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四川省南充市高坪區原區委書記、區人大常委會主任楊毓培因“賣官”61次,收取賄賂256.8萬元、美金3000元,另有318.14萬元巨額財產不能說明合法來源,被押上被告席接受審判。
楊毓培一次次“賣官”、收受賄賂的過程,讓人觸目驚心:南充市高坪區的黨委機關簡直就成了“楊家店”,干部調整、提拔和調動都要明碼標價,待價而沽。
“楊家店”的出現,實在讓人費解。按理說,干部調整、提拔和調動都有相應的規章制度和嚴格的程序,但為什么這些規章制度和程序在楊毓培眼里就都變成了以權謀私的工具呢?顯而易見,在個別地方,民主集中制早已名存實亡,任人唯賢只不過是句口號,以權謀私、以權撈錢早已成為少數領導干部的“官念”。
61次“賣官”,楊毓培“開設”的“楊家店”再次警示我們:對于“一把手”的監督已到了施鐵腕、下猛藥的關鍵時刻,必須從制度上而不是從口頭上、從機制上而不是從形式上杜絕滋生腐敗的土壤。否則,失去監督的權力必然會放蕩無羈,“前腐后繼”之風將愈演愈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