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過期英雄
代表人物:步鑫生
一切榮辱,最終將成為歷史。英雄,也會過期。鎂光燈的照射,總容易將人的缺點無限放大,逃離舞臺,默默地經營自己的事業,或許也是個不錯的選擇。
許多人知道“步鑫生”這個名字,是在“1999年清華大學MBA考前輔導班管理模擬試題”上,一個題為“海鹽襯衫廠的興衰”的案例,用了1300字勾勒出步鑫生那4年盛極而衰的人生軌跡。
“步鑫生的那個管理案例,我們快要淘汰了。畢竟,離現在太遠了。最近幾年,我們的案例庫更新很快。”2002年10月,清華大學管理學院一位教授的這句話,令步鑫生徹底退出時代的舞臺。
貌不驚人、體重僅42公斤的步鑫生,可以說是一夜成名。
1983年11月16日,《人民日報》刊發《一個有獨創精神的廠長——步鑫生》的專題報道;其中,新華社編者按這樣形容說,浙江省海鹽縣襯衫總廠廠長步鑫生“努力創新”,“甩掉產品包銷的拐棍,自己到市場上創牌子,闖路子,以三新(款式新,衣型新,裝潢新),以快(轉得快)取勝,大膽改變現行制度”。
此后數十天內,中國媒體迅速將步鑫生炒做成“全國最為知名的工廠廠長”。
讓步鑫生出名的,是新華社記者童寶根。當時,他進行了一個星期的采訪后,覺得步鑫生是一個有獨創精神的廠長,“他對于過去那種‘大鍋飯’、‘鐵飯碗’的舊體制深感不滿,利用擴大企業自主權的機會,作了一些大膽的改革嘗試,使企業得到迅速發展。他對外努力搞活經營,到市場上去競爭,以品種多,花色新的優勢在大上海取得了一席之地。在企業內部,他改革了分配制度,按職工勞動實績進行分配,并從生產實際出發制訂了一整套嚴格的管理制度,生產現場管理也頗具特色。”童寶根回憶說。
當童寶根的報道作為內參送到當時的胡耀邦總書記案頭時,胡耀邦當即批示:“對于那些對工作松松垮垮,長期安于當外行,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鐘的企業領導干部來講,步鑫生的經驗應當是一劑治病的良藥,使他們從中受到教益。”
后來,胡耀邦再度就步鑫生作出批示:“抓住這個指引人們向上的活榜樣,對干部進行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建黨的路線、方針、政策的教育,統一思想,推動經濟建設和整黨工作。”
步鑫生的作用也顯而易見,河北的馬勝利就宣稱:我是學了步鑫生的事跡才搞起改革來的;浙江的魯冠球也說,走改革之路,走步鑫生之路,才能搞好我們的企業!
然而此前,步鑫生卻是一個“有爭議的人物”;比如他取消勞保待遇,隨便開除工人。
被“神話”了的步鑫生,終日穿梭于鎂光燈之間,他聲言要建造中國服裝托拉斯,卻無暇像過去那樣認真思考經營管理問題。
因其應酬太多,有關方面甚至規定:“只有師、局級以上,才能面見步鑫生本人,其他人一律聽錄音”。步鑫生自己開玩笑說:“干脆放動物園買票參觀算了!”
步鑫生甚至認為:有“改革廠”的金字招牌,以及中央的支持,海鹽襯衫廠將永遠立于不敗之地。
步鑫生還聽不進周圍人的勸告及建議,好大喜功地策劃投資龐大的項目;他“果斷投資”600萬元興建的西裝廠,生產線剛鋪設完,“西裝熱”早已煙消云散。
種種問題,最終導致了敗局難以挽回。
整整50個月之后,1988年1月16日,仍是《人民日報》,仍然是頭版,《粗暴專橫諱疾忌醫步鑫生被免職,債臺高筑的海鹽襯衫總廠正招聘經營者》的報道躍然紙上。
步鑫生自嘲地說:“1988年事情多,火車相撞,飛機墜毀,鬧洪災,還有就是:我被免職了。”
走出海鹽后,步鑫生曾在上海、北京、遼寧、福建等地扶起了多家工廠;如今,他默默地經營著步鑫生制衣有限公司;只是,他從不走到臺前了。或許,“成也媒體、敗也媒體”的經歷,讓他再也不敢輕易相信媒體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