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不久,國務院總理溫家寶在哈爾濱察看松花江水體污染情況,并到居民小區慰問群眾。一位市民說:“我們的生活井井有條,社會秩序也很好。謝謝黨和政府,把群眾放在心里。”溫家寶說:“你這話要倒過來說,應該是黨和人民政府謝謝你們,謝謝群眾的理解、支持和配合。”
溫總理一席話,讓人感慨十分。“感謝”二字表達了一種人與人之間的正常情感,但表現在政府與人民之間,就無形之中帶有很強烈的政治色彩了。國人皆知,在共和國歷史上,人民群眾感謝黨和政府由來已久,不僅僅是口頭隨時感謝,還專門譜成歌曲,進行宣傳。我國人民群眾長期以來,把政府當作“救星”,政府一旦給人民群眾辦了實事,解決了一點困難,落實了一點政策,人民群眾便會發自內心地加以感謝。久而久之,一些政府的領導者也習慣了這種感恩和感謝,毫無不安之感,不妥之念,覺得理所當然,當之無愧。一些地方的老百姓還習慣稱地方政府官員為“父母官”,這更帶有封建文化的色彩。新中國是從舊社會脫胎而來的,而中國的舊社會有著極為深厚的封建主義土壤,官為貴,民為輕,老百姓是子民,地方官員是一方“父母官”的觀念傳承了幾千年。這種觀念不僅與時代不合,而且已嚴重阻礙了我們當今前進的步伐。
由此看來,對溫總理的話不能一聽而過。溫總理的話絕非一句簡單的客套話,而是傳遞了時代的信息,反映了一個現代政府的正確定位,凸顯了當代執政黨以人為本、執政為民的嶄新理念和堅強決心,說明了中國共產黨人的發展與成熟。
歷史在前進,社會在變革,觀念在更新。中國共產黨人強調要加強執政能力建設,提高領導水平和執政水平。各級政府應從擺正人民政府與人民群眾的關系做起,十分明白地弄清楚誰是主人,誰是公仆;誰是被服務者,誰是服務者;誰應是受感謝者,誰應是作出感謝者。我們是無神論者,我們高唱《國際歌》,認為從來就沒有什么救世主,但我們又曾經多年宣傳“紅太陽”、“大救星”,這實際上是相互矛盾的。在現代法制社會和政治架構中,政府應該是一個完全徹底的“為人民服務”的服務性政治組織,無論是發展經濟也好,維護社會治安也好,治理環境污染也好,保障公民教育也好,防治疾病也好,都是政府應盡的義務。為人民謀幸福,做出成績,人民群眾會發自內心地擁護。如果政府做得不好,就應該為此承擔政治責任甚至是法律責任,人民群眾作為公民也完全有權利向政府咨詢、“問責”。
提高執政能力,字字千鈞,不僅僅是一句引人注目的口號,需要每一位黨的干部、每一名政府官員承擔重任,付諸行動,從每一件事做起,從每一個細節做起。只有不把自己放在被感謝的位置上,而對人民群眾常懷感謝之情,才能更自覺地當好公仆,產生搞好服務的動力與激情。所以對該由誰來感謝這個問題不可等閑視之。溫總理已做出了好的樣子,各級領導者和廣大公務員應當如何去做?芽不能再去當什么自我感覺很好的“父母官”、“及時雨”,更不能再去辦隨便決策,任意拍板,盲目發展,違背科學,不得民心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