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前總統、58歲的克林頓因胸痛、氣短,到醫院進行心血管造影,診斷為嚴重心血管硬化,醫生建議宜盡快接受心臟冠狀動脈搭橋術。前幾年,俄羅斯總統葉利欽也曾做過類似的手術。克林頓總統為何要做心血管搭橋手術,這是公眾關心的問題。
現在我們要討論的問題是:引起心血管病的原因是什么,有無預防和推遲心腦血管硬化的措施。
血管硬化的病因:飲食不節,例如嗜酒、食用脂類或動物脂肪過多,消耗肝膽汁酸過多,膽固醇載脂蛋白異常,造成體內膽固醇增多,膽固醇結晶會刺激動脈內膜的纖維結締組織增生,使血管壁增厚。精神過度緊張,會使膽固醇增高、血管痙攣、血壓升高,使血管壁發生營養不良和結構改變,促進血管內脂質沉積。
吸煙、血栓形成、血液凝固機制改變和內分泌作用,均可影響人體動脈硬化形成。患有高血壓、糖尿病的病人,動脈硬化比正常人出現較早,發展較快,程度較重。另外,內分泌疾病,例如甲狀腺功能低下,亦易促發本病。
心血管硬化的部位:人體動脈硬化常有其好發部位,一般而言,它好發于血管的分叉處及彎曲處。例如,冠狀動脈(簡稱冠脈)是腹主動脈的第一個分支,其承受的壓力和血流沖擊力較其他動脈大,血管內膜易受損傷;冠脈與主動脈的交角幾乎成直角,在交角處易受血流沖擊引起內膜損傷,有利于粥樣斑塊形成和血小板凝集;冠脈內膜和大部分中層的血液供應由管腔直接供給,在血中氧氣和營養成分直接進入內膜和中層的同時,血中的低密度脂蛋白亦隨之進入內膜和中層,易引起內膜和中層脂質沉著以及粥樣斑塊形成,故冠脈較其他動脈更易發生硬化。
除冠脈外,其他易發生動脈硬化的血管有頸內動脈起始部及虹吸部、大腦中動脈主干、大腦前動脈繞行處、大腦后動脈繞行處、基底動脈下部、椎動脈上部、小腦后下動脈起始部和椎動脈起始部。
血管硬化的進程:
管腔狹窄→動脈內膜損傷破壞或形成潰瘍后,膽固醇沉積于內膜下層,引起血管壁脂肪透明變性,纖維進一步增生,動脈變硬變窄,管壁厚薄不均,這種改變引起血流速度減慢。有心絞痛的病人,冠脈主干發生狹窄者約占90%。
血管閉塞→動脈硬化癥血流減慢者約占75%,結果導致血小板以及纖維素等有形成分黏附、聚集、沉著形成血栓。如血栓逐漸擴大,最終有可能使血管閉塞;如果血栓或斑塊脫落,也可引起血管堵塞,導致心肌梗死。
特別提醒
如何防治血管硬化
患有高血壓、糖尿病的病人,動脈硬化比正常人出現較早,發展較快,程度較重。另外,內分泌疾病,例如甲狀腺功能低下等,亦易促發本病。
預防血管硬化是一項長期和復雜的醫學工程。一旦動脈硬化形成,企圖通過吃一粒昂貴的藥或某種單一方法解決這一難題,都是不切實際的想法。它的預防和治療是綜合的、多方面的。例如:減輕工作強度,有一個良好的心態,有一個舒適的工作和生活空間,愉快度過每一天;改變飲食習慣,避免肥甘厚膩,多食青菜水果,少食動物脂肪,代之以植物油和不飽和脂肪;適當參加體育活動,經常散步或慢跑,以達到提高血液中高密度脂蛋白的效果。因為,高密度脂蛋白負擔著清除血液及細胞中過多的膽固醇(特別是引起動脈硬化的低密度脂蛋白)和將沉積在血管壁的膽固醇、血小板顆粒剝離下來帶回肝臟的重任。
在醫生指導下,服用一些預防動脈硬化的阿斯匹林或降血壓、降血脂、降血糖的藥物;有些中藥也有調節血脂的作用,例如臨床醫生常用的降血脂中草藥有:大黃、山楂、首烏、靈芝、虎杖、人參、決明子、澤瀉、姜黃、柴胡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