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皖南事變”風云險惡的日子里,周恩來和南方局全體同志在黨中央領導下,機智靈活地處理各種復雜事態,贏得了國統區廣大群眾包括中間階級的同情和信任。中國共產黨在人們心目中成為堅持團結抗戰的中流砥柱。圖為周恩來在紅巖辦公。
1941年1月17日國民政府軍事革命委員會通令,誣蔑新四軍叛變,取消新四軍番號,把葉挺交付軍事法庭審判,通緝項英。
周恩來無比憤恨地在電話中斥責何應欽:“你是中華民族的千古罪人!”
當晚,周恩來在紅巖召開南方局和八路軍辦事處全體同志開會,他沉痛地講了“皖南事變”的經過,分析了當前我們面臨的形勢和對策,認為時局發展存在兩種可能:一種可能是國共關系全面破裂;另一種可能是打退蔣、何的猖狂進攻,爭取繼續合作抗日。
周恩來說,我們雖然損失了一個新四軍軍部,可我們還有幾萬新四軍,幾十萬八路軍,我們還有力量。蔣介石要完全投降必須考慮這點。英美派大資產階級和親日派大資產階級有矛盾,蔣介石要全面反共就要完全投降,但英美要他牽制日本,不同意他降日,所以蔣既要反共,又不敢徹底破裂。我們堅決反對國民黨的反共政策,但不愿與之絕裂,不然我們就要處于兩面作戰的境地,還是要力爭繼續合作抗日,但我們也要作好應付突然事變的準備。他襲擊我們南方局機關,主要是要搞我們黨的機密:密碼、文件、地下黨員名單等。因此,必要時我們也要進行適當的抵抗,把機密文件毀完了,就準備坐牢。如果國民黨把我們全抓起來了,我們就一起坐牢。他們要問你是不是共產黨員,男同志都承認是共產黨員,女同志只承認是家屬,因為我們是公開的共產黨機關。問你們黨組織的情況,就說我們的中央在延安,主席是毛澤東,這里有支部,書記是周恩來,負責人有董必武、鄧穎超,再要問就說不知道,讓他們問周恩來。我們在牢里,要堅持不泄露黨的機密,好好保養身體。要作最壞的準備,準備犧牲。要犧牲,我們一塊兒犧牲。要學習先烈,在任何情況下都能保持共產黨員的革命氣節。我們現在的工作更困難,但只要國民黨還沒有把我們抓起來就要堅持工作。
這是銘心刻骨的一夜?選這是畢生難忘的一夜!
我們沉痛地衷悼和深切懷念傷、亡、被俘的7000余名戰友。紅巖還留有葉挺將軍和新四軍一些同志的足跡。而今他們或身陷囹圄,或血染茂林,或被俘而遭到慘絕人寰的蹂躪。這怎不令人怒火沖天!
我是學生出身的青年,雖然見過大刀水龍,但面臨這樣嚴酷的階級斗爭還是第一次,這真是驚心動魄的一課!
嘉陵江畔小樓上,窄窄樓道里,聚集著百余共產黨員。南方局的領導同志坐在我們對面,周恩來站在我們中間。我們屏息靜聽他講話,完全明白處境是何等艱險,從心靈深處感到外面夜黑霧重,春寒徹骨。紅巖是被重重包圍的孤島,一旦國共關系破裂,國民黨軍警隨時可能破門而入。我們要準備犧牲,甚至全體犧牲。這悲壯激烈的情景,真仿佛“易水蕭蕭西風冷,滿座衣冠似雪,正壯士悲歌未徹”。但是我們不是悲哀地相互告別,不是為哪個人慷慨赴死,我們是為打退國民黨當局的猖狂進攻而臨戰誓師。
此后,為減少損失,南方局逐步撤退干部。先由各組提出名單,經過領導審查后決定。回延安的居多,也有去李先念處和新四軍江北部隊的。一部分文化、新聞、學術等方面的知名黨員干部和進步朋友就撤退到香港、南洋,轉換陣地作戰,在香港形成據點,寫文章、辦報紙、出書刊,再反射到內地來。去南洋的干部還積極開展華僑工作。有些同志就近在四川轉入地下,以公開職業如中小學教師等作掩護,隱蔽起來。
周恩來要求,對每一位撤退同志,都要周密考慮怎樣使他走得脫,站得住,能發揮作用。撤退途中的合法證件、交通工具、旅費都要想辦法解決。轉入地下的同志一般暫時與組織割斷聯系,由葉劍英把他們的名單帶回延安。周恩來提出了“三化”,即社會化、職業化、合法化;“三勤”,即勤學、勤業、勤交友,使中央的隱蔽方針更具體化。隱蔽起來,深入群眾,廣交朋友,努力學習,積儲力量。
后來,在征集周、鄧遺物時,發現“皖南事變”時鄧穎超曾將母親遺物和周恩來珍愛的紀念品放在小磁匣內寄存好友家,并說倘她不能來取回,就留作紀念吧。他們真是一切都準備好了。
想起那難忘之夜,周恩來的那句:“要犧牲,我們一塊兒犧牲。”他臨難無懼的氣概、和同志共生死的豪情、對我們的理解和信任,深深教育、激勵著我們,使我們懂得了他那“我要堅持到最后”的“最后”,是有決心、有信心把反共高潮打退到谷底!是對朋友對同志負責到底!是為共產主義奮斗到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