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峽茶道》在蹣跚學步中不知不覺已經出到了第三期,收到了來自四面八方五花八門的聲音,贊許的,近乎過譽,批評的,近于苛刻……但不管哪種聲音,對我們來說都是一種肯定,一種支持,一種期待。我們無法讓每一種聲音都回向在這個頁面上,但我們會把每種聲音深深地記在心里。我們希望能有更多的聲音能陪伴我們正在走的,并且將一直走下去的這條路。
曾厝安:版式設計還需要改進,圖片應分散在文字中,便于閱讀,看著也不費神。比如品城這個主題,文字都堆在一塊,如果做一些花樣,肯定會好看。
海峽茶道:我們會轉告美編,他們也剛開始接觸專業雜志的設計,相信很快就能帶來版面上的變化。
朱教授:我的研究和茶也算擦邊,看了你們的雜志內容和欄目都不錯,也許我一把年紀了,眼睛不好使,看起來很費力,特別是那個“茶博士信箱”看了半天了才看完,字太小了。以后字號能不能加大一點?
海峽茶道:呵呵,謝謝您老對雜志的認可。我們會虛心改進的。也希望大家能多多給建議。
楊太太:我先生對茶也頗有研究,而我卻一點也不懂,和他越來越沒話題了,可又不喜歡去看相關茶書,覺得太枯燥了。無意間在書店看到這本書,覺得太適合我了,可以輕松地獲取茶知識,對茶也是越來越喜歡了,我已經在期待第三本了。
海峽茶道:謝謝您對我們的支持和肯定,也很欣慰雜志能以輕松的方式帶給您知識。我們希望更多不懂茶的人通過這本雜志多多少少了解一些我們多民族的中國茶文化,我們的目的也就達到了。
曾先生:內容不錯,就是缺少互動欄目,感覺和你們距離很遙遠。
海峽茶道:其實這個編讀往來就是我們和大家拉近距離的欄目,通過這個小窗口讓我們明白不足之處,和讀者們的心聲,相信通過改進,我們會越辦越好。
朱安:你們雜志確實辦得蠻專業,版面也不錯了,但我感覺第一期比較好,比較雅致些,第二期人物太多,人物圖片也可以用得藝術化一些,會少些商業味道。
海峽茶道:謝謝你的表揚,也謝謝你的批評,以后我們會注意各個欄目內容之間的比例協調。
黃小姐:這期的內容和設計都很不錯了,但美中不足的是雜志中間的那個美容品的廣告,與整本雜志的風格很不協調,有點煞風景了。
海峽茶道:抱歉,是廣告安排上的失誤,以后不僅挑選好雜志內容,也一定挑選好廣告。
柯佳:在內容上比第一期厚實了很多,而且“鑒茶識器”這個欄目還推出像李昌鴻這樣的大師,作為紫砂的愛好者,希望以后每期都能在雜志上看到這樣大師級人物出現。
海峽茶道:一定爭取,我們已經開始嘗試和一些知名的紫砂網站合作,以提高雜志在紫砂這方面的專業和權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