驚 鴻/輯
一句真話能比整個世界的分量還重。
——此為《南方周末》2005年最后一期編輯部文章的題目。該文寫道,在這里,我們要和你一起說,讓我們更有力,讓我們再前行。不是每一天,每一個人,都可以閃出光亮。不是每一天,每一個人,都可以熱烈燃燒。但是很多人在發展著純正的品格,讓它無聲地生長,直到更多的人閃出光亮,更多的人熱烈燃燒
孔子若在吉林大學,是否也將落聘?
——深受學生愛戴的上海交大講師晏才宏,因為沒有論文,至死都沒評上副教授,已是盡人皆知。然此類事并非僅有。據報道,中科院物理所研究員茅廣軍論文發表量不達標,去年9月被解聘;11月《人民日報》報道,浙大哲學系講師朱淼華無論文而“下崗”;而據近日《新京報》報道:在一場被形容為“深源地震”的吉林大學博士生導師選聘中,哲學院博導胡風力先生也落聘了,原因同樣是“論文數量未達標”,被“一刀切”。紅網發表于立生的文章說,照此辦理,孔夫子若活在今天,肯定也會落聘。因為雖“弟子三千,賢人七十二”,但這位至圣先師卻是出了名的“述而不作”,一部《論語》,也是門人對其言行的記錄
在公海上神秘豪賭的權貴與富商。
——《三秦都市報》披露,近來每逢夜幕降臨,在粵西沿海會浮現一艘神秘豪華游輪的蹤跡,就近接載一些“非富即貴”的人士神不知鬼不覺地駛向中國、越南及馬來西亞之間的“三不管”公海地帶,盡情享受一擲千金的豪賭。這種刺激和樂趣普通民眾是無法想象的,所謂“非富即貴”,不外乎是這樣兩類人:具有經濟實力的富商,擁有權力的官員
內地每年外流的賭資高達人民幣6000億元。
——這是北京大學研究中國彩票及相關事實的一項數據。寧波一服裝廠的肖先生坦言,去年在3個月的時間里,他由贏10萬元開始,最終輸掉了200萬元。寧波的一位電器公司總經理楊先生也是參與賭博者之一,他估算,近幾年,寧波富豪在澳門因賭博輸掉的資金每年都在1億元以上
為什么年年造林防風,都擋不住沙塵暴?為什么北京缺水,越來越嚴重,要等南水北調來緩解?如此發展,二十年后的北京將會怎樣?
——為解開這些問題,環保學者吳輝幾次到河北,山西、內蒙古等地考察,最后拍攝編寫了一本畫冊《電廠,我為你哭泣》。吳輝認為,燃煤發電,是造成污染、植被退化、生態環境被破壞的罪魁禍首
這就不難明白,為什么向京西北望去,到處是窮山惡水不毛之地,為什么北京的永定河、山西的汾河都會干枯。
——吳輝的畫冊中有一幅《京西北火力發電廠分布示意圖》。可以看到,東從北京,西到包頭,南到太原,現在已有并正在修建著13個發電廠:下花園電廠、沙嶺子電廠、大同第一電廠、大同第二電廠、包頭第一熱電廠、包頭第二熱電廠等等。各電廠發電量不等。大同二廠的裝機容量不過120萬千瓦,一天卻燒掉一萬噸煤炭。煤的含硫量在1%—3%之間,以1%的低硫煤計算,大同二廠每天要排放200噸的二氧化硫。據華盛頓世界觀察研究所的一項報告稱,每向大氣排放600萬噸二氧化硫,就會讓100萬平方公里土地變成不毛之地。那么京西北13個火力發電廠每天要燒多少噸煤,向大氣排放出多少噸二氧化硫呢?
中國大致是用世界近三分之一的資源,只換得世界的百分之四的產值。
——國家發改委主任馬凱
中國的自然環境正從結構性破壞轉入深層的功能性紊亂,并向不可逆轉的臨界點迫近。這一環境加速惡化的過程,如果不能得到控制,最終會演變成一場大災難。
——學者石磊在《中國的環境債務》一文中寫道
黑色也是一種光輝。
——長期以來,在人們的印象中,南非乃至整個非洲大陸都是不毛之地,荒漠、叢林、長矛、毒箭、大象、半裸的婦女、饑餓的兒童,充斥著殺戮、戰亂、死亡與血腥……但是,隨著一個史詩般人物的出現及其創造的奇跡,這種印象在慢慢改變,這個人就是納爾遜·曼德拉。曼德拉自傳《漫漫自由路》的中譯本去年在中國出版,書評家黃福武作如上介紹
通過和平談判改變一個國家的制度,是現代史上的奇跡。
——《漫漫自由路》記述了一個黑人孩子成長為一個自由戰士的經歷,曼德拉經歷了一個普通人所有的感情和思想變化。傳奇經歷和政治輝煌的背后,是一個平凡的、孤獨的、疲憊的行者。在20世紀,南非種族隔離制度的終結和新南非的誕生,無疑是國際社會最傳奇的政治事件之一。對于世界來說,曼德拉的奇特之處在于,他蹲了多年監獄,卻從不宣揚以暴制暴;他受盡了屈辱,卻始終是一位和平主義者。新南非的誕生充滿了艱難和戲劇色彩。正是因為曼德拉堅持和談、推進和解的非暴力主義主張和策略,南非才迎來“和平的新生”
回首漫長無際、山窮水盡、艱難困苦的20世紀,在天時、地利皆失的狀況下,幸而中國人心不死,而據此文化方得以再造重生。決定天下興亡的是人心向背,決定人心向背的是文化創造。作為中國人,對此我們應該感同身受。
——北京大學副教授韓毓海新作《天下:江山走筆》出版,在后記中作者如是說
陸地淹沒了,你就在海上飛翔/海洋干涸了,你就在天上飛翔/天雷滾動了,你就在火里飛翔/火焰熄滅了,你就在苦難中飛翔/過去倒下了,你就在未來飛翔/未來退卻了,你就在現在飛翔/現在遲疑了,你就在心靈中飛翔/心靈敗壞了,你就在創造中飛翔。
——詩人黃紀蘇的一首詩
當前公眾缺乏對社會公正的內心追求,也是造成冷漠的原因之一。
——此話為中國人民大學教授周孝正所說。據《中國青年報》報道,2005年10月4日下午3點,14歲的北京少女晏繼勤在公共汽車上,眾目睽睽之下被售票員朱玉琴掐死。事發后,北京公交公司竟派出大量人員封鎖消息和監視當事人。事發第6天,警方雖然已刑事拘留了打人售票員和當班司售人員,但仍沒有同車人出來作證。辦案人員建議家屬幫助尋找。晏繼勤的姨媽和姑媽便到事發地點舉牌,尋找目擊證人。證人沒找到,兩人一回來,北京雙層客運分公司總經理龔紹清和副經理許凱很嚴肅地叫她們別去了,如果再出去,不敢保證司機家屬會不會打她們。直到北京的新聞封鎖被中央和外地媒體沖破,才終于有目擊者出來作證。目前,朱玉琴已被警方逮捕,公交公司的相關負責人已被撤職
收取月租費并不是因為缺錢,而是國際慣例。
——在北京市工商局和通信管理局聯合召開的一次關于電信資費的聽證會上,信息產業部電信經濟專家委員會秘書長楊培芳發表如上言論。文友方家平就此寫道,好一個“國際慣例”!就算月租、漲價、銀行收取服務費等等符合國際慣例,那為什么單單只在這些不利于消費者的事情上堅持“國際慣例”,而不在服務質量、服務標準上與“國際慣例”看齊呢?
中華民族要復興,必須實現從身份到契約的轉換,完成“國民人格”的轉型,在社會的每一個角落都灌輸契約至上的觀念,塑造一個誠信的社會。這是法學界義不容辭的職責,法學界應該主動承擔起再造“市民社會”的偉大歷史使命,同時還有廢惡法,立良法的重任。
——資產管理專家、法學碩士、國民經濟學博士馬光遠說
如果說經濟學家的任務是把蛋糕做大,那么法學家的任務就是把蛋糕分好。
——《中國經營報》發表張榮旺的文章,題為《改革有望迎來法學家時代》。文章說,20年來中國改革應該說是以做大蛋糕為主,解決的是短缺問題,但現在中國的主要矛盾已經從“做蛋糕”轉為“分蛋糕”,需要讓人民分享改革的成果。在過去的改革過程中,形成了一些利益集團,他們分享了蛋糕的絕大部分。而社會如果出問題,不是因為蛋糕小,而是由于分配不均
年輕人看電影不會關心什么朝代,什么善惡。
——這是陳凱歌本人對電影《無極》的一個解釋。影評家崔衛平寫道,當然我們也把這樣一種人稱為“英雄”,他們之所以高居于眾人之上,是因為他們超越了善惡,為達到目的,他們不惜代價,不管其手段是否正當或者死了多少人。他們對于權力與勝利的關心,遠遠高出于任何正義。《無極》中的大將軍光明即屬此類。他與蠻人的戰爭為了什么?為什么將對方稱作“蠻人”?這種稱呼明擺著有歧視異族的嫌疑,在今天全球文明的背景之下,讓人覺得非常陳舊古怪
社會科學也將設“院士”。
——《人民日報》去年12月23日報道,中國社會科學院推選首批學部委員、榮譽學部委員工作進展順利,這意味著,今后中國社科院也將與中國科學院、中國工程院一樣,擁有自己的“院士”,而且今后每兩年增選一次
我一直都不贊成院士制度。
——與社科界某些人對院士制的迷戀相反,中國科協主席周光召建議取消院士制度。他說,院士制度不利于年輕一代在科學上的成長。學術界應該是沒有權威意識的,只有在平等基礎上的研究討論才能造就人才,實現科技創新
社科院士制是更深刻地戕害“中國文化”,還是“推動中國社會科學、人文學科大發展”?不消再等“12年”,自會大白于天下。
——上海學者朱學勤發表文章說,科學界的“院士制”從無到有已歷14年,這也是從有口皆碑到眾人詬病的14年。科學界相比社科人文界,歷來風氣較好,遴選標準也相對客觀,即使如此,院士制到了第12年即迅速敗壞,敗壞到了連院士自己都無法忍受的地步,好端端的“院士”,成了“怨士”!在此情況下,將院士制匆匆推及社科人文界,后者遴選標準游移不定,學科配置又散布于行政權力附近,一旦開選,將會出現多少“可驚可異之怪現狀”?
(責編/孫建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