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監”(“監”的繁體字)的甲骨文形為 ,金文形體為 。唐蘭《殷墟文字記》:“余謂監字本象一人位于盆側,有自監其容之意?!薄氨O”的甲骨文、金文形體均像一個人俯首從盛水的盆中審視自己的面容。故其本義應當是“照視”?!罢f文·臥部”:“監,臨下也。”《爾雅·釋詁下》:“監,視也?!惫艜杏写擞美骸渡袝ぞ普a》:“人無水監,當于人監?!薄缎绿茣の横鐐鳌罚骸胺虮O形之美惡,必就止水。”“監”的本義是“照視”,照視用的器物是鏡子,故“監”又引申出“鏡子”之義。郭沫若《兩周金文辭大系考釋》:“臨水正容為監,盛水正容之器為監?!惫艜幸灿羞@種用例,可予以證明?!对姟ぺL·柏舟》:“我心匪監,不可以茹?!?我的心不是鏡子,不是任何東西可以容納的。)賈誼《新書·胎教》:“明監,所以照形也?!薄氨O”作“鏡子”解時,原指水鏡,青銅器出現以后,隨著青銅制作的應用與推廣,才出現了青銅鏡。于是,對“監”字累增偏旁,又造了“鑑”字。故“縊”是“監”的后起字?!拌a”便成了上古水鏡、銅鏡的總稱。而“ ”(“鑒”的繁體字)則是“鑑”的分別字(王力《同源字典》)。
從“監”、“ ”、“鑑”三字,我們可以發現豐富的文化內涵。“監”下從皿(即器皿,盛水之用):“皿”上作“、”或作“一”,表示水,皿中之物;水上作“人”;而人的左邊作“臣”(代表人的眼睛)。可見“監”字不僅反映了人用器皿盛水照視自己的動作,同時也反映了人的審美需要,通過清澈的盆中之水照見自己的面容,自我認識、自我欣賞。由于這一審美活動的需要引起了對鏡子的需求。用器皿盛水的水鏡畢竟受客觀條件限制,使用起來不方便。且伴隨著社會生產的發展,尤其是手工業技術的進步,人類逐漸掌握了冶銅的技術,在新石器時代人類就已會按照制作石器的方法把銅塊錘煉、打磨成一些小型生產器具和生活用器,銅鏡便是其中之一。銅鏡的出現是中國古代歷史從新石器時代邁向青銅時代的燦爛一頁。且此后銅鏡制作技術的進步亦反映了生產的發展水平。對鏡子制作的講究同時又反映了審美需求。鏡子的發展反映了中國人對美的重視、欣賞以及渴望獲得美的心理需求。
隨著人們思維的發展,由“監”字的具體意義“鏡子”引申出了抽象意義“借鑒”。如《尚書·召誥》:“我不可不監于有夏,亦不可不監于有殷。”《論語·八佾》:“周監于二代,郁郁乎文哉!吾從周?!倍伞罢找暋币瓿隽恕氨O視、監督”之意,如《史記·秦始皇本紀》:“始皇怒,使扶蘇北監蒙恬于上郡?!薄拌a”也由本義“鏡子”派生出了“做戒,借鑒”之意。
應當注意的是:在作“鏡子”、“照視”等解時,“監”與“鑑”(或“鑒”)?;煊谩H纭稄V韻·鑑韻》:“鑑,鏡也。亦作監。”“鑑,照也。亦作監?!?/p>
在現代“監”、“ ”、“鑑”已基本沒有作“鏡子”這一本義的用法了。只是偶爾還會出現在某些詞語中,如“風月寶鑒”?,F在我們經常使用的則是“監”、“鋻”、“鑑”的后起義,如“監視”、“監督”、“借鑒”等等。
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圖表、注解、公式等內容請以PDF格式閱讀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