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6月16日至7月15日)
重慶等三城市棄稱“火爐”
6月3日,南京市對外宣布棄稱“火爐”。此前,另兩座“火爐”重慶、武漢已宣布拒絕“火爐”之稱。據悉, 2004年11月,我市外宣辦正式向外公布,“火爐”之稱已與重慶的氣象條件不相稱,正式棄稱“火爐”。
(《重慶商報》6月25日消息記者田 倩)
重慶“曝光”行賄者
重慶檢察機關行賄犯罪檔案查詢系統運行近10個月,為全市重點工程招標提供“清白”查詢42次,使不少有行賄紀錄的單位無處藏身。
(新華網重慶頻道6月27日消息 記者黃 豁)
川黔渝10億打造旅游“金三角”
6月27日,川黔渝三省為聯手打造旅游“金三角”進行磋商,并在成都通過了《川黔渝金三角旅游區旅游發展總體規劃》。該規劃表示,三地將聯手投資近10億元打造位于四川省東南、貴州西北、重慶西南三地接壤處的旅游“金三角”。
(6月28日《重慶時報》轉《成都日報》消息)
重慶交通執法:五“大蓋帽”合一
帽子少了,開支節省了,駕駛員省事了。6月29日,集運政、路政、征稽、高速公路、港航五大交通執法權為一體的重慶交通行政執法總隊正式成立,五個“大蓋帽”變成了一個“大蓋帽”。交通部表示,“重慶經驗將向全國推廣”。
(《重慶日報》6月30日消息記者曾 立實習生陳 靜)
重慶全球聘學者 每年補助10萬元
7月1日起,重大、西師等12所高校的25個學科,將設置崗位面向國內外聘請20名特聘教授,每人每年補助10萬元崗位津貼,市教委稱,此舉旨在吸引人才,提高我市的科技研發能力。
(《重慶晚報》7月1日消息 記者 湯寒鋒 實習生 唐 玉)
重慶工業經濟運行質量效益創直轄以來最好水平
7月5日,市政府公布了2004年度工業企業50強名單。去年,我市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實現利潤首次突破100億元,達到115.64億元;實現主營業務收入首次突破2000億元,達到2108.84億元。工業經濟運行質量和效益雙雙創下直轄以來最好水平。
(《重慶晚報》7月6日消息 記者張 彬)
城市醫療救助制度將在11個區縣試點
城市貧困居民可獲醫療救助。市政府辦公廳下發《關于開展城市醫療救助制度試點工作的意見》。從今年起,我市將在渝中區、大渡口區、沙坪壩區等11個區縣進行城市醫療救助試點。
(《重慶商報》7月9日消息記者金 蓉)
重慶12區縣遭暴雨洪災
記者7月10日晚從市救災辦獲悉,自6日開始,我市城口、開縣、巫溪、巫山等地遭受大暴雨襲擊,受災嚴重。截至10日20時,全市有12個縣?穴市?雪214個鄉鎮、219.53萬人受災,災害造成直接經濟損失3.12億元。
(《重慶日報》7月11日消息記者 雷 莉)
重慶市新廉租房租金政策出臺
7月11日,記者獲悉,市物價局、市國土資源和房屋管理局對我市廉租房租金實行限價。主城九區最高廉租房月租金不超過1.22元/平方米。新廉租房租金政策從7月1日起執行。
(《重慶晨報》7月12日消息 記者 黃顯章 實習生 劉 銀)
西部工業投資環境重慶最好
7月11日,市委常委、常務副市長黃奇帆列舉了在重慶投資工業的八大優勢,稱:“重慶有西部最好的工業投資環境!” 他說,重慶在交通、服務環境、較為廉價的勞動力以及在油、電、煤等方面具有優勢。
(《重慶時報》7月12日消息記者鄧 姣)
世行貸款5000萬重慶主城233座公廁升級
我市主城區公廁將逐步告別臟、亂、臭。記者7月13日獲悉,未來3年內,我市將投入7000余萬元對主城區233座低檔次公廁進行改造升級。世界銀行將對該項目提供近5000萬元貸款。
(《重慶日報》7月14日消息 記者方 科實習生項菲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