了一定難度。因此,做好突發性事件的報道,是對一個編輯應變、綜合等多種能力的考驗和鍛煉。作為編輯,怎樣才能做好突發性事件的報道呢?
2004年7月,漯河市部分地區發生了重大洪澇災害,全市干部群眾和解放軍官兵進行了一場緊張的抗洪斗爭。作為新聞工作者,我們全程跟蹤報道了這一突發事件,用我們的紙和筆譜寫了一曲曲可歌可泣的抗洪英雄贊歌。回首那緊張工作的日日夜夜,總結我們的做法和體會,對于我們以后做好突發性事件的報道會有所裨益。
在突發性事件面前,編輯首先應該有較強的政治敏感性和冷靜的頭腦,把握好正確的輿論導向。我們的新聞事業是黨的事業的重要組成部分,“政治家辦報”是我們黨報必須堅持的一個原則。在處理突發性事件的報道中,作為一個黨報的編輯,必須有較強的政治意識、全局觀念和政治敏感性,要充分考慮到事件的復雜性、敏感性和報道后可能產生的影響,特別是一些涉及國家機密、關系到黨和國家以及人民根本利益的突發性事件,更要作慎重報道。即使是自然災害,也可能關系到全局工作和社會人心的穩定,我們報道得好,就會對事件的處理起到積極的促進作用,起到鼓舞人心、穩定社會的作用,反之,將會造成混亂,對黨和人民的利益造成不可估量的損失。因此,對于自然災害的報道,我們也不能掉以輕心,在形勢不明朗的情況下,有些情況不宜立即公開,有些情況需要暫緩處理,有些情況要輕重有別、內外有別。我們的記者在前方戰斗容易受一些場面和情緒的感染,對全局情況的了解也有一定的局限。但作為編輯,就應該多一些理性的思考,既要有火熱的心腸,又要有冷靜的頭腦;既要充分尊重記者的勞動,又要對所有稿件進行恰當的處理。一切以獲取最佳社會效果為處理稿件的標準,一切以維護黨和國家、人民的根本利益為出發點。這就是所謂的熱點問題冷處理。2004年“7·17”洪災發生后, 我們在編輯過程中也遇到過諸如此類的情況,如對災情、受損失情況的報道等,對人心士氣的鼓舞,我們都作了較為妥善的處理,既客觀地報道了重大洪澇災害的情況,同時也達到了弘揚正氣、鼓舞斗志的目的。
做好突發性事件的報道,需要編輯有很強的預測性和敏銳的洞察力。突發性事件的不可預測性,只是相對而言。在很多時候,許多事件的發生都是有其先兆的。如特大洪水事件,其前的強降雨就預示著可能發生洪澇災害。這個時候,我們應該有心理準備,如果一旦事件發生,作為編輯,如何及時組織報道,如何調整版面、設置欄目、選擇稿件、配發評論等,應該心里有數。機遇只光顧有準備的頭腦。只有做到心里有數,提前做好一個比較完整的預案,才能避免事到臨頭措手不及。2004年7月,就在洪災發生前幾天,氣候還比較干旱,但我們從天氣預測資料得知,當年夏季黃淮地區可能會有強降雨。所以,我們在報道抗旱的同時,時刻也沒有放松防洪這根弦,做到了宣傳抗旱與防洪并重,做了較為詳盡的抗洪報道的預案。因此災情一發生,我們立刻就啟動了抗洪報道預案,做到了有備不亂。
應對突發性事件的報道,編輯應有很強的全局觀念和綜合能力。編輯和記者工作性質不同,記者要報道好自己所采訪的一個點,其著眼點在某個方面,不可能對事態的發展作全面的把握。而編輯就不同了,需要在版面上反映一個地區整個事件的全貌和方方面面的情況,所以更需要有全局觀念和綜合能力。事件發生后,記者根據自己的分工出發了,編輯留在后方做必要的準備工作。這時,需要編輯綜合分析各種已知的情況,了解與事件有關的各種征候,對事件發展的走向進行分析和預測,思考如何更合理地把記者反饋回來的稿件在版面上進行恰當的處理,盡力傳遞給讀者準確、全面的信息,對輿情進行正確的引導。2004年“7·17”洪災發生后,漯河內陸特區報向舞陽、郾城災區派出了四路記者,同時又向市區派出20名記者,全面了解抗洪、防汛、城市積水以及與之相關的影響到人民群眾生產、生活的各種情況。記者在前方戰斗,編輯在后方縝密地思考,設想如何對版面進行合理的布局。當我們拿到記者發回的一大堆稿子時,迅速作出了較為合理的處理,把稿件分成重點和非重點、主要和次要、全局和局部、概要和詳述等幾大類,然后根據報道需要分出輕重緩急合理安排在各個版面及版面上的各個位置。另外,還有不少稿件,反映的是不同側面的情況,有的甚至雷同,還需要進行綜合處理,甚至還進行了改寫。只有把反映事件整個情況的稿件處理得當,才能給讀者準確、全面的信息,收到較好的社會效果。
新聞報道要求真實準確,對突發性事件的報道更是如此,更要力求準確無誤、全面得當,力求產生最佳的報道效果。報道突發事件,往往時間比較倉促,不容細細琢磨;然而,突發性事件又往往是重大事件,因此更需要在真實、準確方面下工夫,不容出現明顯差錯和重大失誤。所以,這就要求我們編輯人員更加強化責任意識、把關意識。一是要盡可能對基本事實作客觀、簡明、準確的報道,工作中要細致認真,把關更嚴,文字方面更叫真,對與事件相關的知識力求更多更全面的了解,避免在關鍵時候出現紕漏。二是既要客觀全面地報道突發事件的真實情況,又要把地方黨委、政府的意見、態度和所做的工作充分反映出來,達到引導輿論、穩定人心、促進工作的作用。另外,做好突發性事件的報道,編輯還要有較強的精品意識,盡可能地提高宣傳效果。報道突發性事件,不能因為時間倉促而放松對版面的要求,而要盡可能以嫻熟的編輯技藝,爭取在較短的時間內把版面做美,運用群眾喜聞樂見的版面語言讓讀者得到更多的信息,從而達到預期的宣傳效果。首先,在版面處理上,要注意調動各種編輯手段,并進行較為熟練地運用,以精美的大照片、大標題制造版面的視覺重心和搶眼點,迅速抓住讀者的眼球。其次,要盡力運用版面語言體現編輯思想,傳達媒體意圖,盡可能向讀者傳達更多更全面的信息,正確引導社會輿論,促進對突發性事件的妥善處理。
(作者單位:漯河內陸特區報社)
編校:楊彩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