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大清早,張總的辦公室里就擠滿了手里拿著各類文件和單據等待簽字的人。自從張總兩年前上任到現在,很多個早晨都是在大量的簽字中度過的。
迷失在管理中
張總是兩年前來宏大公司的,當時公司可以說是“內憂外患”,內部管理混亂,效率極低,有能力的員工紛紛離開另謀高就,留下來的又在混日子;外部市場欣欣向榮,可是公司卻大幅度虧損,銀行已經不再提供貸款,供應商也不再供貨,整個公司處于破產的邊緣。
張總到任之后可以說是臥薪嘗膽,傾盡全力:從外部跑市場聯系供應商,到內部制度建設,甚至到內務都要親自過問,事無巨細,公司的每一個細節都在他的掌控之下。眼下公司逐漸走上正軌,市場也打開了,更可喜的是員工開始踏踏實實做事了,張總總算是可以松一口氣了。但對公司的管理他仍絲毫也不敢放松,大事小情都得過問。
隨著公司業務的開展,張總越來越覺得力不從心,時間總是不夠用,日常事務占據了太多時間,企業未來的發展,公司的組織架構和人員等重要的問題已經無暇考慮了。眼下公司又出現了新的問題,張總拿著一張簽字單陷入了沉思。這是一張有關公司報廢產品的處理意見書,按照公司的相關制度,任何數量和種類的產品或物資報廢必須經過總經理批準,在此之前,所有涉及該產品的質量總監、生產總監和營銷總監都要簽署意見。張總看著這批產品的資料,這是從經銷商退回來的一批過期的產品,長期以來,公司一向是無條件答應經銷商的退貨要求,從來沒有仔細分析退貨的原因和責任,為此承擔了很多額外的損失。這次也一樣,這些產品過期完全是經銷商的責任,而且過期的產品還可以作為樣品使用,但所有的總監都簽署了“同意銷毀”的意見。張總不禁覺得心里很沉:究竟是什么使公司的高層對自己的簽字可以不負任何責任呢?
下面的情況也讓張總擔心,主管營銷的副總沒有把心思放在開拓市場上,而是整天在考慮辦公室裝修的圖紙、要不要招一個保潔員,人力資源總監都得審核,公司急需的人員卻招不來,大家似乎都不知道自己應該干什么......
宏大公司的例子具有很強的代表性,許多公司都存在授權不合理和高層職責不清的現象,造成諸如總經理陷于日常瑣事、審批流程冗長、各級管理層責任意識淡漠等問題,最終導致公司整體效率低下。原因究竟是什么呢?
徘徊于集權與分權之間
當前無論是民營企業還是國有企業,存在的普遍問題是權力過于集中,造成管理效率和決策效率低下。因此,無論在管理理論還是在管理實踐中,人們關注較多的是如何建立扁平化組織,增加授權,提高員工的能動性和積極性,應該說這是具有實際意義的。其實,集權與分權沒有截然的好壞之分,現實的選擇取決于企業的實際情況,有時候集權是不得已的選擇,分權反而會增加管理成本,降低效率。
宏大公司在深陷危機的時候,權力集中應該說是正確的選擇。公司必須能夠對市場變化做出快速反應,對內部管理制度的執行要果斷有力,而且,員工工作能力和責任心的不足導致授權失去管理基礎,很多事情都是憑經驗在運作,沒有形成自動運行機制,貿然放權可能帶來新的危機。總之,企業必須在集權和分權之間選擇一種平衡,這種平衡是環境、管理者性格、員工等各因素的協調。合理的集分權設計要做到責權利對等,并產生出巨大的激勵作用,否則會造成集權時大家覺得不被重視,分權時大家又覺得工作壓力太大的尷尬境況。從這個意義上講,集分權設計體現了管理的藝術性。
集分權不僅僅是管理概念,它蘊涵著很多實際的管理行為。不合理的集分權組織往往會有如下表現:
高層職責不清,總經理更像是部門經理;
各級管理者都在忙于救火;
審批流程過長,而且大家對簽字都不負責;
公司很多事無法開展,因為都要等待總經理批;
人人都習慣于請示,工作主動性和責任心不強;
總經理在公司具有絕對的影響力,但是總經理一旦離開,公司就無法正常運轉。
如果公司內存在以上現象,那么在授權體系上必然存在某些問題,需要采取切實手段加以解決。
改變行為與管理體系
公司的集分權體系有時還涉及公司治理結構,這是另一個層面的問題,但是在已有治理結構的框架下,在內部管理中進行合理的授權,改善管理中存在的問題,還有很多切實的工作可做。有時還和管理層的個人習慣有關系,需要對管理者的行為進行改造。
1、記錄行為發現問題
俗話說“旁觀者清,當局者迷”,很多忙碌的管理者陷入瑣事的泥潭卻不自知,所以也就無從改正。因此首先需要讓他們知道自己究竟在忙些什么,應該忙些什么,首先從思想上認識到問題的存在。實踐證明行為管理表的方式頗為有效。
其具體做法是,由管理者自己記錄每天的工作內容、時間及工作成果,根據存在問題的大小確定記錄的周期,越是忙碌的管理者記錄的周期應該越短,極端的做法是半小時記錄一次。剛開始的時候可能管理者會抱怨較多,覺得是在浪費時間,但堅持一段時間之后,行為管理表的價值便充分體現出來,諸多的管理問題在記錄表中暴露出來。很多高層看著自己和下屬的行為管理表都非常吃驚,很多管理者發現自己在做明顯不屬于自己職責范圍的事,自己應該做的事卻沒有做好,而且很多事情都沒有成果。
通過對行為管理表中記錄的各種行為進行分類,計算職責外的工作占用了多少時間,計劃外的工作又占用了多少時間,結果發現,有的管理者甚至把80%的時間用來應付突如其來的工作,基本沒有計劃;有的管理者對什么是自己份內的工作模糊不清。自己發現問題就更容易主動解決。
2、梳理與澄清職位職責
有的公司有明確的職位說明書,但由于不符合實際情況或不符合要求,應用得不好。有的公司則根本就沒有完整的職位說明書,大家都在憑習慣和經驗工作,由此帶來工作的隨意性、不負責任、推諉扯皮與低效率。很多時候管理層越俎代庖是因為公司并沒有明確規定職位職責,所以只好自己大包大攬。所以科學合理授權的前提是對每個職位的職責做出制度性的規定。
編訂職位說明書的方法有工作分析問卷法、訪談法、觀察法、工作日志法等,具體可以根據實際情況選擇采用。
3、優化工作流程
工作流程體現了各項活動之間的順序、資源流向、溝通匯報關系和工作標準等重要管理信息,規范和相對固定的工作流程可以減少請示匯報和溝通決策的時間。
通常企業授權的障礙之一是經營管理缺乏按照流程運作的機制,所有事都在管理人員的腦子里,他一旦離開,很多工作就得停下來。好比一個舞蹈隊,無論每一個人技藝多么高超,如果沒有音樂伴奏,大家各行其是,就無法整齊劃一;相反,如果大家根據節拍統一做規定的動作,就可以表演出優美的舞蹈。在這里,音樂節拍就是所說的“流程”,管理者就是“導演”,導演設計好音樂和動作之后并不需要和演員一起表演。
宏大公司冗長的產品報廢審批流程浪費了大量時間,卻沒有杜絕不合理報廢,職責和責任不明確造成領導簽字不負責任,張總成了公司惟一的“守門員”,也就是在集分權問題背后還存在流程設計不合理的問題。
以上只是規范授權體系可能的三個方面,員工能力、企業的文化和制度等也都會對集分權設計產生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