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排檔 “排檔”是個來自廣東的詞匯,指敞開式的簡易大眾就餐場所。傳說南宋時,宮廷侍官們有時自己掏腰包,請皇帝、貴族、大臣吃飯,遂成風氣;由于是輪流請客,排隊當值,稱為“排當”。后來,“排當”被引進到民間,成為簡易、廉價、大眾消費的形式。由于經常設在街邊,擺有大量桌椅,同時廣東人常稱攤位為“檔”或“檔口”,也進而轉變為“排檔”了。
火鍋 “火鍋”一詞,今天湖北方言為“秋鍋”。湖北素有“千湖之鄉”的稱謂。水上人家由于船上空間狹小,大多把所有的菜肴合在一起煮,然后全家人就著鍋夾菜吃飯。劉備三顧茅廬之際,正值隆冬,飯菜易冷,相傳諸葛亮就對大雜燴的“伙鍋”進行了改良。他使用炭火,在“伙鍋”下面持續性供熱,讓湯水一直處于滾沸狀態。這樣,直到酒足飯飽,也能吃到又熱又鮮的菜肴。“伙鍋”就這樣成了“火鍋”。赤壁之戰后,諸葛亮入川,與張飛會師于江州(今重慶市)。而在今天的重慶市,竟然發現有那一時期使用過的“掌中寶”式的火鍋。
酒吧 “吧”英文為“Bar”,它的本義是指一個由木材、金屬或其它材料制成的長度超過寬度的臺子。中文里“吧臺”一詞是一個獨特的中英文組詞,因為吧即是臺,臺即是吧。顧名思義,酒吧也就是賣酒的柜臺。它后來取代酒館而占盡風光。在中國,“吧”的空間進一步擴大,幾乎擴展到所有的公共消費空間,如茶吧、網吧、影吧、泥吧、陶吧、書吧、氧吧、聊吧、說吧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