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成為全國“兩會”的熱門話題,這使我想起一位鎮黨委書記前不久給我講的兩個村的故事。一個是偏遠村,很窮,打架斗毆、欺男霸女的事情幾乎天天發生,連鎮里的女干部都不敢單獨進村。另一個村是場鎮所在地,很富,“樓上樓下、電燈電話”早已不稀罕了,麻將館、“歌廳”到處都是,多數村民的生活比一些城里人都過得好,但這里“黃、賭、毒”泛濫成災。由于工業企業多,污染嚴重,村民經常圍堵廠門、毆打外來投資者,治安問題十分突出?!梆嚭鸨I心,飽暖思淫欲?!边@位書記老兄困惑地說,“不發展,不和諧;發展了,也不和諧。和諧社會,聽起來很美,但對于我們這樣的地方來說,只能是烏托邦??!”
這位書記的話,讓我陷入了沉思。他的說法和想法,在基層比較有代表性。
“和諧社會”是一個內涵十分豐富的概念,構建和諧社會是一項十分龐大的系統工程,但和諧社會至少是一個相對富裕的社會。貧窮不是社會主義,在貧窮的地基上,絕對建不起和諧社會的高樓大廈。然而,為什么有些發展得較快的地方也不和諧呢?甚至發展得越快,矛盾越多,這豈不是與構建和諧社會背道而馳嗎?
問題出在對“發展”的理解上。很長一段時期以來,我們對“發展”二字的理解存在偏差,甚至將發展與增長(主要是GDP的增長)劃上等號。為了追求經濟增長,個別地方在征地拆遷中盡量壓低對老百姓的補償,導致民怨沸騰;為了追求經濟增長,不少地方不顧本地資源和環境的容量,大上快上工業項目,造成環境污染,嚴重危害老百姓的身體健康;為了追求經濟增長,一些企業將拖欠工人工資、降低勞保待遇當作靈丹妙藥,只要稅收和利潤上得去,不管工人的死活……把發展簡單地等同于增長,為了追求片面的增長而不擇手段,其結果與和諧社會當然背道而馳:惡性腫瘤的生長和擴散,不也是一種“發展”么?但惡性腫瘤“發展”的速度越快,長惡性腫瘤的人死得越快!
因此,構建和諧社會,要靠發展,但不能靠片面和畸形的發展,更不能靠野蠻的發展,而是靠科學發展,即全面、協調和可持續的發展:科學發展才和諧。從這個意義上說,科學發展觀的核心,就是和諧發展??茖W發展與和諧社會的關系,既是前提與保證的關系,又是途徑與目標的關系。只有樹立科學發展觀,堅持以人為本的全面、協調和可持續發展,才能構建和諧社會;只有不斷構建和諧社會,才能保證科學發展觀目標的實現。二者是統一的。一個社會如果沒有和諧,你爭我斗,各個群體矛盾重重,社會問題危機四伏,則不可能有什么發展;一個社會如果不發展,人們連飯都吃不飽,也不可能有什么和諧。在全面落實科學發展觀、大力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今天,我們有必要喊響這樣一個口號:用發展促和諧,用和諧促發展。
這樣一思量,就不難看出,那位鎮黨委書記談到的現象雖然是真實的,但結論是錯誤的。偏遠村不和諧,根子在于窮,也就是發展不快,“饑寒起盜心”,構建和諧社會當然是空想;富裕村之所以不和諧,不是因為沒發展,而是因為發展不全面、不科學,只注意了經濟發展,忽略了社會、文化等方面的發展,忽略了人的全面發展,因此才出現“飽暖思淫欲”的現象,構建和諧社會同樣是水中撈月、鏡里看花。盡管“村情”不同,但這兩個村要構建和諧社會,可謂殊途同歸:在科學發展觀的指導下,又快又好地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