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國的花茶中,可以聞到春天的氣味”,這句話是外國人對中國花茶的肯定,也足見當年花茶“盛開”的輝煌。
花茶是我國特有的香型茶,是由茶坯和鮮花窨制而成,飲之既有茶的真味,又有花的芬芳,屬再加工茶葉。它可分為:茉莉花茶、玉蘭花茶、珠蘭花茶、梔子花茶、玳玳花茶、桂花茶、玫瑰花茶、柚子花茶、金銀花茶等。在上世紀五六十年代,茉莉花茶較少,只占花茶20—30%,但到了八十年代,玉蘭花茶、柚子花茶、玉蘭花茶等花茶漸漸消失,茉莉花茶大受青睞,市場份額占到了99%,我們本期關注花茶,也就是在關注茉莉花茶。
茉莉花是福州的市花,茉莉花茶也曾經是福建茶葉的輝煌,也是花茶獨傲群芳的標志。但如今一切都已不再,以茉莉花茶為主的花茶在慢慢走向衰落。
那沁人心脾的茶香在慢慢飄遠,讓我們一起來尋找春天的氣息吧。
好一朵美麗的茉莉花
花茶之首推茉莉花茶,茉莉花茶首推福州。
茉莉花是福州市的市花。據悉,在花茶的生產歷史上,人們最早普遍使用增加茶香味的花朵就是茉莉花。而茉莉花茶的窨制起源于南宋,隨后,花茶加工在各個朝代都有了較大發展,明代詩人錢希言曾有詩描寫當時買花窨制花茶的忙碌熱鬧場面:
斗茶時節買花忙,只選頭多與干長,
花價漸增茶漸減,南風十日滿簾香。
但是茉莉花茶真正商品性生產還是在19世紀50年代。據福建省茶葉協會秘書長陳金水介紹,清朝咸豐年間(1851年),福建省福州長樂人李大成最早生產茉莉花茶,然后運往北京,很受消費者歡迎,從而激發了茉莉花茶生產的迅猛發展,茉莉花種植也由長樂擴大到福州郊區和閩侯一帶。花量的增加吸引了全國各地茶商紛紛從安徽、浙江等地大量調運茶葉到福州窨花。從此,福州成為我國最早的花茶生產中心。
據了解,1928年—1938年是福州花茶的第一個全盛時期,國內茶商80多家云集福州開行、辦廠、設莊、經營茉莉花茶,也有外商先后在福州開設洋行,將福州花茶遠銷歐美和南洋各地。抗戰時期,福州花茶生產受到了沖擊,眾多茶商停業、茶園拋荒,到新中國成立前夕,福州的香花產量只有200噸,僅為最高年份的6%。
第二個全盛時期則是上世紀九十年代中前期,全國茉莉花茶產量達到11萬噸,再創歷史新高,花茶平均價格50—60元/公斤,比鐵觀音還略高。據稱,當年福州花茶年生產量高達8萬噸,占全國產量的60%以上。
茉莉花在福州大量種植生產,自有其獨特原因。業界人士稱,福州地處亞熱帶,氣候溫和,雨量充沛,自然條件非常適合茉莉花生長,所生產的茉莉花特別清香,而廣西橫縣等地種植的茉莉花花香顯得濃重。而且福建的綠茶外形美,白毫很多很足,茶坯無苦澀味,很容易吸香。所以純正福建茉莉花茶香氣清雅,口感柔和,茶味醇和含香持久,湯色黃綠澄明,為其他花茶所不及,深受茉莉花茶消費者親睞。即使是現在,北京年銷售額2億元以上的茶葉公司,像“吳裕泰”、“張一元”等老字號,花茶年銷售額占65%,其花茶產品依然全來自福建的生產廠家。
茉莉芳馨余多少
在很多人的生活中,花茶更多存在于過去,就像那朵放了多年的干花,沒有了香味,充其量成為房間的擺設和生活的點綴。
據統計,目前花茶在全國花茶年總產量9萬噸左右,與10多年前的產量相差無幾,主要以茉莉花茶為主,占99%左右。而更令人大跌眼鏡的是,福州作為茉莉花茶的主產地更是失去往日的輝煌,茉莉花茶的生產基地的地位幾乎快要被廣西橫縣取代了。如此凋零之景,讓人不勝唏噓。
福建省茶葉協會陳秘書長說,在改革開放前,全國花茶占茶葉總產量的40%,花茶出口百分之百來自福建。據老福州介紹,從滿清時期到上世紀80年代,福州人只要有喝茶,肯定是花茶,喝花茶是福州人的風俗習慣。在福州,過去小孩出麻疹一退燒,就一定要沖一杯花茶喝,據說這樣可以驅除內毒;女人分娩前一兩個月,一定得喝花茶,據說是因為喝了花茶,會比較容易生產……這些風俗在福州一直延續到上世紀90年代,隨著花茶市場的衰落而日漸消失。
衰落的現象可以用一組數字來概括:全國的花茶內銷市場份額比例從原來40%下降到現在的25%。北方是花茶銷售的中心,北京茶葉市場在上世紀90年代以前,花茶占市場分額80%,現在只有60%;據了解,就是在今年春節前一個月,北京“吳裕泰”老字號茶莊3700多萬元的營業額中,茉莉花茶營業額也僅占65%。陳秘書長說,那只是因為北方老茶人沿用歷史的飲茶習慣而已,其實已在慢慢萎縮。而山東市場上世紀90年代以前是占70%,現在下降到50%。福州是花茶生產的發源地,只要福州人有喝茶,一定就是花茶,現在那里的茶葉市場,安溪鐵觀音、云南普洱等成了主打產品,花茶銷量只占20—30%,整個福建花茶市場分額更是微不足道了。
更讓花茶尷尬的是,綠茶、鐵觀音、普洱茶等茶葉產品“精裝”上市,價格一路飆升,10多年增長10倍、20倍、甚至100倍,然而花茶卻依然散亂賤賣,價還是10多年前的價50—60元/公斤。
茉莉花茶加工廠也隨之衰落,在上世紀80、90年代,福州茉莉花茶鼎盛時期,福州倉山城門一帶密布著400多家茶廠,但隨著市場衰落,大多數的茶廠陸續倒閉了,如今只剩下10多家了,“但是都大不如以前了”,城門城峰茶廠老板說。她過去廠房面積達1500多平方,年生產花茶幾千擔,去年把廠房出租給鞋廠了,就這幾十平方的小鋪了。福建花茶生產跌入低谷。有不完全數字顯示,現在福州茉莉花茶僅占全國花茶市場的10%了。
茉莉花茶凋零之謎
作為歷史悠久的花茶,為什么會在短短時間內被鐵觀音、普洱等超過呢?而在福州,以茉莉花作為市花的城市,其茉莉花茶為何迅速走向衰落呢?
花茶沒有人去宣傳是導致市場衰退的主因之一。專家普遍認為,鐵觀音、普洱茶等新興起的茶葉宣傳力度大,“茶王比賽”、“安溪鐵觀音神州行”、“茶馬古道”、“名山行”等等,一浪高過一浪,而且他們通過宣傳深入市場、了解市場,茶葉生產更加貼近市場,深受消費者喜愛。而花茶不僅沒有正面的宣傳,前幾年還被個別媒體報道說沒有任何營養價值,這對于花茶更是雪上加霜。
實際上,花茶對人體有著很好的作用。專家說,花茶沒有綠茶那么涼,比較溫和一些,更重要的是,國外研究表明,花茶能幫助消除疲勞,辦公人員飲用花茶,對消除疲勞、恢復體力很有幫助。
而且,對于天寒地凍的北方,花茶更是神奇呢!那里冬天看不到綠色,而茉莉花茶四溢飄香,人們一聞花香,立刻聯想到江南的春暖花開,心情特別愉快,所以北方人鐘愛花茶。花茶最早生產在福州,銷售卻在北京,就是源于此。
業內人士說,花茶在全國市場的衰落無可厚非,但在福州的衰落卻令人大跌眼鏡。據分析,福州花茶鼎盛時期,福建本地生產的茶坯不夠供應,浙江、安徽、湖南、四川等地的綠茶紛紛調運到福建來加工生產花茶。但是,由于福建的加工成本日益加大,導致省外的茶坯紛紛運往廣西加工生產。
據介紹,福建沿海地區尤其福州雖然很適合種植茉莉花,但是由于這些地區經濟比較發達,地價和勞動力工資水平都很高,而花茶生產又是勞動力密集型,茉莉花采摘靠純手工,這樣就必然提高了花價,增大花茶生產成本。據陳秘書長介紹,上世紀80年代初,廣西橫縣開始引種茉莉花,那里氣候熱,花期長,三月份花期開始長花,11月才結束,產量高,畝產量1000—2000斤;福建氣候相對冷些,花季短,5月開始開花,9月花期就結束了,而且畝產量才800—1000斤。更重要的是,當時廣西經濟欠發達,勞動力便宜,人工摘花5角/斤,成本低,花價1元多/斤,而福建的花價高達3元/斤,所以外地綠茶不再來福建加工花茶,紛紛調運廣西。如今廣西茉莉花種植面積達7萬多畝,年生產花茶120多萬擔,成為我國茉莉花茶生產的大省。
這對福建花市造成了極大沖擊,一些花農改種改行;同時,由于城市發展步伐加快,農地被大量占用,像福州的新店、蓋山、金山等過去都是茉莉花的種植基地,如今已消失了。目前福州的茉莉花種植面積已經銳減到1.2萬畝,年產量只有6000噸,主要分布在長樂、連江,市區只有倉山還保留了不足4000畝的種植面積。
現在,曾為茉莉花生產基地的福州也要向外地運茉莉花回來加工了。據悉,現在福州每年有70%的茉莉花茶要從廣西橫縣運回,這增加了不少成本。為了減少成本,一些人就直接跑到廣西橫縣等茉莉花產量大的地方去辦廠了。
采訪中,記者了解到,2005年,國家取消農業稅和特產稅前,福州茶葉產業的稅率很高,高達市場成交價的45%。茶葉稅負重也使得一些茶廠外移。
茉莉花茶第二春
對于福州來說,許多人都大為感嘆,畢竟福州是茉莉花茶的發源地,而且曾經輝煌過。城峰老板盡管出租了廠房,但是她還是想今年搭個簡易的加工廠房,期待花茶能夠重放輝煌。
最近從福州市農業部門傳來消息,福州市去年10月向國家工商總局申報了“福州茉莉花茶”的全國地理商標,國家工商總局已經核發了注冊申請號,目前該品牌正處于公示期間,預計今年10月會批準。
而且,福州市政府決定對茶葉產業發展投入100萬元,其中對茉莉花茶將投入25萬元。為推進茶葉產業化發展,鼓勵茶葉龍頭企業對鄉鎮村的集體茶廠進行收購、兼并和改造,對它們進行政策扶持;為增加茉莉花的種植面積,福州對外發展茉莉花生產基地,每畝補貼100元。
這對許多花茶愛好者是件好事,我國茶葉企業多而小,實力薄弱,政府推動茶產業發展是成功的不可或缺的因素。然而,假如沒有發展生產的可行規劃和營銷策略,僅僅停留于政府推動,猶如無源之水,也難有作為。
“茉莉花茶的未來取決于科學研究成果。”陳秘書長說,保健作用是茶葉市場的生命線,必須舍得花錢對茉莉花茶進行保健研究,只要在保健方面有新的發現,比其他茶葉更優,加上政府推動,茉莉花茶前景才會有一派生機。同時,也要對茉莉花的產量和利用率進行科學研究。據了解,目前我國在窨制花茶過程中,花香的利用率相當低,只為5%,發展空間很大。如果在這些方面取得突破,茉莉花茶生產成本就低,商家更是有利可圖,就能為茉莉花茶的未來錦上添花。
值得一提的是,除了福州之外,全國有眾多的縣市開始關注花茶這一塊。比如廣西橫縣,目前已成為全國最大的茉莉花生產和花茶加工基地。目前,橫縣常年種植茉莉花7.5萬畝,白玉蘭花1.5萬畝,年產鮮花6萬多噸;全縣有花農6.8萬戶30多萬人,每年花農銷售茉莉花收入達3億多元;全縣擁有花茶加工企業180多家,年加工茉莉花茶100萬擔,茉莉花產量和花茶產量均占全國的一半以上。而且還策劃主辦了四屆的全國茉莉花茶交易會,贏得一定的地位和名氣;對于福建省來說,也有一些地市力推花茶,比如政和縣提出要建成福建最大的茉莉花生產基地。松溪縣規劃5年內每年擴種茉莉花133.3公頃。目前政和縣種植茉莉花5000多畝,年生產茉莉花茶3、4萬擔,成為福建省茉莉花茶再興起的亮點。另外,云南也開始成為一個新興的茉莉花茶產區,在元江縣、昌寧縣和思茅港都各有千畝茉莉花基地,自1998年開始種植茉莉花以來,發展迅猛,被業界普遍看好。
有業內人士認為,花茶有可能迎來第二春,屆時,春天就在花茶的香味里。這不,4月17日,中國國民黨榮譽主席連戰在福州西湖大酒店第一次品嘗茉莉花茶時,就被茉莉花的清香所驚呆了。他連喝幾口說,茉莉花茶味道很獨特,好喝!
茉莉花茶“群芳譜”
外事禮茶茉莉花茶
專供國務院外事方面使用的茉莉花茶,產于福州茶廠。20世紀50年代研制。茶坯選料嚴格,優花窨提。主銷北京、天津、張家口、石家莊一帶。
明前綠茉莉花茶
產于福州的中檔茉莉花茶,20世紀50年代研制。主銷北京、天津、上海和華北、東北等地。
閩毫茉莉花茶
亦稱閩毫,產于福州的特種茉莉花茶。1973年研制,選制優質茶坯用伏花精制而成。主供北京、天津、上海等地。
蘇萌毫
產于江蘇蘇州茶廠的特種高級茉莉花茶,20世紀70年代研制。選用高檔毛峰烘青為茶坯,配以蘇州市郊虎丘的優質茉莉鮮花窨制,不分級。主銷北京、天津,以及華北、東北的大城市。
雀舌茉莉花茶
產于福州的高檔茉莉花茶,20世紀50年代研制。經三次窨花一次提花而成。主銷北京、天津、上海等地。
茉莉銀毫
亦稱銀毫茉莉花茶,系“六窨一提”產品,耐泡三次以上,為出口茉莉花茶珍品。
茉莉春風
亦稱春風茉莉花茶,系經“五窨一提”制成,耐泡三次以上,亦為出口茉莉花茶珍品。
龍團珠茉莉花茶
產于福州的中檔茉莉花茶,因形似圓珠而得名。經兩次窨花一次提花而成。主銷天津、北京等地。
大白毫茉莉花茶
亦稱大白毫。產于福州的特種茉莉花茶,1973年研制。選用高山芽葉肥壯多毫的大白茶等品種茶樹首春毫芽制成茶坯,用茉莉伏花經七次窨花一次提花制成。主銷北京、天津,供特需使用。
猴王牌花茶
產于長沙花茶廠,1950年生產約20噸,至1998年達到5000噸。產品銷往華北、東北和西北等地區,并陸續拓展到國外市場。
雄獅牌花茶
產于湖南省農墾茶廠,創制于1984年。主要銷往東北、華北、西北和中原部分地區。
茉莉凌云白毫
產于廣西桂林,20世紀70年代初桂林茶廠研制。經多次窨制加工而成。分特級、一至三級。主銷國內各城市及香港,少量外銷日本。
橫縣茉莉花茶
產于廣西橫縣,始創于1978年。橫縣茉莉花茶的特點是上市早,耐沖泡。
文君花茶
產于四川邛崍市西部山區,創制于1979年,產品銷往國內各大城市和四川各地。
龍都香茗茶
產于聞名世界的恐龍之鄉——四川自貢的茉莉烘青。廣義上包括三個品類:高級龍都毛峰、龍都顆顆香、龍都香茗。狹義僅指龍都香茗。主銷成都、重慶、自貢、內江及北方大中城市。
西農香茗
西南農業大學實驗茶廠研制的茉莉花茶。以福鼎大白茶制成的烘青為茶坯,經茉莉花窨制而成。主銷重慶、北京、海口、撫順、西安、成都等地。
香似梅
產于四川成都,90年代的四川省名茶。
花茶型沱茶
產于云南下關等地,其中有曬青茉莉花沱茶、烘青茉莉花沱茶等。
臺灣窨香片
主產于臺灣省臺北、彰化等縣的輕發酵型烏龍花茶。以輕發酵型的臺灣包種茶為原料,拌和茉莉等窨制而成。窨花一次者稱“單熏香片”,窨二次者稱“雙熏香片”,窨花三次者稱“三窨香片”。主銷臺灣本地和港、澳地區。
花茶典故
花茶又稱熏花茶、香花茶、香片。為我國獨特的一個茶葉品類。由精制茶坯與具有香氣的鮮花拌和,通過一定的加工方法,促使茶葉吸附鮮花的芬芳香氣而成。
茉莉花是一種亞熱帶地區的經濟花卉。其祖籍據傳在波斯灣。早在二千年前的漢代,從“絲綢之路”傳入我國。產于福建、江蘇、浙江、廣西、四川、安徽、湖南、江西、湖北、云南等地。早在1000多年前,就有上等綠茶中加入一種香料——龍腦香的制法。13世紀已有茉莉茶窨茶的記載,明朝(1592)程榮所著的《茶譜》一書,對花茶的制法有較為詳細的敘述:“木樨、茉莉、玫瑰、薔薇、蕙蘭、蓮桔、梔子、梅花皆可作茶,諸花開放,摘其半含半放,蕊之香氣全者,量其茶葉多少,扎花為拌。三停茶,一停花,用磁罐,一層茶,一層花,相間至滿,紙箬扎固入鍋,重湯煮之,取出待冷,用紙封裹,置火上焙干收用。” 花茶較為大量的生產始于1851年至1861年的清咸豐年間。1949年后,我國花茶生產有較大的發展,產銷量逐年增加,主銷東北、華北、山東等地,出口東南亞各國,行銷港澳地區。
品質特點外形條索緊結勻整,色澤黃綠尚潤;內質香氣鮮靈濃郁,具有明顯的鮮花香氣,湯色淺黃明亮,葉底細嫩勻亮。
茉莉花茶香氣馥郁芬芳,滋味鮮爽甘美。其藥理作用具有使平滑肌收縮,降低血壓,長發、潤燥、生津、香肌等。如用茉莉花十余朵,沸水沖泡代茶飲,則有理氣和中、芳香化濕之功效,對治療慢性痢疾和慢性結腸炎亦有效。
花茶宜于清飲,不加奶、糖,以保持天然香味。用瓷制小茶壺或瓷制蓋杯泡茶,用以獨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