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目前三峽重慶庫區在移民遷建基本完成后出現的產業支撐不足的問題,與英國曼切斯特曾經經歷的、日本和臺灣正在經歷的因產業升級導致的產業空心化有著本質的區別。發達國家和地區產業升級導致的產業空心化,形成了大量過剩的存量工業資產。而三峽庫區,由于歷史和移民搬遷的原因,存量工業資產已基本沒有了。以忠縣為例,原有的101戶工礦企業已有78戶在二期移民遷建中關閉破產,剩下的23戶也將在三、四期移民中破產銷號。
二期移民結束后,重慶庫區的移民投資從每年60多億元降至20余億元,這對于主要靠移民投資拉動經濟增長的庫區各區縣來說,經濟發展必然面臨“貧血”之痛。
庫區如何化解“貧血”之痛?我們認為,當前庫區產業還處于急需發展階段,投資仍然是拉動經濟增長的主要動力。
2002年以來,忠縣通過狠抓項目建設、民營經濟、招商引資和工業強縣,縣域經濟保持了趨快趨好的發展勢頭。2004年,全縣實現生產總值38.15億元,增長12.1%,創歷史新高,增速在庫區排名上升了6個位次,在全市區縣中的排名上升了10個位次。固定資產投資在庫區投資整體下滑的情況下,首次突破20億元,達到21.65億元(移民投資僅1.53億元),增長24%,拉動縣域經濟增長約3.2個百分點。
機遇無處不在
庫區面臨著兩大特殊的歷史性投資機遇。
一是國家切給庫區的“大蛋糕”。前不久,國務院批準了《三峽庫區經濟社會發展規劃》和《三峽水庫周邊綠化帶建設工程規劃》,國家發改委等六部委聯合頒發了《長江三峽區域旅游發展規劃綱要》,國家有關部委也配套制定了扶持庫區產業發展的相關政策,建立了三峽庫區產業發展基金和移民后期扶持基金。在今后一段時期,近百億元資金將投向庫區產業發展、基礎設施建設、社會事業發展和生態環境保護等,這些投入必將有力地拉動庫區經濟社會加快發展。只要我們上下一心、扎實工作、努力爭取,完全可以分得一塊“蛋糕”。2004年,忠縣36萬噸柑橘果汁加工、紅豆杉和石蒜種植及加工、年產80萬千瓦水輪發電機組擴能、天然氣發電廠、畜禽綜合加工等5個產業化項目正式納入重慶市庫區產業支撐項目規劃并擬定首批啟動,總投資為6.83億元。
二是宏觀調控兩道“閘門”對庫區網開一面。國家在抑制一些行業過度投資的同時,加大了對農業、能源、交通等方面的支持;在抑制一些過熱地區的同時,加大了對西部尤其是庫區的扶持力度。對庫區而言,中央和市委、市政府的態度非常鮮明,不是“壓”的問題,更不是“下”的問題,而是“保”的問題,是“上”的問題,是加快發展的問題。2003年以來,國家實施宏觀調控,對土地和信貸兩道“閘門”的控制更加嚴格,客觀上造成東部沿海發達地區土地緊張,勞動力成本上升。資本的趨利本質決定了它必然會另尋出路,流向利潤空間更高的地方。庫區價格相對較低的土地、勞動力等資源對沿海資本具有較強的吸引力。這一“上”一“下”、一“保”一“壓”,就是庫區加快發展的大好機遇。在宏觀調控的大背景下,忠縣趨利避害,打好庫區牌、資源牌和園區牌,先后引進了深圳南方同正公司、中國重汽集團、廣東安華集團、渝運集團、中國石油集團等25家企業到忠縣發展。總投資1.5億元的中國重型汽車集團與忠縣云河集團合資生產的“云河”重型專用汽車已在忠縣下線,達產后年產重型專用汽車5000輛,年銷售收入10.7億元,可實現利稅7276萬元,可安置2000余人就業。墊(江)利(川)高速公路忠縣段全線開工,果汁加工廠、云河工業園、天地藥業及天然氣凈化廠4個項目今年將全面投產。
只要我們正確認識經濟形勢,把握住稍縱即逝的發展機遇,用好各種資源,克服庫區投資“瓶頸”、沖破產業“空虛化”的藩籬就絕非天方夜譚。
融資要多條腿走路
在宏觀調控的背景下,僅靠國家投入、銀行貸款是不行的,必須拓寬融資渠道。雖然中央給予了三峽庫區大力扶持,但對于庫區發展來講,畢竟杯水車薪。因此,必須廣開思路,拓展融資渠道,促進經濟既快又好地發展。
一是積極掌握國家投資動態,落實配套政策,爭取國家和市里資金支持。把握正確的投資方向是爭取項目資金的關鍵。只有符合國家產業政策、符合市場需求的項目,才可能得到國家和市委、市政府的支持。當前,國債資金投向主要有五大塊:即改善農村生產生活條件、促進社會與經濟協調發展、環境保護與生態建設、促進產業升級和結構調整、重大基礎設施建設。投資重點是:農村基礎設施建設;公共醫療衛生體系、基礎教育、基層政權和公檢法設施等建設;生態建設和環境保護;續建國債項目以及向西部開發傾斜項目。我們要抓住機遇,精心策劃,做好項目論證報批工作,千方百計爭取國家和市里的支持。
二是協調利用好銀行貸款。近年來,隨著四大國有商業銀行大舉撤銷一些區縣商業網點和上收信貸權限,庫區中小企業融資十分困難。以忠縣為例,四家國有商業銀行除農行貸款授權額度較大外,工行、建行、中行均只有單筆20萬元以內的個人質押貸款審批權,超過這個額度則要通過萬州分行再輾轉到重慶分行,一筆貸款沒有半年時間很難辦下來。商業銀行從維護金融安全和降低經營成本的角度出發,削減營銷網點和上收信貸權限,本無可厚非,但國家應該從支持庫區產業發展的角度出發,加快制定支持庫區發展的特殊金融政策。為進一步調動銀行的積極性,忠縣著力推進銀企合作,充分發揮銀行在項目評估、項目融資、資產改良中的主導作用,建立了銀政、銀企懇談制度,采取財政貼息、獎勵金融機構等辦法,激發了各金融機構的主動性和創造性。2004年,全縣金融機構貸款額22.28億元,比年初增長5.8%。
三是在基礎設施建設領域積極運用BOT、TOT等融資方式,建立和完善多層次、多渠道、多形式的融資機制。通過努力爭取,忠(縣)墊(江)、忠(縣)豐(都)、忠(縣)萬(州)路和長江大橋經營權由市高投司回購,盤活存量資產2億元,有效緩解了交通建設的沉重債務壓力。
四是吸引民間投資,研究制定鼓勵民間投資的具體措施,進一步放寬投資領域,解決好融資機制、發展環境等方面的關鍵問題。民間投資資金規模雖小,但很靈活,哪里的經濟增長效益理想,它們就會“迎頭趕上”。我們著力改善投資環境,努力為民間資本生根發芽提供合適的土壤,鼓勵一批建筑施工企業、承包商投資實業,民營經濟呈現出良好的發展勢頭。
投資偏愛有準備的人
投資增長要靠項目支撐,因此,必須未雨綢繆,積極策劃一批牽引力強的項目,不斷充實項目庫,做到“嘴里吃著一批(現實生產項目),手里拿著一批(儲備項目),眼里盯著一批(預測項目)”,不打無準備之仗。
要充分發揮規劃對項目的指導作用,認真研究國家的產業政策和投資方向,切實把好項目論證關,把前期工作做扎實、做細致,爭取有更多項目進入國家和市里的規劃盤子。要實行項目動態管理,形成“續建一批,啟動一批,儲備一批”的滾動發展格局。總投資50億元的重慶天然氣發電廠,由于項目前期工作扎實,目前已定點忠縣。
資本流向的法則就是要謀求在短期內發揮最大效益。滿足這個需求,必須要有良好的投資環境。要切實采取多種措施,進一步規范行政行為,提高行政效率,減化審批程序,為企業發展提供寬松的政務環境。進一步放開市場準入,鼓勵和允許社會資本進入國家放開的投資領域,營造公平公正的競爭環境。同時,在社會投資進入較多的行業,加強政府引導,防止盲目投資和低水平重復。要通過預售使用權、出讓冠名權等方式籌措城市建設資金。積極推進城市供水、污水處理、垃圾處理產業化進程,加快城市公用基礎設施建設市場化、社會化步伐。
庫區發展期待實現從輸血型向造血型的快速轉型。今年,忠縣除現有的一批重大項目(主要是生產型項目)將加快建設外,還有15個重大項目新開工,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預計增長35%。)
(作者系中共忠縣縣委書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