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幾年前,我有幸作為翻譯隨一內地的團組在巴基斯坦首都伊斯蘭堡工作和生活了整整一個月。在身處異國他鄉的日子里,我們天天和巴基斯坦朋友相處,頓頓和巴基斯坦飯菜打交道,不但親眼目睹了巴基斯坦獨特的民俗風情,而且親身感受到了巴基斯坦迥異的飲食文化。
巴基斯坦在烏爾都語中意為“清真之國”,97%以上的居民信奉伊斯蘭教,因此,巴基斯坦的飲食文化深受伊斯蘭教的影響。雖然我以前多次接待過來自伊斯蘭國家的客人,對他們的飲食文化略知一二,但是真正走近它,切實感受它,還是平生第一次。
巴基斯坦原為英屬印度的一部分,因此巴基斯坦人一般以歐式西餐為主,采用自助餐的形式。我們每天的早餐是烤面包片、煎雞蛋、鮮奶、蜂蜜,偶爾也有面條。中餐和晚餐的主食是米飯和一種叫做“恰巴蒂”的面餅。飯粒形狀細長,口感尚可,“恰巴蒂”看似上海本地人的面餅。因為我向來喜食米飯,所以始終沒有嘗過那面餅的味道。錯過了一次極好的品嘗機會,現在悔之無及。副食主要是牛肉、羊肉和雞肉。河鮮極少,海鮮更是罕見,我們吃到過的惟一一次海鮮是炸龍蝦片。起初,我百思不解。后來才知道,雖然巴基斯坦南臨阿拉伯海,境內河流縱橫交錯,擁有豐富的水產資源,但是巴基斯坦人不食無鱗魚,視螃蟹、甲魚等為忌物,所以水產品在國內消費很少,主要用于出口,冷凍海產則全部出口。巴基斯坦的蔬菜品種不多,只有土豆、洋蔥、卷心菜等,帶綠葉的新鮮蔬菜絕無僅有。
巴基斯坦人沒有炒菜的習慣,做菜以炸、煮為主,所以沒有炒菜鍋,只有平底鍋和高壓鍋。他們喜歡吃香辣的食品,菜肴中輔以大量的辛辣香料。用胡椒、姜黃等做的咖喱是他們食譜中不可缺少的佐料,但是味道和上海的咖喱似乎不太一樣。巴基斯坦人用盤子盛飯盛菜,一邊是飯,一邊是菜。他們吃飯既不用筷子,也不用刀叉,而是在凈手后用右手抓飯、撕餅。不過,和我們一起進餐時他們也常使用刀叉。餐廳有專門為我們準備的紅木筷子,但是面對那碩大笨重的瓷盤,實在無法得心應手,只好揮刀舞叉了。
吃飯時沒有酒喝,但有礦泉水、果汁和外國品牌的“美年達”、“百事可樂”等飲料供應。根據巴基斯坦的伊斯蘭教規,穆斯林不食豬肉,嚴禁飲酒,違者要受到嚴厲的處罰。記得國內一家知名度很高的雜志曾刊載過一篇紀實文章,說的是一位中國姑娘遠嫁巴基斯坦,因不堪巴基斯坦丈夫經常醉酒后對她的打罵,最終憤然返回祖國。這完全是子虛烏有,讀了難以置信。巴基斯坦是一個絕對禁酒的國家,在飯店或商店里買不到任何酒,就連酒精也受到控制,更不要說有人會嗜酒如命,酗酒鬧事了。我曾和巴基斯坦朋友打趣說,在巴基斯坦乘坐汽車很有安全感,因為司機是不可能酒后駕車的。
飯后的水果有蘋果、香蕉、柑橘等,但其外觀、形態、色澤遠不及中國的好,看了使人食欲全無。不過,五月至九月上市的芒果是巴基斯坦水果的上品,其色、香、味世界馳名。可惜我們在巴基斯坦時不是芒果當令期,沒能美美地品嘗巴基斯坦的芒果實在是一件憾事。
巴基斯坦人喝茶也帶有英國色彩。我們每天在工作場所有兩次飲茶時間:上午十點左右喝上午茶,下午三四點喝下午茶。除了茶水,還有咖啡,并伴有餅干、蛋糕等點心。巴基斯坦人習慣喝紅茶。先將水壺中的水煮開,放入紅茶,煮三四分鐘,然后濾去茶渣,再將茶湯注入茶杯。一次在旅游途中,我們還喝到了滾燙的巴基斯坦奶茶。奶茶也是巴基斯坦人必不可少的飲品,它清香爽口,別有風味。當地水質不純,直接飲用自來水很容易拉肚子,所以晚上我們都喝煮開的自來水。
周末時,巴基斯坦朋友會陪同我們外出旅游、購物、就餐。有一次,他們還在富麗堂皇的萬豪酒店宴請我們。萬豪酒店是伊斯蘭堡僅有的兩家五星級酒店之一,很受在巴基斯坦的老外們歡迎。不過,稱之為酒店未免名不副實,因為酒店里根本無酒供應。巴基斯坦人宴請客人也是自助形式,簡單方便,沒有吃中餐的繁文縟節。自助餐會上,除了豬肉和酒類,長長的桌子上擺滿各式菜肴、糕點、飲料、水果,令人目不暇接。席間,大家自選自取,任飲任食,無須勸吃勸喝,舉杯碰盞。賓主談笑風生,其樂融融。食畢散席,彼此握手道別。
巴基斯坦人過生日時會熱情地款待朋友,慶賀自己這個特殊的日子。有一天喝上午茶時,一個身穿民族服裝的巴基斯坦小伙子拿出事先準備好的生日蛋糕和許多叫不出名的西式糕點招待大家。我們恍然大悟,紛紛向他表示祝賀,然后分享他的生日禮物。巴基斯坦的糕點做工精致,形狀各異,味道偏甜。
巴基斯坦的糖果并無特別之處,花式品種也不多,只有太妃糖和水果糖。不過巴基斯坦的松子很特別,它粒大、仁足、殼薄、味香,是巴基斯坦的一大特產。凡是去巴基斯坦的中國人都會帶些松子回來,贈與親朋好友。
巴基斯坦人一般不抽煙。巴基斯坦香煙的制作工藝和用料與中國香煙不同,煙味不好。回國時,我買了一些在巴基斯坦算得上昂貴的金葉牌香煙饋贈友人。不過,他們都直言不諱地說這煙不好抽,味道和上世紀60年代的阿爾巴尼亞香煙差不多。
平心而論,巴基斯坦菜肴差強人意,決非難以下咽。只是一則菜品單調,翻來復去就是牛肉、羊肉和雞肉,別無它食。剛開始還有新鮮感,幾天吃下來就覺得膩了。二則無論葷素,均燉得爛熟,味道也幾乎千篇一律。然而,最使我難以忍受的是不能大口吃豬肉,大杯喝美酒。盡管我事先早有充分的思想準備,但那豬肉和美酒在我的腦海中始終揮之不去。我常常會不由自主地想念款款中國菜肴,回味家鄉的糖醋排骨、油豆腐燒肉、腌篤鮮……還有香醇的美酒。
臨出國時,有幾位團友特意攜帶了一些袋裝的中國醬菜。想不到這些平時不屑一顧的普通食品竟然成了吃飯時你爭我搶的美味佳肴,沒幾天就吃得精光。我們曾忙里偷閑,在他們的廚房里試著燒過中國菜,但是不知是佐料不全還是炊具不好使,燒出來的菜不倫不類的,既不像中國菜,又不像巴基斯坦菜,著實讓人掃興。
終于,我們如期完成了任務,告別了熱情友好的巴基期坦朋友,登上了飛往北京的飛機。一到北京,大家便利用打道回府前的短暫時間,各奔東西,忙著辦事。團友們有的急著理發,有的急著訪友,而我要做的第一件事則是直奔附近的餐館,去吃那久違的中國菜肴。我點了一盤炒豬肉絲,一盆水煮豬肉片,外加一瓶啤酒,而后在眾目睽睽之下狼吞虎咽起來。此時,我覺得那豬肉特別鮮美,那啤酒特別醇厚。我吃得津津有味,痛快淋漓,轉眼間已是盤空盆空,瓶干杯干。酒足菜飽之后,我不禁心生感慨:還是中國菜最好吃。
巴基斯坦聞名于世的費薩爾大清真寺、花花綠綠的公交巴士、身穿袍服的男人和頭蒙面紗的婦女至今我還記憶猶新。然而,巴基斯坦迥異的飲食文化更是在我心中留下了不可磨滅的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