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不久,國家安監總局局長李毅中在一次安全形勢報告會上,沉痛地指出:“我國一年有100萬個家庭因安全生產事故造成不幸!”
安全事故已成為危害廣大老百姓生命財產安全,影響社會和諧的重要因素。它讓高層領導經常擔憂,也引起社會各界廣泛關注。
今年來,我市安全生產事故也接連不斷。一季度,全市各類事故累計625起,死亡745人,同比分別上升5.9%和10.4%。重特大事故上升了20%,特別是煤礦事故上升幅度更大。煤礦和交通成為安全事故頻發的主要行業。
形勢嚴峻,深究事故原因
原因之一:安全意識淡薄。
一些企業老板安全生產法律法規意識淡薄,受市場利益驅動,見錢忘義,超能力生產,導致安全事故發生。企業職工和社會群眾遵守安全規章、監督安全生產的意識不強,操作人員、當事人、受害人安全意識差,自我保護意識弱。比如有的駕校見利忘規,拿錢即辦證,培養了一批“馬路殺手”。據統計,三分之一的道路交通事故發生的原因是駕駛人員技術素質低和違章操作,絕大多數肇事者是駕齡較短的司機新手。又如去年6月5日發生的萬盛煤矸山“6·5”事故,就是當地領導和群眾缺乏安全意識,在危險的、堆放著煤矸石的渣場下面修房子,造成售貨員傷亡事故發生。
原因之二:制度不落實。
大多數生產經營企業,并非沒有預防事故的規章制度和安全措施,為什么事故仍然接二連三發生?關鍵是一些生產經營企業的安全制度不落實。在不少事故發生前,如果嚴格執行了安全生產規章制度,認真落實了責任制,有人管,管得住,管得好,事故是完全可以避免的。比如南川云華煤礦安全設施是比較好的,也并非沒有相應的規章制度,但1月16日卻發生了煤與瓦斯突出事故,奪去了12名礦工的生命。表面上看是由于井下違規掘進操作、不按規程生產引發事故。但深層次原因則是管理者和操作人員思想觀念上麻痹大意,監管責任不落實,技術管理混亂造成的。事故發生前,安全監控系統已發現瓦斯超限,但瓦斯檢查員未盡到責任。同時,還存在野蠻開采、違章蠻干,沒有經過必要安全培訓的人也下井作業等等問題。又比如,三匯一礦事故前停電,沒有采取應急措施,瓦斯傳感器發生故障,也沒有按操作規程立即撤人,終釀禍端。上述事故都反映出一些企業疏于管理,規章制度形同虛設,生產和安全管理成了“兩張皮”。
原因之三:安全執法不力。
有法不依、有令不行、有禁不止也是造成安全事故的重要原因。拿去年石柱縣翻車事故來說,駕駛員沒有資質,是掛靠的,客車嚴重超載,出事的漫水橋沒有欄桿,漲水時也沒有人值守,導致50條人命瞬間消失在波濤之中,賠償金高達630多萬元,使這一個體車主和掛靠公司陷于破產境地。應該說,當地交通部門執法不力、監管不嚴是重要原因之一。同時,運輸公司也沒有落實安全生產制度,從經理、副經理到科長、辦事員,沒有采取任何措施落實安全制度,如果有一個環節事先被交通部門和運輸公司重視,采取了相應的措施,都不至于發生這樣的悲劇。又如奉節新政鄉蘇龍寺煤礦屬于關閉停產整頓的D類小礦,有關責任人違反國家轉包禁令,私自將煤礦轉包給沒有采礦資質的建筑老板。由于不具備安全生產條件,3月17日發生了特大瓦斯爆炸事故,造成19名礦工遇難。發生“1·16”事故的南川云華煤礦也是延伸工程未取得采礦許可證,安全設施未經“三同時”審查就擅自開工。這些,都說明相關安全監管部門的監管力度不夠,違章違規行為未得到有效制止。
原因之四:社會責任缺失。
企業是安全生產的責任主體,必須生產與安全兩兼顧。一些企業受市場和利益驅使,見利忘義,要錢不要命。部分煤礦鋌而走險,置職工生命安全于不顧,超安全能力生產。一些應該停產整頓的D類煤礦也擅自恢復生產,而且滋生出“要煤、要錢、不要命”違章蠻干行為。據國家安監總局提供的資料,去年全國煤炭實際產量19.5億噸,而具有安全保障的煤炭生產能力僅12億噸,有近四成煤炭產量是在缺乏安全保障的情況下生產出來的。
原因之五:腐敗行為所致。
許多礦井之所以敢在不具備安全條件下冒險作業,其中一個重要因素就是官商勾結聯合辦礦,少數公務人員謀私參與,充當保護傘,縱容業主的不法行為,攫取礦工的血汗乃至生命。3月14日,黑龍江省七臺河精煤集團公司新富煤礦三區發生特大瓦斯爆炸事故,造成18人死亡。隨著對事故調查的逐步深入,一個驚人的內幕暴露出來:“3·14”事故礦井的礦主彭國財,竟是七臺河市桃山區安全生產監督管理局副局長。我市奉節縣新政鄉蘇龍寺煤礦本來是關閉停產整頓的D類小礦,一個鄉長收受了礦主5000元賄賂,竟然同意開啟停產整頓的礦門,幾天后就發生“3·17”特大瓦斯爆炸事故,19名礦工遇難。這些安全事故的背后顯示出來的是利益驅使、權力尋租。許多干部群眾在表示強烈氣憤的同時指出,煤礦生產中這種官商勾結、官商一體的現象不根除,無論上級關于安全生產的措施多么嚴厲,到了井下就會化解歸零。
多管齊下,遏制安全事故
對策之一:強化安全意識。
要進一步增強廣大市民的參與意識。平安是企業的福,是職工的福,更是廣大市民的福。每一位市民都要增強憂患意識和責任意識,遵章守法,關愛生命,關注安全。積極參與安全生產防范工作,主動承擔社會責任,積極行使法律所賦予公民的監督權,發現問題及時提出建議、批評,營造人人關心安全、人人自覺維護安全的社會氛圍,攜手共建一個屬于我們自己的安全、美好、和諧的家園。
對策之二:全面落實責任制。
要進一步落實企業的主體責任。企業是安全生產的責任主體,企業法定代表人是安全生產的第一責任人,既要對生產負責,更要對安全負責。全面落實安全保障的各項法律法規,健全各項安全生產規章制度、操作規程和應急救援預案,建立起安全生產長效機制。要深入開展崗位責任制教育和安全生產業務培訓,增強職工安全生產意識,提高他們的安全操作技能。
對策之三:強化安全監管。
安全監管是政府履行經濟管理、社會管理職能的重要任務。各級政府要把安全生產工作擺在極端重要的位置。政府主要負責人要親自部署和督查安全生產工作,其他領導按照“一崗雙責”的要求,在各自分工范圍內履行安全生產工作職責,分管領導要親自安排,親臨一線指導安全生產工作。政府各部門都要依法履行各自的安全監督職責,以更大的決心、更多的精力、更得力的措施,把安全生產工作抓緊、抓實、抓細、抓到底。
對策之四:消除腐敗惡根。
嚴查公務人員失職瀆職和事故背后的腐敗問題。要堅持安全生產“誰審批、誰發證、誰負責”的原則,嚴格紀律、責任追究,嚴厲懲治腐敗行為,深挖一些事故背后的腐敗“惡根”,堅決打掉違法業主的“保護傘”。要從嚴查處和追究不作為行為,建立健全安全生產行政首長問責制、安全生產責任一票否決制、安全生產引咎辭職制、重大危險源監控責任制。加大對企業社會責任缺失的懲罰力度,堅持不具備安全條件企業責任追究制度、私挖濫采煤礦監管責任引咎制度、車船安全責任倒查制度。對不符合安全要求的生產經營企業要及時注銷從業資格證和經營許可證,強化源頭管理。
(作者系重慶市人民政府研究室工業處副處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