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同志:
最近和女兒閑聊,她講的一件事引起了我的思索。她說他們班主任老師欺騙了大家的感情,全班同學都很郁悶。我女兒的班主任是位政治教師,人長得帥,課講得好,他用流暢、激情的課堂語言鑄造著孩子們的理想、信念。但就在上學期,這個滿嘴“共產主義道德”的熱情洋溢的老師卻開始收受一些學生家長的錢物。這些事被“不懂事”的學生捅了出來,孩子們頓時覺得:受騙了!
作為家長,我自然不希望孩子與老師產生對立情緒,我想解開孩子心中的“結”。我對她說,也許那些同學是亂說的,也許那些送錢物的家長和老師是朋友,也許……但我的假設被女兒一一駁倒。從她激烈的言辭中,我能感受到孩子精神上受的傷害。
我感到,在以教書育人為天職的校園,至少有一個班的思想政治教育失敗了。
我一直在思考,為什么我們的經濟飛速發展,人們卻感到社會道德在滑坡?為什么一些黨員干部甚至領導干部會出現信仰危機?
我們國家對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視程度其實是相當高的:我們有龐大的政工干部隊伍;學校都開設政治教育課程,甚至在研究生入學考試中政治都成了“一票否決”的硬指標;我們的各級機關都有政治學習制度;我們舉行的各級會議、培訓不少是以政治教育為目的的……不能說這些措施沒有效果,但目前很多人的政治思想覺悟,同巨大的投入相比,說是“種瓜得豆”并不過分。
我女兒經歷的這件事或許只是一個“偶然”,但從一個側面折射出了我們的政治教育效果不佳的一個重要原因。
政治教育要入腦入心,必須要有說服力。增強說服力起碼要靠理論的正確和榜樣的力量。中國自古以來就認為身教重于言教,這個身教當然包括教育者自身的品行。而當教育者言行不一時,對教育效果的影響將會是巨大的。當成克杰、胡長清之流被繩之以法時,那些曾聽過他們慷慨激昂的反腐報告的人會沒有一種被愚弄的感覺嗎?一個社會,說假話的人多了,受騙上當的人多了,誰還相信誰?
我們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陳舊、內容空洞、刻板,則使教育效果又大打折扣。從小學起,我們就在進行共產主義教育,教孩子熱愛共產黨,建設社會主義,“時刻準備著!”我們似乎從沒認真想過,對那些連什么叫社會主義、共產主義都還不明白的孩子,硬灌一些政治概念,除了讓他們背得一些政治詞匯外,并不能真正讓他們樹立起共產主義信仰。而真正應該從小培養的公民意識、社會公德意識卻明顯不足。結果是我們培養出了一些政治“早熟兒”——他可以說出成人式的政治術語,而對做人的基本準則卻知之甚少。
又想到考研考政治,我想愿望是良好的,就是要求我們的知識分子應具有基本的政治理論素養,從而堅定其政治信念。但我有幾位讀研究生的朋友,他們提起考研時背政治資料就覺得“不堪回首”。不少人邊背邊怨,怨了還得背。一些人甚至從此厭惡政治理論,更別說去“武裝頭腦”了。這個結果,大概是制定這項政策的人所始料不及的。
當然,這些現象正說明需要強化思想政治工作。但應當怎么“強化”呢?政治是和老百姓的實際生活、根本利益緊密聯系在一起的,不同的群體有不同的利益訴求,思想政治教育就必須因人施教,絕不是調門越高威力越大。同時,思想政治教育又是一門樸素的藝術,需要用鮮活生動的語言感染人、鼓舞人,要說真話、講常理,“細雨潤物”。站在半空中“教育”人,假話、大話、空話、套話連篇,那樣的“強化”,結果當然只能是“種瓜得豆”了。
毫無疑問,我女兒那個教政治的班主任的行為,讓人感到痛心。然而,這豈止一個“痛心”了得,他還在用他的“言傳身教”影響著下一代、再下一代……
作為一個政工干部,我們思想政治教育的方式和我們得到的結果,讓我常常充滿困惑、熱情不再,而我們的后代將走向何方,卻是我做為一個普通中國人不得不思索的問題,說實話,我很迷茫!
一個老政工干部:吳寓
2005年2月1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