榮譽,是個很奇怪的概念。每個做茶的人,對榮譽都有不同的理解:在全國、國際各種“茶王”賽事上獲獎,感受勝者的榮耀;獲得專業權威的資質認證……然而,有一個人,卻對平白樸實的一句話情有獨衷,并認為這是一種至高無上的榮譽,無價之寶——“你是安溪的老師傅”。
他,便是廈門金壺春茶業有限公司總經理黃文聰。
黃文聰并不是安溪人,而是在臺灣出生、長大,后來又入了美國籍。回大陸投資,他說純粹是誤打誤撞,而他和茶的情緣也就是在這不經意間結下的。
上世紀八十年代,黃文聰陪一個朋友回了趟大陸。這個朋友原是安溪人,14歲去了臺灣,在一家中藥坊當學徒,不久,碰上臺灣“二二八”事件,緊跟著,臺灣便封鎖了。等這位朋友終于尋著機會回家,已是快60歲的人,熬白雙鬢。朋友回到安溪老家,和四十多年未見的老母親抱頭痛哭了三天三夜。
朋友顯得很激動,帶著黃文聰四處轉悠看家鄉的茶山。從安溪走出來的人,即便四五十年離鄉在外,骨子里始終有種對茶的摯愛,時常午夜夢回。就是那時,黃文聰被朋友的這種濃濃的情緒感動了。
從此,他迷上了茶。
品牌篇——“笑臉” 迎來400家連鎖店
每個人一出生,都會有個名字,這個名字成為符號,跟隨其一生。企業也一樣,有個名字和商標,也許是冥冥中的注定,這個符號里的機緣往往影響著企業的命運。
金壺春茶業公司的員工服飾很特別,不論男女都系著一條綠色領帶,黃文聰也不例外。領帶上的圖案是朵祥云,又似抽象了的茶壺,又像金元寶,又仿佛是一張笑臉 這就是金壺春獨有的商標。這張笑臉,通過一片飄溢茶葉不斷地延伸,把中國的茶文化傳播到世界的各個角落,迎接著八方來客。黃文聰笑言,之所以采用綠色,是因為茶葉總是綠色的,充滿春之寓意,也代表金壺春的生機與朝氣,從而更貼切茶葉身份之輕盈、幽香,與“金壺春”之頂級品質相配。
1990年,黃文聰在安溪投資建設了最大的有機生態茶園,1995年,他又在集美投資辦廠,并創建廈門金壺春茶業有限公司。當時,公司主要從事茶葉的加工生產,沒有自己的品牌。而在黃文聰看來,品牌是企業的生命線,任何企業都需要品牌,茶葉也不例外。于是,黃文聰很快著手設計金壺春的商標。
黃文聰這樣闡釋金壺春的CI標志:茶作為中國特有的傳統文化,在金壺春CI中,通過視覺識別得到了充分詮釋,并且體現出現代商業需求的時代性,創意性。在“金壺春”商標逐漸聲名遠揚時,發生一個小故事。當時,金壺春準備在深圳開茶藝館,請來幾位裝修人員做招牌。一位裝修人員看了商標半天,告訴黃文聰,這個商標好眼熟。黃文聰很納悶。后來,這位裝修人員告訴他,金壺春的商標是在教材里看過。黃文聰才明白,原來金壺春商標已被寫入了教材。回想起這件事,黃文聰開懷大笑。
如今,“金壺春”已風風雨雨走過11個年頭了;企業從只銷廣東潮汕一帶,到逐漸銷往云南、廣州、深圳、浙江以及本省龍巖、三明、漳州、石獅等地;企業也由地方品牌成長為省級名牌。在質量上,“金壺春”也得到了國內外市場的認可。在2001年中國茶博會上,廈門金壺春茶業有限公司一下子就獲得了3個“五星級”茶王、3個“4星級”茶王、1個“3星級”茶王榮譽稱號,“金壺春”一下子聲名遠揚。如今,“金壺春”已在全國各地建立了400多家專賣店;同時,至少有5000多個經銷商在銷售他們的茶葉。
質量篇——勇氣十足與胸有成竹
不久前,山東濟南對茶葉進行重金屬檢測,許多茶葉店都不敢開業,而金壺春卻和往常一樣繼續開門迎客。一些朋友就給黃文聰掛電話說,佩服,真是勇氣十足。黃文聰大笑,我不是勇氣十足,而是胸有成竹。在他看來,品牌的建設,最關鍵的就在于產品質量。多年來,金壺春一直堅持對茶葉實行有機管理,產品檢測無一次不合格。
“金壺春”很早就開始做出口,在與外商的接觸中,黃文聰了解到他們對于農殘的關注,于是,他開始把安全放在茶葉種植和加工的第一位。黃文聰從小生活在臺灣,而臺灣是我國較早研究有機肥的地區,在一次回鄉中,他看到臺灣有人在制作有機肥,而且對茶葉的產量、質量有很大提高,當下引入到自己的茶場,并在實際使用中找到了適合安溪茶區實際需要的有機肥制作方法。在黃文聰的理解中,所謂有機茶,就是完全不使用化肥,只使用有機肥,而有機肥,一是將茶園的植物翻埋壓青做成的綠肥,二是自己制作的農家肥。
于是,16年前,黃文聰在安溪蘆田鎮成立的金壺春郁泉茶場,成為該地區最大的有機生態茶園。當年,學物理出生的黃文聰還沒種茶前就先對土壤進行了檢測,檢測完,他花了500多萬元首先對土壤進行了改良。在田里頭種起了草、田菁、印度豇豆、木豆等綠肥,然后將綠肥翻埋入土,以改良土壤的物理性質,提高土壤肥力。黃文聰把這叫做“換血”,而這次“換血”卻被當地茶農好好取笑了一番,覺得這個臺灣來的傻子是不是錢太多了。
正式種茶后,黃文聰也非常注重整個茶園生態環境的營造,在茶園里種上很多常綠喬木、落葉樹,幫茶樹擋風、遮陽,冬天又可做綠肥。黃文聰的茶園和當地茶農自己的茶園形成鮮明對比:當地茶農的茶園,山頭禿禿的,而黃文聰的茶園,有樹有草,看來綠油油的,不時還會有只野兔、山雞、野豬竄出來。常常,幾只野豬闖進了茶園工人的宿舍,把大家惹得又驚又喜。
技術篇——12年如一日做晴雨表
黃文聰說做茶是門很講究科學的學問,有個絕對的標準,然而現在許多做茶的人不了解、不相信這些,覺得自己祖輩做茶,是老師傅了,有的是經驗。黃文聰覺得很悲哀。
為什么北風天里炒出的茶比較好喝,因為空氣里的陰離子多;立春是地熱開始活躍的時候,茶樹也開始復蘇;什么時候會下雨、什么時候會降霜黃文聰全都知道,因為他12年如一日都在做晴雨表。黃文聰覺得,做茶,什么都要懂,天文、地理,包括地球的脈動,而這些也就是科學。黃文聰最敬佩的一個人是張天福教授,中國茶界泰斗。張教授將一生的心血傾注在茶葉上,1989年主編的《福建烏龍茶》一書,榮獲全國優秀科普作品獎。而正是張天福教授和他的這本書,幫助、成就了黃文聰。
“金壺春”茶園里的春茶總是比別人早蘇醒,提前15天就能采摘。這是黃文聰從張天福教授那學來的竅門,早在冬季時,就給茶樹剪枝,剪它的生長點,于是,茶樹紛紛醒來,發出新芽。11年前,黃文聰對承包的老茶樹進行剪枝時,當地的老鎮長匆忙跑了來,破口大罵,說安溪從宋朝以來就沒有人這樣做,你存心要讓這些老茶樹死啊!黃文聰對天發誓,做出保證,鎮里的人仍不相信。此事還驚動了老縣長。最后,黃文聰交了保證金,才將400多畝茶樹剪完。當時,所有的村民都準備等著看戲,大家覺得,這個臺灣佬確實瘋了。然而第二年春天,所有茶樹還在熟睡中時,黃文聰園子里的老茶樹竟然都發出了新芽,嫩綠的一大片,把所有人震驚了。村民們開始說,這個臺灣人鴻福齊天。
如今在安溪,“金壺春”茶園里開始剪枝了,周圍的茶農也開始跟著剪枝;“金壺春”的晴雨表上預測出明天會下雨,茶農們也趕緊跟著準備……
后記
黃文聰一直認為,茶是最好的飲料,集解渴、保健、怡情于一身,又是萬病之藥,堪稱“國飲”。茶文化也是中國的國粹,從神農氏到今天,有數千年的歷史,然而,中國真正喝茶的人卻不多,了解茶文化的更少。
黃文聰曾和張天福教授討論過茶,認為現在的中國人喝茶還都是停留在解渴的層面上,只有10%的人達到茶藝,而達到茶道的更只有寥寥數人。現在中國許多人對茶道存在誤解,張冠李戴,有的茶藝居變成了打牌、打麻將的場所,甚至還有小姐在里面。
“茶為國飲”,如何傳播茶文化,讓越來越多的中國人了解我們的國粹,開始喝茶、習慣喝茶、學會喝茶,成為黃文聰一直在思考、且身體力行的問題。
我們終于知道,這張“笑臉”后面,還一直隱藏著嚴肅且沉重的理想,這便是黃文聰作為一個“安溪老師傅”的責任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