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師,你一直在教別人如何成功,請問,你自己是一個成功者嗎?”一位學員大聲地問道。
這句穿透力極強的問話,讓熱鬧的講堂立刻安靜下來。站在講臺上的易發久,強烈地感受到了尷尬。那一刻,這個英俊的男子的眼睛里,甚至閃過了一絲憂郁。
是的,自己算是“成功者”嗎?易發久沒辦法回答。
就在一兩年前,他還是一個落魄的青年:兜里僅剩一枚5角硬幣,他甚至不得不在流光異彩的大上海步行十幾站地、歷時兩個多小時才回到家;2年的時間里,他搬過11次家,每次都是為了找到一個更加便宜甚至不要錢的地方——沒有窗子的儲藏室里憋悶不已,那卻是自己理想的“安樂窩”;在那些艱苦而忙碌的日子里,他曾經一日三餐只靠方便面和菜饅頭來充饑,盡管他白天還要穿上干凈的白襯衫,系著領帶,拎著公文包,精神飽滿、情緒高昂地穿行在城市中,尋找著夢想突破的地方。
即使是在名聲大噪的今天,身為上海影響力企業管理咨詢有限公司總裁的易發久仍然“什么愛好也沒有”,不抽煙、不喝酒、不喝茶、不喝咖啡,也不喜歡唱歌跳舞,看起來像一個現代版的“新好男人”,實際上那卻是那些年磨礪的“后遺癥”。
而這一切,都源于一次似乎唾手可得的成功。
“惶惶不可終日”
易發久第一次失敗就敗得很慘。
那是1991年,易發久在珠海市西區政府做開發區的招商工作。
提到上世紀90年代初,許多人印象最為深刻的就是肇始于海南的“房地產泡沫”。距離海南并不遙遠的珠海,也充滿了對財富渴望的沖動。
看到那么多人因為拿到自己部門的批文,而在一夜之間成為百萬富翁,易發久的心再也無法平靜。回想自己的經歷:大學畢業留校當了一年老師;相繼做過十幾種職業,從管理農場、下農村、當小畫匠,到開餐館、做流水線工人,甚至還當過歌廳的串場歌手,在進入珠海市西區政府工作之前,哪次都沒有與百萬富翁的距離如此之近過!
機會說來就來。開發區出臺政策,鼓勵所有干部利用手中的資源進行招商引資,易發久借機馬上“下海”。
憑借政府給的一塊地,易發久不辭辛苦找到了幾家投資方:一方來自香港,一方來自湖南,一方是區里,再加上他自己作為最小的投資方,準備在這塊土地上蓋一座23層高的大廈。按照當時的運作分成比例,項目總投資為9000萬元,事成后,易發久的公司能分到一兩千萬元。
成功唾手可得!但易發久卻太不走運!
1993年,國家開始宏觀調控,房地產項目受到嚴控。易發久的項目也沒能幸免,先是內地資金被凍結,第二年,境外資金也難以進入了,到1994年底,那幢23 層的大廈最終被定格為珠海一隅的“爛尾樓”。
洶涌而至的,是銀行及所有債主的瘋狂追債,易發久惟一的出路就是暫時逃離珠海。許多年后,他在回憶當時的情形時,還不由得用“惶惶不可終日”來形容自己。
失敗、失敗、再失敗
感覺很迷茫的易發久,實在想不起靠什么來償還巨債。
隨后,他遭受到人生中一次“非常大的打擊”。他的一個朋友,欠下3000多萬債務,以當時30%的利息計算,這個數字還將以每年1000萬的速度增長。絕望之下,他選擇了跳樓。
易發久去看望這個同命相憐的朋友,只覺心中無限感慨。“人擺脫痛苦是很快的事情,幾秒鐘而已;但后來我想,好像痛苦不是消失,而是轉移,轉移到債主或自己家人身上。這時若跳樓,家人不但要承擔債務,還有心靈的打擊,這是不負責的一種處理方式。”
隨后,懷揣著借來的3000元,他來到了陌生的大上海。
當時,易發久其實有4個選擇:北京,廣州,深圳和上海。其中的上海,實在是個“次次選”。做這樣的選擇,只是因為一位管理大師的一句名言,“如果某地沒有游戲規則,你絕不能介入”,而在易發久的印象中,上海屬于“中國游戲規則最完善”的城市。
背負著大筆的債務,易發久在上海只能走創業的道路。
在一家賣打折優惠卡的公司里,易發久向老板講述了自己的計劃:不投資、僅靠自己的營銷方法去運作,并要求占到25%的智力股。老板沒想太多,同意讓他試一試。
易發久削尖了腦袋,想出種種辦法去推銷優惠卡。不出兩個月,易發久居然賣出300張卡。
但是,那個老板卻出爾反爾,他只想讓易發久做個“打工的總經理”而不同意給其25%的股份,這讓本想大干一場的易發久只能選擇離開。
“屋漏偏逢連夜雨”,不久,易發久的第二次創業也以失敗告終。自此,易發久開始品嘗到了“窮”的滋味。
為了活下去,易發久不得不去一家培訓中心做晚上講課的兼職。每小時30元,一晚上3個小時,這樣每天晚上他就能拿到90元,生活上基本不成問題了。
很偶然的一次,他去聽一位臺灣講師的課程。這個臺灣人只講了半天時間,就掙了5000元。這讓易發久驚訝不已,上半天課就能拿到這么多錢!自己哪怕一天能拿到2000元也行啊!
后來,他把這個想法告訴了培訓中心的老板,老板聽后打量了他一番,說:“你一天就想拿2000元,那是不可能的,永遠都不可能!你要知道我們這兒的校長一月才拿2000元。”
這一次,易發久又失敗了。一次又一次的失敗,只是為了償還沉重的債務,個中苦澀,只有他自己能夠體會。“我失敗的時候壓根就沒讓家里人知道,他們知道了除了擔心還能做什么?”易發久回憶說。
當易發久把自己的艱難時光告訴家人時,已經是多年以后了,陳舊的往事,已經讓家人“沒什么反映”,跟“聽故事一樣”。
“邁過了那道坎”
即使在那樣的日子里,易發久仍雄心勃勃地計劃著,讓自己在3年內成為百萬富翁。朋友們聽后都嘲笑他,他會成功嗎?
轉折終于來臨。一家保險公司本來想請香港講師來講課,誰知對方突然有事來不了,這家公司便請易發久幫忙救場。
“不錯!不錯!”講課一結束,那個本來忐忑不安的保險公司總監立即驚喜萬分地上前握著易發久的手。
由于發揮得相當精彩,預定的講課費本來是2000元,最后易發久卻拿到了 2500 元。
對于易發久而言,最為重要的是,這次講課使他走上了自由職業講師之路。
從此,易發久開始瘋狂地拓展客戶。有一段時間,看公用電話的老太太見到他就眉開眼笑,因為易發久每天上午都要在電話亭包下兩部電話:一部只管打出,一部等待回電。有時他一天要打上 100 來個電話。到了下午,他就選定幾個寫字樓去“掃樓”,上門推銷自己的課程。努力的結果是,有10多家公司請他去講課。
1998年,他還利用一個朋友借給他的辦公室帶著3個人進行實體運作,8個月就賺了10萬塊錢。
易發久最終熬過了最艱難的日子。
1999 年,他的礪志企業管理咨詢公司成立了。在教課的同時,易發久不斷地出去學習,他的課越講越好,報酬也從過去的30元/小時漲到后來的10000元/小時。
如今,易發久的“影響力教育訓練集團”,已在全國擁有8家分公司、6個辦事處;已有2000家知名企業成為他的客戶,包括財富500強中的110家。
作為國內知名成功學講師的易發久,如今以善于講故事而著稱,“我總是會先講一個我自己的故事,然后講一個大家身邊的故事,再講一個公眾的例子,這樣才有說服力。”而他成功學的故事,自然源于失敗的經歷。
曾經的百般挫折,如今成了財富基石。“現在職業培訓師也有很多人,有一次有個老師說‘易老師我很羨慕你’,為什么?‘因為你曾經破產過,我沒有。’你看,當我們的結果一樣時,我會比他更自信。”易發久不無得意地說。
“我的學員中億萬富翁至少有兩三百人。面對失敗,我從他們身上沒有學到太多東西。因為等我接觸他們時,我已經邁過了這道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