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位年輕的母親,生命的年輪剛剛才過29圈,就不幸患上了白血病。由于無力負擔高昂的手術費用,她無奈地放棄了治療,這也意味著,年輕的生命隨時可能畫上句號。
面臨死亡的時候,她沒有慌亂,也沒有怨天尤人,而是首先想到如何不讓失去母親這件事給3歲的兒子留下心理陰影。她唯一的愿望,就是希望兒子能同其他的孩子一樣,在成長的每一個階段都不缺少母愛。于是,趁著病體還能支撐,羅南英開始在病床上給兒子寫信。“我把所有能夠想到的都寫出來,讓兒子在我離開這個世界后,每隔一段時間都能收到母親預留給他的信,像每一個母親在她兒子耳邊的一種嘮叨,就是這樣,我所能做的就是這樣?!绷_南英說。
“鵬鵬:我親愛的孩子,當你能獨立看懂這封信的時候,媽媽也許已經離開你了,可是媽媽多么希望和你在晨曦里在晚風中嬉戲玩耍,看著你無憂無慮地成長啊……”這是羅南英留給3歲兒子的第一封絕筆信。
“孩子,媽媽對不起你,在你這樣年幼的時候就要離開你。但是媽媽會寫許多許多信留給你,在你每個生日到來的時候,讓爸爸讀給你聽,識字以后你也可以自己看。雖然那時已是陰陽相隔,但媽媽會在天上看著鵬兒一天天一年年快樂、健康地長大。”
“親愛的孩子,今天是你20歲的生日,你終于長大了,媽媽祝賀你!媽媽得白血病時,你才3歲。媽媽得了如此兇險的病,盡管可以做手術,但畢竟兇多吉少,風險大而又需要巨額費用,是足以讓幾家人傾家蕩產的。所以,我選擇了放棄。希望多年之后,鵬兒能理解其中的苦衷!要怨,只能怨噩夢來得如此突然,將媽媽對你的許多企盼和心愿擊得支離破碎,許多要告訴你的話在匆促之間變得雜亂無章,可是媽媽決意要將真實的愛留給你,請你理解并堅強地面對生活!孩子,但愿愛能跨越時空的界限,把媽媽的殷殷關懷傳遞到你的身邊!”
在寧波治病期間,羅南英最大的幸福就是給兒子寫信的那一刻,她從兒子3歲、10歲、20歲,一直寫到29歲,一共寫了13封信。羅南英認為她完成了一件對自己而言是最重要的事情,此后她和丈夫決定回家。就在他們準備動身的時候,偶然間看到寧波晚報登出的“給孩子的一封信”征文活動啟事。夫妻倆商量了一下,決定去投稿試一試。他們沒想到,就是這個消息讓他們的生活發生了轉變——短短1周的時間,被這位“白血病母親”深深感動的寧波市民,就把60萬元的醫療費捐齊了!
可以放棄生命,但不能放棄愛
羅南英是青海省樂都縣鄉村的一名小學語文教師。在今年3月的一次體檢中,還不到30歲的羅南英被診斷出患了白血病。由于長期腹痛,大量流鼻血,延誤就診,現在只能通過骨髓移植手術來挽救生命。羅南英和丈夫千里迢迢慕名到寧波求醫,幸運的是,羅南英和陪她來的姐姐骨髓配對成功。然而殘酷的現實是,60萬元的巨額治療費,澆滅了羅南英心中剛剛燃起的求生希望。
“一聽醫生說出治療費用,我就沒想過要繼續治,也不敢這樣想。就我們的經濟條件來說,得上白血病就只能等死。”羅南英說。

羅南英每月工資只有八九百元,丈夫是西寧電信局一名臨時工,兩個人的月收入加在一起還不足2000元,現在還是租房子生活。這次來寧波帶來的1萬多塊錢,也都是向親戚借來的。
羅南英的丈夫說,為了湊錢,家里人還想到過賣房子。但把雙方父母以及羅南英姐姐的房子都賣掉,湊起來也只有20多萬元。
60萬元的治療費,對羅南英一家不啻是天文數字,這讓已經找到骨髓配型的羅南英不得不作出艱難的決定:放棄治療!比作出決定更難的是,羅南英無法想象3歲的兒子如何在沒有母愛的生活中成長!于是,躺在病榻上的羅南英決定在生命的最后時刻給孩子寫信。
信只寫到孩子29歲生日那天?!耙驗槲耶敃r覺得我的生命就在29歲戛然而止,我所能感受到的也只有這些,再往上給他寫30歲、40歲的,那是我自己都不知道的東西?!绷_南英說。
她是縣里的優秀教師,如果沒得白血病,今年8月,她就可以拿到本科文憑。在做教師的這幾年里,羅南英每個星期只回家一趟。在寫給兒子29歲生日的那封信里,羅南英這樣說道:“寫時心里有種難言的感覺,因為再過幾天,也是病中的媽媽29周歲的生日了。29歲,媽媽的一生短暫而又平凡,卻因為活在愛和被愛里而無憾。媽媽有幸成為了一名人民教師,盡管只在教育戰線上工作了8年,也沒有取得什么驕人業績,但對人間的真情,媽媽還是充分地感受到了。每當病情不太好時,媽媽的眼前總會浮現領導、同事還有學生們,在送我外出治療時企盼的眼神和揮動的雙手。那時我才知道,我深深地愛著我的職業、我的同事、我的學生,而他們,也在深深地愛著我!年年歲歲,花開花落,世間萬象紛繁變遷,唯一不會改變的,是真誠的愛!”
在羅南英簡陋而整齊的學校宿舍里,有一件給兒子織了一半的毛衣。她本以為再也沒有機會把這件毛衣織完,但是,愛和期待,讓羅南英家人重新看到了希望。
博大母愛感動一座城市
2005年6月26日,也就是羅南英向《寧波晚報》寄去“給兒子的信”的第十天,《寧波晚報》以《讓愛穿越時空成為永恒》為題,以一個整版的篇幅刊登了羅南英給鵬鵬的四封信。
這一期的報紙在當天下午出現在報攤之后,報社的電話就開始響個不停,所有的來電者都表達了同樣的意思:挽救這位偉大的母親!
《寧波晚報》的熱線記者楊靜雅說:“我覺得這并不是每個母親都能做得到的,她必須是個非常平靜的母親,一個有博大愛心的母親才能做到。當時,僅僅5分鐘就有8萬元打進來。這8萬元不是一個人,而是無數人打進來的,100元、200元,甚至是50元這樣數額累積起來的。”
此后的短短一個星期,就有2000多名寧波市民為羅南英治病捐款60萬元,還有400多位市民冒著酷暑來到病榻前看望她……
無以為報,病中的羅南英提筆給寧波市素不相識的伯伯、叔叔、阿姨大姐及戴著紅領巾的孩子們寫了一封情真意切、感人至深的公開信——
善良的寧波市民:
請接受我——一名普通教師、一名平凡母親最誠摯的謝意!我和我的家人將永遠銘記在寧波這座充滿愛心的城市的所有經歷。
自從《寧波晚報》刊出我寫給孩子的4封信后,我那小小的病房幾乎成了愛的海洋。我的初衷只是想給孩子留下一些愛的紀念,卻引來了你們如潮的愛心!一張張陌生卻又真摯的笑臉消融了我絕望中的悲哀,一雙雙溫暖和真誠的手揚起了我希望的風帆!

幾天來,我和我的愛人常常是淚水紛飛如雨,因為深深的感動,因為強烈的震撼!哪一個人不是在勤勤懇懇地做著自己的工作?哪一個父母不憐惜自己的兒女?而我卻因為這樣樸素的理由獲得了你們的資助和撫慰,我怎能不深深地感恩!
但是善良的人們啊,你們為什么不肯留下姓名?如果有一天我因為你們的愛幸運地活了下來,那除了記憶里您溫暖的容顏,卻沒有文字可以讓我記住你們。
那個讓外婆把瓷娃娃儲蓄罐帶給我的幼兒園小朋友,謝謝你幫助鵬弟弟挽留媽媽,我會把它一直帶在身邊,伴隨我渡過難關,因為那是一個孩子對一個母親真誠的鼓勵!那些年邁的叔叔阿姨們冒著酷暑專程來到醫院給予我關懷和支持,就像父親和母親對待生病的女兒一樣語重心長,細致入微。還有讓我印象深刻的“特殊”的一家:父親沒有健全的身軀,但一家三口是那樣甜蜜和幸福,他們的看望更加堅定了我戰勝病魔、回到親人身邊的信心……未曾謀面的默默支持我的人們,我該如何來報答您啊!
選擇堅強,期待手術成功
骨髓配對成功了,治療費用也解決了,羅南英的手術原定今年7月進行,可是,上蒼似乎在有意考驗這位勇敢的“白血病母親”。正在手術緊鑼密鼓準備的時候,羅南英卻突然出現了視網膜剝離,什么都看不見。雖然經過治療,她的視力慢慢恢復了,可身體底子很差的羅南英又出現了其他的并發癥,預定手術時間從8月一直推到9月底,主治醫生說,究竟何時能進行手術,還要視她的身體狀況而定。
誰都知道,白血病病人出現并發癥可能造成很嚴重的后果,但病床上的羅南英依舊樂觀,繼續給兒子寫信。在一次準備手術前,她寫下了這樣一段話:“南方的夜晚溫暖從容,遙望夜空眼前就會出現一幅美麗的畫面,明亮的燈光下,幸運逃過劫難的母親擁著心愛的孩子,一起翻看一沓發黃了的寫給孩子的信件,父親在一邊含笑地注視著母子倆,溫馨動人的往事又一遍遍在腦海中浮現……”
為了緩解羅南英對兒子的思念之情,青海電視臺的記者特地把記錄了羅南英兒子、家人和學生問候的錄像片交到她手中。四五個月沒見到兒子鵬鵬的羅南英的眼淚止不住了。但當丈夫接通兒子電話的時候,鵬鵬卻不肯接聽?!坝悬c生疏了,時間太長了,離開的時間太長了?!痹诹_南英的喃喃自語里,其實仍然流淌著一位母親偉大的愛,那是一種亙古不變、千金難買的人類之愛!
“愛創造了奇跡,在短短幾天,湊足了巨額手術費用,就讓媽媽裝著這些愛和期待,去迎接挑戰吧!不管結果如何,過程,是如此的美。孩子,請你接過愛的火把,將愛傳遞。”這是羅南英給兒子寫下了第14封信。病中的羅南英想告訴兒子,只有愛,才是最有力量的。
對于3歲的鵬鵬來說,現在還無法聽懂媽媽的這些信,但是總有一天,他會發現,這是他一生曾經擁有且終身珍藏心底的最珍貴的財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