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隨著經濟的發展,買房的人越來越多。在挑選心儀的住宅時,人們首先想到的往往是地段,而后才是層次、朝向等因素。只要房子所在的社區環境好、生活設施配套、交通方便,就是理想的選擇,至于別的方面,只要過得去就行。而環境醫學卻告訴我們,房屋的樓層和朝向與居住者的健康息息相關。所以,在選擇住所時,應充分考慮以下的定義。
定義一:前低后高
所謂“前低后高”,就是指南面的房屋應該比自己居住的建筑物低,而北面的則應高一些。這樣的說法最初出現在“堪輿”中,而“堪輿”就是俗稱的“看風水”。“堪輿”之說始于科學技術尚不昌明的古代,其中難免夾雜著一些迷信或唯心的成分。但我國的傳統文化所提倡的“天人合一”的觀點,卻是符合現代科學原理的。我們要擅于發掘“堪輿”中有科學道理的做法并應用于實際,而“前低后高”就是其中之一。我國大部分的領土都位于北半球的中緯度地帶,因此陽光都是從南面照來的。前方的建筑比自己低就十分有利于房屋的采光,尤其在太陽角度較低的冬季,好處更是顯而易見。
我國東中部的大部分地區都處在東亞季風的控制下,夏季盛行東南風而冬季多西北風。北面的建筑比自己高,就可以盡量抵擋寒風的侵襲,對于冬季室內保暖是很有益的。而在炎熱的夏天,來自海洋的清爽氣流則可以長驅直入,驅散惱人的溽暑。
定義二:房屋的最佳朝向——西南
上面已經提到,為了獲得充足的光線,房屋以朝南為宜。但在上海這樣寸土寸金的城市中,要找到朝正南的住宅是很困難的,多半帶點偏向,不是朝東南就是西南。有人認為東南向的房子是不錯的選擇,可以避開夏季的西山太陽。其實不然,上海離海洋比較近,夏天的東南季風強度較大,雨水也多,再加上臺風等自然因素的影響,東南向的建筑被風雨直接侵襲的幾率比較高。盛行的東南風挾帶著雨點打在東墻上,很容易使屋內的濕度增大,這就給各種微生物營造了良好的生存和繁殖條件,從而給健康帶來不利影響。朝向西南的房子就沒有這方面的煩惱了。
定義三:避免買“路邊房”
香港理工大學的一項研究表明:住在臨街建筑中的居民,罹患疾病的概率較高。是何故呢?首先和空氣質量有關。馬路上行駛的汽車會排放出大量對健康有害的尾氣,人的呼吸系統首當其沖,各種呼吸系疾病的發病率會顯著上升。不僅如此,汽車尾氣對心腦血管的危害也很大,更重要的是,尾氣中的氮與硫的氧化物還會引發人體細胞的突變,從而使人們患上占位性病變的概率增加。
除了尾氣,汽車行駛中的噪音對人體的聽覺、神經系統的功能也危害甚大。更可怕的是,馬路邊上的高樓容易形成兩道回音墻,地面交通等噪聲會被低層的建筑反射到高層,因此有些情況下,在高層的房間內反而會更吵。
定義四:遠離變壓器、泵房
配電房和變壓器是住宅小區不可缺少的設施。通常情況下,開發商會將它們“隱藏”在小區的綠化中,但為了節約成本,一些房產商便直接造在住宅旁,雖然運行時的噪音很小,但卻會釋放出微量的非電離輻射。人體短時間地接觸這些輻射危害并不大,若是長期在這種環境中生活,就會對神經系統與造血系統的功能造成影響。美國哈佛大學醫學院的一項研究就表明:居住在高壓線、變壓器與配電房邊的兒童,罹患白血病的幾率大大上升。
盡管供水管網不斷改進,管道壓力大大增加,但為了給高層住宅供水,還是需要安裝增壓泵,而泵房邊的房屋可不是什么好住處。水泵工作時的低頻振動雖然不刺耳,但對人體神經系統的危害卻很大。買房的時候一定要慎之又慎,盡量避開配電房、變壓器和泵房。
定義五:辯證看待高層房
有人認為高層房采光、通風都比較好,因此適宜居住;也有人從中醫傳統說出發,覺得住得太高接不到地氣,對健康不利。其實,這個問題應辯證地看待。北京市勞動保護科學研究所室內環境檢測中心曾做過調查,在一般情況下,住得越高的居民健康狀況越好,但情況并不是一成不變的。首先要避開9層~12層,因為污濁的空氣在上升到一定高度后,才能夠逐漸沉降下來,而在9層~12層恰恰是空氣質量最差的地方。另外,很多高層建筑為了節省空間,設計成“十”字形,樓與樓之間形成了一個十分狹窄的天井,從天井四周居民廚房里排出來的油煙,會積聚在天井里難以消散,有些還會倒流入住宅內,污染室內空氣。從這些方面來看,高層房又不如多層房了。因此,在挑選時還應通盤考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