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月21日7時20分左右,距離巫溪縣中梁鄉政府7公里的銀水村青巖洞,近半匹山15萬立方米巖體在一聲巨響中轟然崩塌。該地連接南北兩岸的一座公路橋頃刻間無影無蹤,代替它的是一個橫跨河道長約100米、高出河床30米的落石形成的“壩體”,壩內水位以1米/小時的速度陡然上漲,形成庫容150萬立方米的“堰塞湖”險區。崩壩潰堤隨時都可能發生!洪水、泥石流虎視眈眈!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受到嚴重威脅!
緊急關頭,黨和政府高度重視。“嚴防死守,萬無一失,不傷一人,不死一人。”市委領導發出了命令。145個基層黨組織的1208名黨員組成145個應急隊,一個個鋼鐵衛士,英勇地譜寫了保衛人民利益的一曲曲英雄壯歌。
“群眾的生命財產更要緊!”
山體崩塌,中梁鄉河口村20戶農民一下子陷入驚恐之中,離災害現場僅100米的戴習光家首當其沖受到洪水威脅。情急之下,他騎上摩托車就往位于上游的鄉政府跑,還一邊高喊:“青巖洞垮巖了?選”。鄉黨委書記胡紹學聽到喊聲,馬上召集全體黨員干部,5分鐘內迅速趕往現場。
山路陡峭逼仄,潰堤危險隨時可能襲來,26名黨員和入黨積極分子深一腳、淺一腳,沖在搶救隊伍的前面。
“先救人,再搶貴重的財產。”胡紹學大聲說,“女同志們負責攙扶老人孩子,壯勞力搬運重東西!”他和副鄉長韓仁俊抬起冰箱就走。床、被子、臘肉、生豬,還有老人十分看重的棺材,一件件被有序搬走時,洪水已經到了地壩。
劉大順家、劉吉安家、劉吉太家、湯大銀家……胡紹學和黨員干部在崎嶇難以成行的山路上,在齊胸口的洪水中,一家家搶救群眾的生命財產,直到將人員、牲畜、財產安全轉移,到天亮時,20戶80口老小以及兩個工程隊的450人全部安頓妥當。
6月22日,天剛麻麻亮,壩外指揮部的同志發現一個人從壩上下來了。是哪一個不怕死的?原來是渾身上下滿是泥水只看得見兩只眼睛在轉的胡紹學。他組織完群眾撤離就獨自攀懸崖翻大壩報告情況來了。
“你的行為太冒險了?選”指揮部的領導對他進行了嚴厲批評,“不死一人,不傷一人,你記不住?”胡紹學淡淡一笑說:“沒有人出來報告,外邊怎么知道險情?怎么部署搶險?危險是危險,可這么多群眾的生命財產更要緊。”報告完情況,胡紹學又返回壩內,組織干部職工為災民送糧食、燃料和照明用品。
“我這點小病算得上什么?”
6月21日19時許,胃痛難忍又發著高燒的西寧派出所所長冉偉在家人的攙扶下,剛到縣城住院打上點滴,突然接到轄區中梁工程導流洞工地打來的緊急報警電話。非常熟悉情況的他一激靈爬起來,拔掉針頭,急匆匆地跑出了醫院,完全不顧妻子在后面的焦急的呼喊。
20分鐘后冉偉趕到了派出所,帶領10名民警緊張地投入搶險戰斗。
臨近現場,冉偉發現河道里到處閃著手電筒和火把的光,還傳來了陣陣喧鬧。原來由于“堰塞湖”的形成,下游河道幾乎斷流,水面上漂起了白花花的魚,不少群眾全然沒有感覺到危險正在逼近,正興高采烈下河撈魚。“青巖洞垮巖了,危險!所有人統統上岸!”冉偉鞋都沒脫就趟進河水,幫老人拾背篼,拉娃娃上岸。他的聲音很快沙啞了,汗水浸透了全身衣服……
在劃定警界線,安排好民警在河道邊巡邏后,冉偉又冒著生命危險摸黑翻過由巖體形成的壩進入險區一線疏散群眾。
冉偉和民警小李在手電筒微弱的光線照射下,深一腳淺一腳地在亂石和泥濘中摸索前行,臨近“壩體”前,“咚”地一聲,一砣石頭砸在冉偉的旁邊,好險!但他們沒有絲毫猶豫,挽起衣袖就又往上面爬,翻過30米高的壩,他們整整用了半個小時。此時已全身無力的冉偉穩了穩神,坐木筏參與到人員疏散和主要財產轉移之中。這一夜,冉偉乘著木筏到了20戶村民的家,當群眾及財產基本疏散,東方已露出了魚肚白,他又一次挨家挨戶檢查,確認沒漏一人,才坐下來短暫休息。
水位繼續以每小時1米的速度上升,一旦潰壩決堤,下游的危險更大,冉偉又乘坐木筏,攀援巖石,在“嗖、嗖”擦過的飛石和泥流中,返回到下游的執勤點與縣公安局派來的增援隊并肩戰斗。此時,淹沒區上游交通中斷,5個鄉的3萬名群眾的生活物資無法調運,群眾情緒極不穩定。情況非常緊急,縣武警中隊派出搶險救災的10名戰士到了,急需一個人帶路指揮。公安局長楊平對冉偉說,“你病成這個樣子,再進險區身體肯定要垮!”冉偉說:“還是讓我去!我最了解情況。在群眾的利益面前,我這點小病算得上什么?”……
6月24日,險區水位漲到537.26米,離中梁小學教學樓近在咫尺,可該校有50多名小學畢業生必須如期參加畢業考試,冉偉和學校領導一起細致地研究制定了撤退疏散方案……教室外,洪水滔滔,操場上,冉偉帶著武警執勤巡邏,教室里,50多名小學生安靜地做著答卷……
截止6月27日18時,冉偉和戰友們在險區奮戰了132個小時。共疏散上游險區群眾300余人,護送共50余人次工作人員通過險區,組織搬運群眾生產、生活必需品20多噸,阻止群眾到險區200人次。
當冉偉從一線撤離下來時,面對等候他的淚水漣漣的妻子和120急救車,他說:“我累了……我想睡覺……”
為了三個病危群眾
“我是天元鄉衛生院,有一個孩子鼻子大出血,已經挺不住了!”23日上午11點,搶險指揮部接到求救電話!指揮部命令衛生院院長王基翔立馬護送孩子往中梁壩上趕,120急救車到壩外等候。副縣長姚雪峰、中梁鄉人武部長劉繼濱和縣武警中隊班長張玉龍三名共產黨員則負責到壩上接應。
三人立即穿上救生衣跳上木筏,過湖上岸,爬上在近80度的山坡上搶修出來的便道……頭上是不斷滾落石塊的危巖和如火的驕陽,腳下是淤泥亂石以及奔騰咆哮的洪水,三人的眼睛不敢往別處看,身體貼在巖上,十指緊摳巖石,一步步小心翼翼地往前挪,終于來到壩上。
此時,12歲的王叢光也在醫生的陪護下從17公里外乘車趕到,孩子血流如注,呼吸微弱,情況異常危急?選張玉龍連忙背起孩子,劉繼濱走在便道的前頭,為兩個人當拐杖,姚副縣長在后面,托住孩子的腿。河道兩岸,多少雙眼睛在關注這一支神圣而奇特的隊伍?選他們每挪動一步,都牽動著人們的心?選
下壩必須經過爆破產生的一個約10米高的坎,兩名武警戰士象疊羅漢一樣站在壩體下,三人將孩子放在上面戰士的肩上,下面的戰士再靠在巖石上慢慢地往下蹲,小心地接應下來。強健的張玉龍咬緊牙關背著孩子跳過了4塊大礁石才到了對岸。孩子的血染紅了他的衣服,孩子手上一直握著一瓶沒有舍得打開的礦泉水,他用細若游絲的聲音反復說一定要給叔叔喝。
120救護車載著孩子來到縣醫院時,他已經完全昏迷,醫生說,再晚一點,也許,任何搶救對他而言,都不再有意義。
而此時,有消息說,天元鄉衛生院又連續接到重病婦女,三人小組又立刻返回。
天元村45歲的黃善碧,腹漲如鼓,痛得死去活來,休克了幾次,已經不能行走。三人用擔架抬?選楊坪村30歲的婦女楊世鳳出現流產先兆,她有習慣性流產病史,以前幾個孩子都流掉了。三人用擔架把她送到了安全的地方。
壩上壩下來回攀爬三趟,姚副縣長的腿被劃出一個大口子,血流不止,張玉龍因脫水昏倒在地。
經歷災難的大山一定不會忘記,2005年6月23日這一天,我們的黨員用汗水和鮮血挽救了三個群眾的生命;與死神擦肩而過的群眾一定永遠不會忘記,黨員群眾血肉相連,危難當前,黨員當之無愧是群眾生命安全的保護神。
當150萬立方米積水在三天里分10多次爆破經大寧河瀉入長江時,特大險情警報解除,經歷了五天五夜激戰,危險的陰云終于從巫溪上空飄散。
五天五夜里,1208名黨員干部以赤子之忠心,砥柱之豪情,力挽狂瀾,化險為夷,為父老鄉親交上了一份合格的答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