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熱解渴、滋心潤肺、甘甜可口、醇厚幽雅。”春節期間,由北碚區靜觀鎮的臘梅合作社提供原料開發的臘梅酒問世后,得到了人們的普遍贊譽。
靜觀鎮的臘梅合作社成立的時間雖然不長,但群眾數起它的好處,卻說個沒完。
臘梅采購車開進對山村
“真倒霉,再也不到這個鬼地方!”一次,成都一車輛來靜觀運臘梅,在山村公路上陷進淤泥達3天之久,師傅氣憤不已。
對山村是靜觀臘梅的核心區,臘梅種植面積達700多畝。過去,由于公路狹窄,坑洼不平,車輛進不了村,困擾著臘梅運輸。為了讓臘梅變成現錢,農民們背著鮮切臘梅花走1個多小時才能到主公路邊,“豆腐盤成了肉價錢”。
“打通交通瓶頸,暢通臘梅出路。”臘梅合作社成立后,迅速提出了思路。
有錢出錢,有力出力。村里100多勞動力全部出動,加寬路面,整治邊溝,夯實路基,經過20多天的突擊,集資近萬元,硬是在臘梅花開之前修通了公路。
如今,大客車也開進了村子。每天清晨,花農可乘客車到北碚、重慶等地銷售臘梅。
“臘梅節”唱響品牌
“老鄉,我買10000束。”
第一屆重慶臘梅文化旅游節期間,來自石家莊的一名游客置身臘梅園,醉人的香味讓他欣然簽下了訂單,靜觀臘梅首次打進北方市場。
“以花為媒,以節促市。”臘梅合作社成立不久,便配合北碚區舉辦了首屆重慶臘梅文化節。
興修公用廁所,整修賞花人行道,成立義務導游團,興辦“農家樂”……合作社把臘梅文化節辦得有聲有色,各種安排周密細致,在贏得游客好評的同時,占領了臘梅市場。
“萬物靜觀皆自得,重慶臘梅驚世界!”中國梅花界的泰斗陳俊愉教授參觀靜觀臘梅后贊不絕口。如今,靜觀臘梅依托臘梅節已走進了上海、北京、廣州……
數字顯示,第一、二屆臘梅文化節期間,走進臘梅基地觀賞臘梅的游客達8萬人(次),來往的小轎車絡繹不絕,“農家樂”和臘梅銷售收入達400萬元。
稻草繩變成彩帶結
“稻草繩要改成彩色綢帶捆扎,增強美感。”
針對農戶捆扎鮮切臘梅采用稻草繩的傳統,合作社要求花農轉變觀念,克服“小農”意識,推廣綢帶捆扎,并要求針對不同層次的消費群提高包裝質量。今年重慶市“兩會”期間,合作社引導農民精心包裝臘梅3000多盒,使靜觀臘梅成為了送給“兩會”代表、委員的珍貴禮品。
為了提高臘梅商品率,增加農民收入,合作社還從臘梅采枝、干花烘烤、深度開發等多方面進行探索。根據枝條的數量、長短,花朵的多少制定了鮮切花的等級。依托合作社提供的臘梅原料,一家公司研制開發出了臘梅保健茶和臘梅酒。
叫賣聲響遍家家戶戶
“晚上要來收臘梅喲。”
“三枝一束,長50公分。”
臘梅花盛開季節,合作社每天都組織人員到種植臘梅的農戶家發布收購信息當起了花農的經紀人。
平常,合作社組織人馬到各大城市的花市了解信息,散發靜觀臘梅資料,廣交朋友,簽訂臘梅銷售定單,開辟臘梅市場。
“建萬畝臘梅花園,享花卉致富樂趣。”合作社理事會主任黃祖榮看著一片片臘梅園高興地說,“今后合作社要打好靜觀品牌,多層次開發市場,辦好臘梅‘農家樂’,打造十里臘梅觀光走廊,帶領6000多臘梅種植戶真正享受到花卉致富的樂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