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年洋快餐的命運真是不幸得很,剛走出蘇丹紅的陰影,近日又因薯條含有致癌物而被告上法院,事隔幾日再次曝出餐巾紙內含有致癌物質的問題。一時間,洋快餐陷入重重危機,食品安全危機、品牌信任危機此起彼伏、連綿不斷。洋快餐,我們還能放心食用嗎?
炸薯條致癌——再掀波瀾
起因:美國加利福尼亞州總檢察長比爾·洛克耶爾日前對9家著名連鎖快餐店和食品制造商提起訴訟,要求法庭強制它們用警告性標簽標明其炸薯條、薯片中致癌物丙烯酰胺的含量。這是美國檢察機關首次就炸薯條含致癌物問題提出訴訟。被洛克耶爾指控的快餐店包括麥當勞、肯德基、漢堡王等,食品制造商包括寶潔等。
根據美國的法律,企業必須向公眾“清楚而合理地”標明其產品中潛在的危險物質。洛克耶爾強調,他并不是鼓動人們不吃炸薯條,但消費者有權知道他們所吃的炸薯條中含有超量的致癌物質。科學界已經證明,高含量的丙烯酰胺能使實驗動物患生殖系統癌癥。1990年起,加州法律將它列入致癌物之列。2002年,瑞典科學家首次證實,土豆等富含淀粉的食物在高溫烹炸下會產生過量丙烯酰胺,這使炸薯條和薯片對健康的危害第一次獲得科學依據。
洋快餐:“喊冤”
在麥當勞公關部給記者發來的書面聲明中稱:“客觀地說,這個話題自從人類開始做飯以來就一直存在,因為它涉及到人們整天都在吃的一些食品,如面包、谷物、咖啡、薯片、橄欖、烤蘆筍、甜餅、點心、炸薯條、餅干等,在這種情況下,任何人都不應該輕易地下某種結論。”麥當勞一再表明,自己的產品是符合國家食品安全機構的建議和要求的。
政府:衛生部公告建議少吃煎炸食品
早在今年4月份,衛生部發布的公告(2005年第4號)稱:由于煎炸食品是我國居民主要的食物,為減少丙烯酰胺對健康的危害,應加強膳食中丙烯酰胺的監測與控制,開展人群中丙烯酰胺的暴露評估,并研究減少加工食品中丙烯酰胺形成的可能方法。
消費者:“想吃就吃”VS眾家長拍手稱快
記者分別走訪了上海淮海路上的兩家肯德基、麥當勞分店。一位陳小姐表示:“油炸食品致癌已經不是新聞了,但也未見誰因此生癌啊!何況洋快餐也不可能天天吃,想吃就吃唄。”一些家長倒是拍手稱快:“這樣有助于勸阻孩子吃這些垃圾食品了。”
專家:少量食用不必恐慌,但天然食物最安全
上海腫瘤醫院的洪小南主任說:“丙烯酰胺屬于‘第三類致癌物質’,含有微量丙烯酰胺的薯條并不會對人體造成傷害,食用了也不必過分恐慌。但不管怎樣,健康的飲食習慣應該是多吃蔬菜水果,少吃油炸食品。改變飲食結構,對于提高身體素質、減少患癌幾率非常重要。”
致癌用紙——火上澆油
一項最新檢測表明,我國臺灣地區發現麥當勞店以及星巴克店提供的餐巾紙中含有不合格熒光物質。據稱,這種物質可導致皮膚過敏,如果大量攝入可能引發癌癥。目前,當地的麥當勞、星巴克已經停止供應問題餐巾紙。據悉,星巴克已要求島內的151家店立即將問題餐巾紙撤架而改用其他品牌的安全紙巾,麥當勞也決定做好餐巾紙的替換調整工作。
專家說法
餐巾紙中出現的熒光物質很可能與其所使用的紙漿原料、加工工藝、印制圖案等因素有關。對此,衛生部對食品包裝用紙有一個強制性標準,就是食品包裝用紙不應檢測出熒光性物質。因為根據醫學上的臨床試驗,一旦熒光物質進入人體,就可能對人體造成傷害,如果劑量達到一定程度,可能使人體內的細胞發生變異而成為潛在的致癌因素。
麥當勞:供應商不同
針對臺灣地區麥當勞店提供的餐巾紙被查出含有熒光物質,麥當勞負責內地業務的公關部經理顧驊日前對媒體表示,麥當勞在內地提供的餐巾紙與臺灣地區并不是出自同一家供應商,用于制造紙巾的原材料也不是出自同一家供應商,而且麥當勞在內地所供應的每批餐巾紙都通過了國家質量監督局和國家疾病控制中心的嚴格檢測,均未發現對人體有害的熒光物質。但是出于對消費者負責的態度,麥當勞近日已經制訂了新的餐巾紙檢測措施,以防止出現類似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