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0年前,作為世界反法西斯戰爭重要組成部分的中國抗日戰爭,奏起了響徹云霄的凱歌。
抗戰能取得如此輝煌的勝利,最根本的原因在于:它是在中國共產黨倡導的抗日民族統一戰線旗幟下,以國共兩黨合作為基礎,工農商學兵各界、各族人民、各民主黨派、抗日團體、社會各階層愛國人士和海外僑胞廣泛參與的一次全民族抗戰。早在1937年9月抗日民族統一戰線正式形成時,毛澤東就高度評價了它的偉大意義:“這將給中國革命以廣大深刻的影響,將對打倒日本帝國主義發生決定的作用。”
抗日民族統一戰線最重要的作用就是團結。長期戰斗在重慶的中共中央南方局,廣泛團結國民黨上層人士、民主黨派、國際友好人士和地方實力派,團結文化界、科技界、工商界和工運、婦運等方面的社會知名人士,為抗戰勝利做出了卓越的貢獻。
團結的具體對象是朋友,講究的是真誠,是肝膽相照。那時候的重慶是國民政府的“戰時首都”,國民黨的宣傳機器占壓倒優勢,各種社會思潮泛濫,憑什么使群眾自愿接受共產黨人的主張和感召?就憑那份真誠,那份肝膽相照。
為此,南方局要求廣大黨員執行“三勤”,即勤學、勤業、勤交友,特別是勤交友。在這方面,周恩來堪稱楷模。周恩來在重慶結交了許多朋友,朋友們都把他看作是領路人,是知音,感到“與周郎交,如飲醇醪”。他的方法是首先尊重朋友,從政治上引導,從生活上關心,擺事實,講道理,從不強行灌輸或壓服別人。對國民黨頑固派,他猶如寒光四射的冰柱,凜然不可侵犯,言辭犀利,銳不可擋。對朋友,他則像一盆溫暖如春的炭火,滿腔熱情,和顏悅色,耐心聽取每一點意見和建議。
共產黨人的真誠猶如金秋的鐮刀,收獲著朋友們的信任。據南方局老同志回憶,南方局的會客室里沒有沙發,沒有麥克風,沒有鮮花,更沒有點心,但是重慶各界人士都愛到這里來。
坦誠交往出默契。在頑固派搞妥協、分裂、倒退時,朋友們即使身處兩地卻異口同聲地反對;在國民黨一手包辦“國大”時,民盟等黨派公開宣稱要與共產黨共進退;在《限制異黨活動辦法》公布后,人們還要不顧一切去紅巖村……
坦誠交往出火花。南方局不僅吸引了各界人士的頻頻來訪,還留住了鴻儒碩彥皓首窮經的辯難,留住了青衿學子對邊區的向往。這里不僅有交誼的座談,更是推究天理人心的講堂;不僅有“索句渝州葉正黃”的唱和,更有“數風流人物還看今朝”的余音。
坦誠交往出思考。比如從“抗日反蔣”到“逼蔣抗日”,比如“發展進步勢力,爭取中間勢力,孤立頑固勢力”,比如“左、中、右是應該分的,分才對,不分不對”,比如建議成立聯合政府……
本刊為紀念抗戰勝利60周年組織的這組文章,是發生在多年以前的老故事,它們彰顯了中國共產黨人怎樣用最簡樸的方式追尋理想,尋找同路人,為國家奉獻自身,把“小我”無條件地消融于“大我”。事隔多年,正是這些樸素零星的真理,這些一鱗半爪的故事,構成了我們對抗日民族解放運動最動情的懷念。而那些將革命引向勝利的信念,在今天仍然值得推崇;那種團結奮斗精神,在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進程中仍然具有現實意義,它必將把我們新時期的改革和建設,引向更大的勝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