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海洋中遨游的巨鯨,總是有眾多的小魚或依附在它身上或追隨在它身后,分享著鯨的風光卻規避了風浪的危險。龍頭企業就是這樣一頭在市場海洋中遨游的巨鯨。市場經驗和經營意識相對匱乏的農民朋友跟隨龍頭企業,使自己的農產品進入市場成為現實。
人勤春早。
雞年正月初八,渝黔大山深處的綦江縣南部山區,石壕鎮長征村村民楊文新父子一大早就趕到了地里,開始為新一年的辣椒育苗準備苗床。原來,大年三十的家庭會,楊家就作出決定:兒子楊小軍今年不再外出打工,在家打理10畝辣椒地。
就在去年,“美樂迪”等幾家辣椒制品龍頭企業,讓楊文新們嘗到了甜頭——綦江縣5.3萬畝優質辣椒大多上了這些企業的流水線,椒農收入5000多萬元。
綦江縣南部海拔800米左右的高山地區適宜種辣椒,當地農民也有種辣椒的傳統。但長期以來,這一優勢被白白“浪費”掉了。
新世紀之初,“富饒的貧困”狀況開始改變。在綦江縣培育龍頭企業的優惠政策的宣傳推介下,“養在深山人未識”的綦江辣椒終于招來了“外來婿”。2001年,重慶市美樂迪天然食品有限公司——一家集科、工、貿為一體的天然食品企業——到綦江“投石問路”。
半年時間,“美樂迪”就在綦江古南鎮建起了生產基地,依托西南農業大學研發的先進的工藝和保鮮技術,開發出用鮮辣椒作原料的“飯遭殃”牌系列調味品,一上市就贏得了消費者的親睞。“飯遭殃”在2001年被重慶市農業局授予“地方名牌農產品”稱號,“美樂迪”公司也于2002年被評為市級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
“美樂迪”的成功產生了“羊群效應”。2002年以來,先后有“都曉得”、“鄭胖子”等多家民營企業加盟辣椒產品的深加工。
“龍頭”帶動效應立竿見影。綦江縣農業局副局長蔣明劍說,全縣的辣椒種植面積呈直線上升趨勢:2002年是1.5萬畝,2003年達到了3萬畝,去年上升到了5.3萬多畝。
龍頭企業的成長,銷售網絡的擴大,直接帶給農民的是增收的實惠。
一個“美樂迪”,就支撐起了郭扶鎮的經濟。2004年,全市10個農業標準化示范基地之一的郭扶鎮與“美樂迪”簽下了1萬畝辣椒種植“訂單”,全鎮種辣椒1.1萬畝,總產量5268噸,鮮辣椒平均每公斤價格1.6元以上。
2004年,綦江縣通過近10家辣椒加工企業的支撐,加上數十名農村經紀人的出擊,帶動了辣椒種植5.3萬畝,全縣辣椒原產品達28000多噸,辣椒加工產品總銷量達1000多噸,實現辣椒產業總產值1億多元。椒農收入達到5000多萬元。
好的銷路和好的收成讓郭扶鎮銀盆村村民劉貴財笑得合不攏嘴。他以前一直擔心辣椒賣不脫。2004年,在與“美樂迪”簽訂了按每公斤1.4元最低保護價銷售辣椒的合同后,心里有底的他一下子種了5畝地,到秋季收獲4000多公斤鮮辣椒,把7000多元現金揣進了腰包。
有了原料基地的支撐,龍頭企業在做大做強的道路上闊步前行。“美樂迪”公司生產經理萬菁煒告訴筆者,公司2004年生產了“飯遭殃”牌系列產品300多萬瓶,但遠遠不能滿足市場需求,從去年下半年起,公司已著手生產車間擴建,擴大產量。“都曉得”等其他幾家企業也都摩拳擦掌,忙著增資擴產……
一年之計在于春。在新一年將近10萬畝的“訂單”的“保護”之下,嘗到了甜頭的農民也像吃上了“定心丸”,正如本文開頭所述的石壕鎮長征村村民楊文新那樣,他們已經早早地把新的希望播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