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炳(375—443年),字少文,南陽涅陽(今河南鎮平)人?!昂们贂飘嫛?。南朝時代有名的高士和畫家。沈約《宋書》和李延壽《南史》都把他列在《隱逸傳》里。據《宋書》本傳記:宋武帝劉裕和衡陽王劉義季曾征召、引薦他擔任主簿、太子舍人、咨議參軍等官職,均未就,是個高雅隱遁的“賢者”。他長期隱居,秉性“好山水,愛遠游,西涉荊巫,南登衡岳,因而結宇衡山,欲懷尚平之志”,并且“凡所游歷,皆圖于壁,坐臥向之,其高情如此”(《歷代名畫記》卷六),曾從慧遠和尚“考尋文義”(《宋書》本傳),為廬山白蓮社成員之一?!端螘氛f他和南朝數學家何承天就神滅與否有過三次論爭(即《白黑論》爭辯),他堅持“神不滅論”,被思想界稱為“精于言理”。著有《畫山水序》一篇,和王微的《序畫》、梁元帝蕭繹的《山水枳石格》并列,是有關山水畫理論的最早著作,體現了山水畫獨立形成初期的美學思想。
在《畫山水序》中,宗炳就山水畫提出了以下幾個方面的美學觀點:
1.“至于山水質而有靈趣”
宗炳認為山水畫是畫家的主觀表現,而不是自然客觀世界通過畫家頭腦的反映。他的宇宙觀是圣人“含道暎物”,賢者“澄懷味象”。宗炳誠服于王弼的“圣人有情”說,認為圣人能夠做到審美與悟道同時性的活潑并存。這種“含道哄物”比之“澄懷味象”要高妙得多。后世畫家多以后者為審美心胸。這是說胸次空靈,心靈明靜,方可領略天地萬物之美,容納萬境之致,形成審美體驗。在審美創造中,宗炳不是把“道”和生活連在一起,這種以神法道的宇宙觀,又和他的創作方法相矛盾,不能使人的意識契人客體。至于“質”,山水的質感;“靈”山水的精神;“趣”,審美情趣。在具體山水畫創作中,畫家必須了解自然的質感,對不同山石質地紋理特點、勢狀氣概進行歸納描繪。“靈趣”因地域特點而產生。北方之雄偉,南方之秀潤,都是地域不同所形成的山的特點。精神可以造成不同的意境,必須遵重人的內在世界,才能表現不同的審美感受和境界。
2.“山水以形媚道”
老莊學派認為“道”是彌綸萬物的宇宙本源。阮籍《達莊論》云:“山靜而谷深者,自然之道也?!弊诒谡撋剿嫻δ軙r,首先談的是“道”,“夫圣人以神法道”。他認為圣人是以他的思想體現“道”的,“山水以形媚道”是說畫山水者,“其神與萬物交,其知與百工通”。到了晚年,他還感嘆地說:“老疾俱至,名山恐難遍睹,唯當澄懷觀道,臥以游之?!焙笫廊税雅P游變成欣賞山水畫的代名詞。對山水畫的藝術作用,蘇軾有詩說:“玉堂臥對郭熙畫,發興正在青林間。”這些都反映了對自然美的欣賞達到“流連信宿,不覺忘返”(袁嵩《宜都記》,《水經注·江水》引)的境界。“而仁者樂,不亦幾乎?”宗炳游歷名山大川,“身所盤桓,目所綢繆”,體會到山水的魅力和空間的特質,并非孔子說的意思。宗炳談的“仁者之樂”,意在通過山水的形貌將圣人的“道”表現得更完美。宗炳把孔子“智者樂水,仁者樂山”的思想與道家“游心物外”的觀點融為一體,作為山水畫的創作指導思想,其內涵更加豐富,哲理更加鮮明。
3.“以形寫形,以色貌色”
宗炳提出了“寫形”、“貌色”的基本技巧,在創作中,使畫面構圖“橫變縱化”,色調和諧,追求“自然之勢”的風格,做到巧妙真實反映事物類型的特點。他心目中的自然萬象,洋溢著清新光色的氣息,閃現出全新的美。這種審美意識,充分體現了自然之道的意蘊,可謂“自然之神麗”(謝靈運《山居賦》)。在山水畫形成初期,“以形寫形,以色貌色”,真實具象地再現山水,更容易使人從中悟獲道體,這種樸素的藝術思想是非常寶貴的,也是畫家的共同要求。
4.闡明透視原理
“且夫昆侖山之大,瞳子之小,迫目以寸,則其形莫睹,迥以數里,則可圍于寸眸,誠由去之稍闊,則其見彌小。今張絹素以遠哄,則昆閬之形,可圍于方寸之內。豎畫三寸,當千仞之高;橫墨數尺,體百里之迥?!边@段話從描繪真實景物的“置陳布勢”、透視空間關系、景物應有的比例等方面,闡明了透視學最基本的法則和近大遠小的規律。這種散點透視置陳的跡近契合,在畫面形式上突破了時空限制,構成了組合的意象,從而盡得畫外曠逸空靈之境。他認為人的眼睛和山拉開了足夠的距離,則千里之勢可盡收眼底,“張絹素以遠?!?,就是隔著玻璃的透視方法,于是畫面上“豎畫三寸”就可以“當千仞之高”,“橫墨數尺”便可以“體百里之迥”。宗炳闡述的是客觀的規律。宗炳比達芬奇早1000多年發現了“視線錐體”的透視學現象,講了近大遠小的畫法,同時又反對自然主義的描繪,這種樸素辯證的繪畫思想,對山水畫創作起到一定的推動作用。
5.“暢神”的功能
中國人的宇宙意識體現在和大自然的親密關系中,山林泉水的描繪,可獲得精神的滿足,傳達出無限靈性,以達到“暢神”的目的。這種超功利的淡泊守靜,在主體的秉心觀照下,就會移情于山水,自然美與人格美輝映一體,形成寄意暢神的效果。宗炳說的“暢神而已,神之所暢,孰有先焉!”這里的“神”意味著他的道家思想,和神不滅論中的“神”是有區別的,是由“應會感神”飛躍到“神超得理”。從功能方面看,是講繪畫通過自然山水,創作出充滿情味的作品,用來開拓人的精神世界,達到“慮澹物自輕,意愜理無違”(《石壁精舍還湖作》)的境界,使人感到精神愉快,盡得審美享受。
宗炳提出了一個積極的作畫思想,畫山水畫必須“應目會心”、“應會感神”,從真實的自然中尋找題材,這樣就會“不違天勵之藂,獨應無人之野”,使主題突出,形象生動,達到“萬趣融其神思”?!吧袼肌边@個概念在藝術領域的運用,是由宗炳提出的。它是指以想象為中心的藝術思維活動。劉勰云:“文之思也,其神遠矣。故寂然凝慮,思接千載;悄焉動容,視通萬里?!卑焉剿嬁闯砷_拓人們精神世界新途徑,為山水畫賦予了新的美學內涵。
(作者單位:陜西省西安市西安藝術研究所,710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