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革命紅土地江西的“2004中國紅色之旅萬里行”的品牌促銷為標志,中國紅色旅游從“星火井岡”進入“燎原全國”的快速發展期,東西南北爭相開發紅色圣地,紅色效益日益凸現。
2005年1至9月井岡山創下187萬人次、9.57億元旅游總收入的佳績;保定市創下200萬人次、46.46億元旅游總收入的佳績。目前全國各地紅色旅游景區每年旅游綜合效益約為200億元,并帶動關聯產業發展,形成“一業興百業旺”的良好局面。
但我們同時也應該看到,火爆的市場也暴露出發展中的諸多問題,需要整合資源,需要創新產品開發理念。本文試圖以京津冀紅色旅游區為例,就我國紅色旅游區發展過程中遇到的問題作一番理論探討,拋磚引玉,以期更多專家學者關注紅色旅游區的健康發展。
一、京津冀紅色旅游區發展的SWOT分析
1、優勢
(1)重要的革命歷史地位。京津冀紅色旅游區是全國12個重點紅色旅游區之一,以北京、天津為中心,輻射京津冀地區,其紅色旅游主題形象是“人民勝利,紅旗飄揚”,是紅色旅游的最后落腳點。
在全國推出的30條“紅色旅游精品線路”中,涉及該區域的有5條旅游線。在全國推出的100個紅色旅游經典景區中,涉及該區域的有18個,具有一定的壟斷性和不可替代性。在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時期,西柏坡、八路軍一二九師司令部、白洋淀、冉莊地道戰等聞名全國,影響深遠。
京津冀地區在中國革命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加上京津冀地域相連、人緣相親,經濟、文化往來頻繁,為京津冀一省兩市紅色旅游資源的整合與開發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2)蓬勃發展的旅游市場。2005年北京舉行了紅色旅游啟動儀式,以本市為中心,以周邊為基礎,以全國為大市場推出56條紅色旅游線路。天津市正式推出了以“重溫革命歷史、重走勝利之路”為主題的9條紅色旅游路線,既有市內游,又有跨省市游;河北省計劃在未來5年內,全力打造“一個革命圣地、一條黃金走廊、五大紅色旅游區、十條精品線路”,把河北建成全國極具影響力的紅色旅游強省。
2、劣勢
(1)缺乏精品,市場吸引力有限。京津冀地區旅游業發達,已經形成了一系列的具有強大吸引力的大眾旅游精品。紅色旅游作為一種特色旅游起步較晚,在成熟的大眾旅游精品占據市場壟斷地位的情況下,紅色旅游知名度和旅游吸引力都非常有限,一些頗具歷史價值和影響力的紅色旅游資源潛力還遠沒有發掘出來。
旅游消費是一種替代性較強的異地消費,旅游知名度對旅游消費市場具有較為明顯的引導作用。因此缺乏精品項目造成的市場知名度低是當前京津冀紅色旅游發展面臨的主要劣勢之一。
(2)綜合配套程度較低,旅游服務質量、環境較差等瓶頸問題突出。從旅游服務包括的“行,住,食,游,購,娛”六個方面來看,北京和天津紅色旅游景點比較集中,鄰近市區中心,配套比較好。河北省紅色旅游景點分布相對分散,服務設施的綜合配套程度均較低。
(3)旅游業發展投入不足,旅游資源開發和旅游宣傳促銷滯后。由于體制的制約,紅色旅游景點大部分都屬于文物保護單位和公益性的紀念館,不以盈利為主要目的,對紅色旅游資源開發和市場宣傳方面的投入明顯不足。許多名聲在外的革命紀念地和重點文物建筑的保護與維修不足,面貌破敗,館內陳列落后,甚至有的解說詞還有文革痕跡。另外,各紅色景點在對外宣傳方面的整合程度較低,各自為政,沒有形成集中宣傳的優勢。
紅色資源不能等于貧窮落后,沒有投入就沒有回報,紅色旅游要想獲得長足發展,必須增加投入。
3、機遇
(1)政府的高度重視。2004年12月19日以中共中央辦公廳和國務院辦公廳的名義正式印發了《2004至2010年全國紅色旅游發展規劃綱要》,并建立了由13個部門共同組織成立了紅色旅游領導小組和辦公室,這在歷史上也是從來沒有的,政府對紅色旅游的重視程度和操作方式達到一個頂峰。
河北省省委、省政府也非常重視。對全省紅色旅游發展進行了重點部署,強調在整個旅游產業發展中要把紅色旅游作為重點突出出來,并且還組織相關部門啟動紅色旅游強省助力工程。
北京市旅游局規劃了北京首批紅色旅游景點,并將推出相關紅色旅游線路。為鼓勵北京紅色旅游的發展,北京市旅游局還對推出精品紅色旅游的旅行社給予獎勵。
(2)巨大的市場潛力。從需求的角度來說,紅色旅游市場上存在巨大的需求。既有政治的需求,也有滿足國內人們尋求歷史知識、教育下一代、建設企業文化的需求,還能滿足國際化的需求。
4、威脅
(1)紅色旅游目的地之間存在有著很強的區域競爭。太行紅色旅游區和京津冀紅色旅游區不僅在地域上相連,而且在主題資源上具有相似性。河北省地跨以“太行硝煙,勝利曙光”為主題的“太行紅色旅游區”以及“人民勝利,國旗飄揚”為主題的“京津冀紅色旅游區”兩大區域,太行精神和西柏坡精神都主要是體現了中國共產黨是拯救和振興中華民族的領導核心,象征新中國必然走向勝利之路。因而,很容易形成資源的重復開發和建設,增加產品的替代性,加劇旅游目的地之間的競爭。
(2)旅游市場本身具有的風險性。旅游市場變化迅捷,本身具有一定風險性。游客的需求、政策環境和社會經濟環境都在不斷變化,要求旅游產品不斷更新換代。因此,旅游經營者必須要有時尚頭腦,以變求新,不斷開發符合市場需求的新產品。
總之,京津冀地區的旅游產業發展具有較高的基礎,但也存在很多問題。要使該區發展成為十二個紅色旅游區的龍頭,增強本區域的旅游發展后勁,需要合理開發和規劃本區的紅色旅游資源和產品,尋求實現京津冀地區紅色旅游跨越式發展的途徑。
二、發展思路與對策
1、紅紅聯合是紅色旅游發展的必由之路
事實上,紅色區域旅游合作的實踐和構想在我國已有初步發展:韶山、廣安、廣陵簽訂“三地四館”合作協議;北京、上海、江西、福建、廣東、陜西、河北等七省市旅游局局長共同簽署了發展紅色旅游的《鄭州宣言》;贛湘邊界地區簽訂了《“10+l”贛湘紅色旅游區域合作宣言》。
國家也在積極引導各地“紅色”景點走出單兵作戰狀態,走紅紅聯合之路。國家發改委在最新推出的《全國“紅色旅游”景區建設規劃》中提出,到2007年底前,要重點培養形成12個重點紅色旅游區,組織開發30條紅色旅游精品線路,重點打造100個左右紅色旅游經典景區。
跨地區紅紅聯合協作勢在必行,開展京津冀紅色旅游區域合作是京津冀經濟發展和市場競爭的需要。
2005年北京作為首選旅游目的地城市的地位在不斷下滑:京滬穗粵旅游外匯收入比1991年為1∶0.34∶0.38∶O.94,而2002年則為1∶0.73∶0.60∶1.63。滬穗粵地區城市旅游競爭力的迅速提升主要是得益于“長三角”與“珠三角”的區域旅游合作。因此北京作為重要的旅游目的地城市不能再孤軍奮戰,京津冀地區的區域旅游合作勢在必行。而且根據亞洲開發銀行公布的《河北省經濟發展戰略研究》報告,在國際大都市北京和天津周圍存在大規模的貧困帶,而在這個貧困帶上紅色旅游是最具有比較優勢的資源。所以,發展紅色旅游區域合作是解決這個貧困帶的最有效途徑之一。
加強三省市的合作,整合資源,擴大市場,有利于形成資源共享、客源互動、優勢互補、互利共贏的新格局,提高紅色旅游的影響力、市場的吸引力和競爭力。
2、對策
(1)整合旅游資源,挖掘特色
旅游區域合作必須堅持以特色為基礎。只有把自己的旅游做大、做強、做出特色,才有合作的基礎,才有合作的可能。每個重點旅游區打造一個主題、一個主打產品。展示區域獨特性。特色的挖掘主要從以下兩個方面進行:
第一,將紅色旅游與當地歷史文化脈絡整合,展現歷史文化發展的傳承性和地域文化的獨特性。紅色旅游產品是中國革命進程的體現,其前赴后繼,奮斗不止的精神也是中華傳統精神的延續,并且深深打上了地域文化的烙印。如華北平原歷史上名人輩出,將紅色旅游與該區的歷史文化資源整合,可有效地延長紅色旅游的周期,使產品更充實,具有獨特性和吸引力。
第二,將紅色旅游與體驗式旅游結合,避免解說式博物館旅游的枯燥與單調。紅色旅游的戰爭題材是和平年代里人們十分感興趣的旅游開發方向,要針對旅游者的消費心理,倡導參與式和體驗式的經營模式。如利用戰爭遺跡進行戰爭場景再現,策劃穿越、探險、競賽等參與性項目,提高游客的興趣。
(2)細分市場,形成產品系列
第一,主題系列產品
紅色旅游資源在特定的歷史背景下形成的特殊旅游資源,擁有特定的客源市場,可根據不同的目標市場推出相應的系列產品。
愛國主義產品:比如盧溝橋。這一類可以說每個國家都有,而且這樣的產品一定是主題產品、品牌產品、重頭產品。
歷史懷舊產品:比如說周恩來、鄧穎超紀念館。這一類以中國共產黨創立和中共主要領導人活動蹤跡為主線,讓人們在這里感受一種歷史的懷舊情緒。
歷史事件產品:比如平津戰役紀念館。充分發揮文物在陳列中的手段在展示中的應用,多維演示功能于一體,再現了平津戰役的典型場面。
政治性的產品:最典型的就是天安門廣場。不僅是中國人民要民主、爭自由,反抗外國侵略和反動統治的斗爭的見證,而且是共和國舉行重大慶典、盛大集會和外事迎賓的神圣重地。
第二,時間系列產品
由于紅色旅游產品的特殊性,紅色旅游的客源變化受政治性因素和市場化因素影響明顯,一般時段主要受市場調節,有較大紀念活動的時段則主要受政治因素影響容易出現瞬間增長。因而紅色旅游區必須構建一個既擁有特色節假日旅游產品,同時又擁有多樣化日常旅游產品的旅游產品體系。
紀念日和節假日舉辦各種有紀念意義的和有本土特色的節慶旅游產品,比較容易形成“眼球經濟”和“集聚效應”;加大多樣化日常旅游產品,有利于持續擴大紅色旅游區的影響力,帶動休閑度假、會議等旅游產品的建設。
第三,空間系列產品
主要是解決紅色旅游區熱點、溫點、冷點旅游景點之間的供求矛盾關系。以西柏坡為例,作為“最后一個農村根據地”,大部分游客都會參觀景區的核心部分——中共中央舊址,很少參觀除此之外的其它景點,如電廠和崗南水庫,以致西柏坡每年的游客不少,但是資源利用率低,旅游業效益不高,形成一種表面繁榮。
因此,針對這種表面繁榮,一方面要打造紅色旅游熱點,塑造紅色旅游品牌;另一方面,要發揮熱點景區的輻射作用,通過線路連接、產品捆綁等方式有計劃、有組織的向溫點、冷點景區輸送客源,最終在紅色旅游區建立一個以紅色旅游產品為主導,其它溫點、冷點景區相關旅游產品占有一定比重的合理分布的旅游產品體系。如可以考慮推出西柏坡一天桂山一趙州橋二日游。
第四,功能系列產品
主要是完善各紅色旅游區域吃、住、行、游、購、娛等需要的配套服務設施建設。就游而言,“紅色旅游”要與“綠色旅游”、“彩色旅游”、“古色旅游”、“俗色旅游”有機結合,構建一個以觀光產品為主體,其它產品占有較大比重相互映襯的多樣化旅游產品結構;就住而言,不能一味追求高星級,例如,針對目前的學生市場可適當增加一些適合青少年野外露營的輔助住宿設施;就行而言,要解決“進不去,出不來”的瓶頸問題,提高各景區(點)的交通條件,完善旅游交通網絡體系;“購和娛”方面,要加大本土特色的紅色旅游商品研制和開發力度,提高文化品位和科技含量,設計豐富、新奇的娛樂項目,告別“白天看館、晚上睡覺”的時代。
(3)組建精品線路聯合打造品牌
旅游區域合作一定要尋求一個亮點,打造一種品牌,才能充分發揮合作單位的積極性、能動性,取得良好的效果。共建旅游環線機制,聯手打造旅游合作品牌成為當務之急。按照“兩起兩落”的空中環線和陸路環線的格局,聯合推出幾條質量高,對游客具有吸引力的精品旅游網絡線路產品,形成京津冀旅游大環線。如重點推出:北京—保定—石家莊—邢臺—邯鄲線;石家莊—平山—忻州—太原線;北京—遵化—樂亭—天津線等。
三、結語
旅游需要合作,合作需要特色,特色打造品牌,品牌實現共贏。弘揚特色,打造品牌,實現共贏,推進旅游區域合作,實現旅游業的可持續發展,這是我們面臨的共同任務和奮斗目標。建議省政府及相關部門出面進行京津冀紅色旅游區域規劃,對京津冀紅色旅游區域合作進行宏觀指導,并給予政策和資金扶持,以促進京津冀旅游圈的發展。(作者系中國防衛科技學院英語與旅游管理系教師,主要研究旅游經濟和旅游資源規劃與開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