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同志:
我在涪陵區(qū)新村鄉(xiāng)人民政府當副鄉(xiāng)長。如今,我很為社會上一些人對我們鄉(xiāng)干部的看法苦惱,甚至有些寒心。
我是農村娃,小時家境貧寒,后來發(fā)奮苦讀當上了教師。但我對父老鄉(xiāng)親以及那一片土地一往情深。我以為,以我的知識、能力和聰明才智,定能為家鄉(xiāng)的脫貧致富使一把力。于是,我通過考試,轉行干上了行政工作。
為老百姓盡快脫貧致富,作為鄉(xiāng)干部的我們可謂絞盡腦汁。然而,我發(fā)覺迎接我滿腔熱血的是兜頭而來的一盆盆冷水。2003年?熏鄉(xiāng)上爭取到一個產(chǎn)業(yè)結構調整項目——建高產(chǎn)蠶桑示范園。群眾最初也很積極。育苗期間,5位鄉(xiāng)干部輪番跑育苗地,比對自己的幺兒還上心。建園工作似乎一直很順利,然而,到栽植時,許多農民“反水”了,將規(guī)劃的土地你留一塊,他留一方,全然不顧高產(chǎn)示范園的“集中成片”要求。這可把我們急慌了。因為32床的苗子都育出來了,如不按要求栽,2.4萬元項目資金不能到位,我們就無錢支付給育苗戶。熱血沸騰干了幾個月的事情眼見要成為一個爛攤子,干部們懊惱極了:“為群眾好,結果編根繩子把自己拴了,唉!”
然而,說歸說,工作還得做。作為負責人,栽桑7天里,我一直在現(xiàn)場。曉之以理,動之以情,嘴巴說干,喉嚨說啞,還要“洗耳恭聽”一些農戶的謾罵,說我組織栽桑是整他們,說我搞項目是想撈錢、出政績。有個星期天,是我的生日,我同樣堅持在現(xiàn)場。這個生日,我收到的“禮物”是挨了鄉(xiāng)親們一天的罵。
在許多老百姓眼里,我們干部做任何事似乎不是想撈好處,就是心放得不正。前不久,我調解處理一起糾紛。當事人李家和該村主任是連襟,為避嫌,我們盡量不與該村主任接觸,而是調查證人,實地查看,公公正正開展工作。然而,另一當事人吳家還是見我們就罵:“曉得你們都是官官相護,他連襟是村主任,你們當然要偏向他啰……”為了把事情處理好,為了證明我們干部不是“官官相護”,我通過村主任做工作叫他連襟作出讓步。這樣的處理結果,吳家是滿意的,但他仍然有話說:鬼曉得暗地里給了李家多少好處。
最讓我哭笑不得的是,今年苧麻春管時,我逐戶提醒農民搶時強化管理,以提高產(chǎn)量。而我前腳走,后腳就有農民說:“莫管理,他們想錢想出成績,偏要讓他們遭扣工資?!边@話盡管幼稚得可以忽略不計,但,我聽在耳里,還是疼在心上。
這種內心的委屈似乎無處訴說,從我當上鄉(xiāng)干部后,我的一些同學、朋友看我的眼光也不同了。每每同學、朋友聚會,他們都理所當然要我做東,完全一副“你當官了,反正是撕票報賬吃公家,我們不吃白不吃”的樣子。事實上,現(xiàn)在鄉(xiāng)上財力十分緊張,莫說請客吃飯,就是不少為公事而墊支的錢也是“瘸子的腳——墊起就墊起”。
但這些是很少人知道和理解的,當今社會,很大一部分人說起干部就是“洪桐縣里無好人,賈府石獅也骯臟”。
我承認,鄉(xiāng)干部中有社會上所說的那種人。但是,那的確是少數(shù)。至少,我拍得起胸膛講得起硬話:我從未貪污公款克扣群眾,更沒損公肥私鋪張浪費,是一個堂堂正正的人清清白白的“官”。我所在的鄉(xiāng)政府,我耳聞目睹的鄉(xiāng)干部們,也都不是社會上所說的那種人。我認為,如果以鄉(xiāng)干部中的個別現(xiàn)象以偏概全地認為鄉(xiāng)干部都是壞人,干部們盡力付出總得不到肯定和回報,那么只會極大地傷害干部的自尊心和人格,他們會灰心,甚至寒心。
我知道,“打鐵還要自身硬”,每個鄉(xiāng)干部有責任認真反省自己,做個好人當個好“官”。但干部也是人,干部的工作更需要支持和肯定,而我們怎樣才能得到廣大群眾和社會的理解、接受呢?
涪陵區(qū)新村鄉(xiāng)人民政府陳政權
2005年6月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