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一次李毅中真的火了。這位國家安監總局局長,在黑龍江七臺河東風煤礦事故現場,問該礦礦長馬金生和姜姓總工:“你們知道《緊急通知》和《特別規定》(即《國務院關于預防煤礦生產安全事故的特別規定》和《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堅決整頓關閉不具備安全生產條件和非法煤礦的緊急通知》)嗎?”兩人一臉茫然。李毅中提高聲調,再次問:“你們到底知不知道這兩個文件?”兩人低下了頭。李毅中怒斥:“你們連民營小煤窯主都不如!”作為一家年生產能力高達50萬噸,連續3年被黑龍江省評為安全質量標準化建設“明星礦”的國有大礦,礦主和總工居然不知道國務院出臺的這兩個“重量級”文件的存在,實在是令人匪夷所思,難怪李毅中大為光火。
印象中這應是李毅中今年以來第四次“怒斥”了。前三次分別是:3月14日,七臺河的新富煤礦瓦斯爆炸,他“怒斥”個別干部敗壞安監隊伍形象;6月17日,在赴湖南資江調查礦難原因后,他“怒斥”官商勾結、官煤勾結;8月7日廣東大興煤礦透水,他“怒斥”這是一起典型的“礦主賺錢、礦工受難、政府埋單”的惡性安全生產事故……
應當承認,李毅中的每次怒斥,都一針見血地擊中了礦難緣何頻發的“要害”!是的,煤礦領導疏于學習與管理;安監人員監管時走過場,走形式,監管形同虛設;官煤勾結等等,都是礦難頻發的“根源”。根源找到了,并且國家安監總局也出臺了不少規章制度,采取了諸多措施,譬如,限期公務人員從煤礦中“撤資”;提高對遇難礦工的賠償數額;在全國開展大規模的煤礦“驗收”活動等等。但結果呢?礦難事故并未因李毅中的“怒斥”而有所減少,反倒是越發呈現“按下葫蘆浮起瓢”的亂相:某些地方政府安監部門照樣玩忽職守,把關不嚴,煤礦“驗收”100%合格的背后是“走過場”;下發的“紅頭文件”,像東風煤礦這種大礦的礦長和總工都不知道;中央四部委針對“官煤”的“撤資令”也面臨“三鼓而竭”的危險;他怒斥過的被關停的煤礦照常生產,未經培訓的工人繼續下井……
作為主管全國安全生產的最高長官,看到礦難的場面是最心痛的,“怒斥”表現了他的義憤填膺、錐心泣血。但是,煤礦安全事故是一個嚴重的社會性痼疾,要想解決這一痼疾,僅有“怒斥”是遠遠不夠的。事實上,幾乎所有的礦難都是在這種對政令制度的無序執行或者說是軟性執行中發生的。對于任何礦難和在安全檢查中出現隱患的煤礦,安全管理部門理應痛下殺手、毫不留情,但我們看到的事實卻是,對煤礦安全管理是雷聲大雨點小。除非發生礦難死了人,無論是安監人員、地方官員,還是黑心礦主或其保護傘,未聽說有誰因為不執行國家的安全管理規定而受到查處直至鋃鐺入獄的;也未聽說有誰因為某位領導的“怒斥”而受到追究直至丟掉烏紗的。
血的事實一再告誡我們:治理礦難,只有靠剛性的制度和對制度的不折不扣的執行,領導的“怒斥”遏制不了礦難頻發的勢頭。有時候,不發一聲的大動作反而要比氣吞山河的怒吼要有用得多,就像武林中,仙風道骨的老者的一記悄無聲息的點穴功,往往比貌似雷霆萬鈞的“花拳繡腿”更具殺傷力。
(責編/孫厚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