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是信息不對稱的產(chǎn)物。人們之所以需要廣告,正是因為對所需要的商品或者服務缺乏相應的了解。然而,在如今的買方市場語境下,由于可供選擇的商品或服務無以計數(shù),各類廣告鋪天蓋地,消費者有限的注意力越發(fā)“捉襟見肘”,難以應付。如何有效吸引消費者眼球,實現(xiàn)廣告效益最大化?比較廣告給我們開創(chuàng)了一方新天地。由于在推銷自己的商品或服務的時候,有其他競爭對手的參照,能給消費者提供進一步的信息,幫助他們迅速做出選擇,比較廣告越來越受到業(yè)內人士的青睞。比較廣告有著很豐富的內涵,形式也多種多樣,絕對不僅僅是指對競爭對手的貶斥。準確把握比較廣告的創(chuàng)作規(guī)律,我們會發(fā)現(xiàn),比較廣告大有可為。
一、比較廣告方式種種
如果非要給比較廣告下一個定義,我們認為所有涵括比較內容的廣告作品,都可以稱為比較廣告。這不是對比較廣告內涵的泛化,而是比較廣告自身生命力的一種彰顯。
根據(jù)比較對象的不同,我們可以把比較廣告分為兩大類:
(一)與自己做比較。這一類廣告極為常見,卻非常容易被人們忽略。當今市場格局,一日千里。企業(yè)要想有所作為,必須不斷進取,推陳出新。而新產(chǎn)品的推廣,最便捷的方式,自然是與過去的產(chǎn)品做比較了。諾基亞、摩托羅拉、微軟等品牌,產(chǎn)品不斷更新?lián)Q代,而更新所在,只有與過去產(chǎn)品的比較,廣而告之,才能被消費者廣泛接受。
(二)與他人做比較。這類比較廣告,更容易被人們識別。根據(jù)比較對象的類型,此類廣告又可以分為以下兩類。
1.與他類產(chǎn)品比。這一類比較廣告,比較對象雖不是直接的競爭者,但由于可以更好地突出所廣告商品或服務的優(yōu)勢所在,也得到了很多商家的青睞。秦池酒曾播發(fā)過一則廣告:“可以不坐奔馳,但是要喝秦池。”把秦池與奔馳汽車的華貴氣派相提并論。《大河報》創(chuàng)刊初期,為了培養(yǎng)河南尚未激活的讀者市場,提出了“一天少抽一支煙,買份報紙看半天;一年少喝一瓶酒,訂份報紙?zhí)焯煊小钡膹V告口號,廣為流傳。新飛冰箱為了突出自己的節(jié)能效果,在中央電視臺播發(fā)了一則“0.4度電能做什么?”的廣告片,畫面為剃須刀和吹風機中途沒電,男女主角夸張幽默的尷尬場面,給觀眾帶來歡笑之余,也使他們牢牢記住了新飛冰箱的賣點所在。
2.與同類產(chǎn)品比。把比較對象直接鎖定為競爭對手或潛在競爭對手,這一類比較廣告更為酣暢淋漓,也更為人們所熟悉。根據(jù)比較者與比較對象雙方的地位對比,此類廣告又可分為如下三類。
弱比比較者把自己放在較低的地位,通過與同類產(chǎn)品中的領先品牌進行比較,讓消費者產(chǎn)生物以類聚之感,從而提高自己的品牌形象。“林河酒,XO的享受”,可稱得上此類廣告的典型代表。
正比比較者把自己和比較對象放在平等的位置,選取一個比較點,通過廣告進行比照。《現(xiàn)代廣告》近期刊登自身形象廣告:“無論中國的,還是國際的,只要現(xiàn)代就好。”巧妙地把自己與《中國廣告》《國際廣告》做比較,突出了自身的產(chǎn)品屬性。
神州、萬家樂作為兩個著名的熱水器品牌,不僅在產(chǎn)品制造上互相競爭,在廣告推廣上也針鋒相對。且看兩家在廣告上的拼爭:
神州:“神州牌熱水器,安全又省氣。”
萬家樂:“萬家樂萬家歡樂,豈止安全又省氣。”
神州:“全國質量評比,兩個100分,雙雙榮獲A級,神州牌熱水器。”
萬家樂:“萬家樂熱水器,輕工部優(yōu),A級榜首。”
神州:“款款神州,萬家追求。”
萬家樂:“萬家樂崛起神州,挑戰(zhàn)海外。”
1989年,香港電視劇《萬水千山總是情》《京華春夢》熱播大陸,演員汪明荃炙手可熱。“萬家樂”邀請汪明荃做的廣告“萬家樂,樂萬家”一時傳遍神州。
1991年,“肥肥”沈殿霞到廣州參加廣州婦女兒童基金會募捐演出,“神州”贊助5萬元,邀請“肥肥”代言“神州”廣告。
由此,產(chǎn)生了風格迥異而又針鋒相對的廣告作品:
汪明荃(含蓄抒情):“萬家樂,樂萬家。”
沈殿霞(直截了當):“我說還是神州好。”
汪明荃(浪漫地):“萬家樂,好溫馨的名字。”
沈殿霞(詼諧地):“人家說我,一個賽仨;其實呀,‘神州’才是一個賽仨。”
兩個品牌的競爭,最終取得了雙贏效果,成為業(yè)界美談。
貶比比較者把自己放在較高的地位,通過貶低同類產(chǎn)品中的其他品牌,彰顯自己的優(yōu)勢。但這是我國廣告法明令禁止的,不允許出現(xiàn)在媒體上。
二、比較廣告創(chuàng)作原則
比較廣告必須有具體的比較對象,或者是某類產(chǎn)品,或者是某一產(chǎn)品,不得泛泛比較。這是比較廣告的題中應有之義,否則,根本無從比較。
比較廣告中的比較對象之間應有明確的比較點,比較點應具有可比性。冰箱與剃須刀在能耗上的比較,林河酒與XO在品位上的比較,都找到了明確的比較點。
比較廣告不得在客觀上貶低他人。無論行為人故意或過失,主觀上都有過錯。比較不是貶低或誹謗。不應當含有攻擊性、誹謗性語言,不能抓住一點,不及其余。
比較應當客觀真實,不能憑想象、推論或藝術的夸張來進行,而必須建立在客觀存在的基礎上,并能夠提供科學的依據(jù)和證明。否則,比較便是虛偽的、欺詐的。
比較廣告應當遵守其他法律規(guī)范。有些商品,比如藥品、保健食品,法律就明確規(guī)定不得與同類產(chǎn)品進行功效對比。
(作者單位:鄭州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
編校:張紅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