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5號”,“我是9號”——鎮崗鄉鎮下壩集中安置點的移民拿到自家的新門牌都抑制不住內心的喜悅。為了便于移民工作的公開公示、便于移民的通信投遞、便于移民的后續幫扶,近日,安遠縣對全縣各類移民搬遷安置的移民進行了統一編號、掛牌,這標志著該縣的移民扶貧工作又上了一個新臺階。到目前,全縣已有228戶移民領到了新門牌,釘在自家的大門上。
安遠縣是國家扶貧開發重點縣,有人口34.6萬,其中居住在深山區和地質災害區的群眾就有2.8萬人。為了幫助這些深山區和地質災害區群眾脫貧致富,按照省委、省政府的要求,安遠縣從2004年開始對他們實施了移民搬遷,到目前全縣已累計實施移民搬遷3620人。這些移民有的通過投親靠友分散安置,有的由當地政府統一規劃集中安置。通過移民搬遷,這些祖輩生活在邊遠山區的群眾搬遷到了生產生活條件好的地方安家落戶、發展生產,從根本上改變了行路難、用電難、上學就醫難、商品流通難的問題。移民牌的訂制進一步為移民的生產生活提供了便利,也促進了移民扶貧工作的深入開展。
一、移民牌便于移民工作的公開、公示
移民扶貧政策是國家為了幫助邊遠山區群眾脫貧致富的好政策。為了讓廣大邊遠山區群眾感受到黨的關懷,安遠縣在開展移民扶貧工作時通過“四到戶”廣泛深入地進行了宣傳發動。一是工作人員上門到戶,掌握第一手資料;二是宣傳資料發放到戶;三是政策規定宣講到戶;四是群眾疑慮解答到戶。通過宣傳發動讓當地干部群眾充分認識到移民扶貧工作的必要性和重要性。為了讓應該享受政策的群眾享受到好政策,移民對象的把握是關鍵。移民對象把握得準確與否直接關系到移民工作的方向問題,把握得準,就順民心,合民意。把握得不準,就會偏離扶貧方向,損害黨和政府的形象。因此,安遠縣在移民扶貧工作中實行農戶申請,村、鄉、縣三級審核制度,嚴把移民對象審批關。在對移民對象進行資格審查和家庭人口的核實時,還進行了張榜公示,實行“陽光操作”。移民搬遷后,為每戶移民編了號,制作了門牌,門牌載明了號碼、戶主姓名、人口、遷入時間、遷出地等反映移民基本情況的信息,便于群眾對移民扶貧工作進行長期監督。
二、移民牌便于移民的通信投遞
移民搬遷到新的地方居住,雖然有了當地戶口,但是由于沒有居民門牌,給移民的生活帶來很大的不便。無論小孩讀書,還是父母外出辦事,凡是涉及家庭通信地址的填寫就讓他們犯難。有了移民牌后,移民的生活就和當地居民一樣了。鎮崗鄉高峰村移民唐日旺拿到移民牌時告訴筆者:“剛搬遷到圩鎮居住時,由于沒有新門牌,鄰居又不太熟悉,我兒子在外地打工,每次匯款還要寄回高峰去,以后就可以寫這個地址了。”
三、移民解便于移民的后續幫扶
移民搬遷后,這些移民如何在較短的時間內走上富裕之路,實現移民扶貧“富得起”的目標,成為我們移民后續工作的重點。安遠縣針對各家各戶移民的實際情況,為了便于對移民的跟蹤扶持,結合全縣扶貧工作要求,對全縣移民戶進行了統一編號,建立了包括移民戶地址、人口、勞動力情況、培訓情況、就業情況、產業建設情況等內容的移民微機檔案,做到每戶移民情況明、家底清,并對每戶移民有針對性的落實具體的后續幫扶措施。一是實施“321”結對幫扶工程,根據縣委、縣政府扶貧方案,列出移民幫扶名單,縣級領導每人幫扶3戶移民戶,正科級干部每人幫扶2名移民戶,副科級干部每人幫扶1名移民戶。如今安遠干部的記錄本里多了一個通訊地址,那就是幫扶移民的新門牌號碼。蘭德元是高云山鄉沙含村2004年度移民,由于家底薄,生活較為困難,根據這個情況,我們聯系了一名縣領導與他結對幫扶,幫助解決生活、生產困難,兩年累計解決幫扶資金1000多元。二是落實信貸資金,解決移民戶創業資金不足的難題。移民戶經過搬遷安置、房屋裝飾,普遍存在生產資金不足問題。對此,安遠縣出臺優惠政策,對于投身產業建設的移民戶優先提供貸款,免費供應果苗、臍橙套袋、食用菌生產設備、大棚農膜等生產物資,政府買單支付貸款貼息等。車頭鎮29歲移民曾維新,身強力壯,也很有志向,04年搬出深山后,看著滿山飄香的臍橙園,他很想在臍橙產業上大干一場,當地政府也給他安排了一處山場供他開發,但他苦于沒有資金,遲遲沒有動手,幫扶干部了解到這個情況后,馬上給他聯系扶貧貼息貸款3萬元,當地政府還免費為他提供了400株優質苗木。如今,曾維新已開發臍橙12畝,還在果園建了場房和沼氣池,發展了養殖業,走上了以短養長的致富道路。三是免費提供職業技能培訓,提高移民務工技術水平。為了提高移民的科技文化素質,安遠縣結合“農民知識化”培訓工程,優先安排年輕移民到縣職校參加技能培訓,讓每位移民至少掌握一門就業本領,并將培訓情況記入移民個人檔案。過去,這些移民由于文化水平低,務工技能差,外出打工很難找工作,就是找到工作也只能做些苦、臟、累靠賣體力賺錢的活。現在,通過開展務工技能培訓,參訓移民掌握了一技之長,改變了過去靠賣體力賺錢的歷史,由過去的體力型農民轉變為現在的技術型農民。大心鎮移民鐘亮,去年參加了電機縫紉培訓,精通了電機縫紉技術,到福建石獅服裝廠打工,被廠里提拔重用為技術管理人員,月薪高達3500多元,高出其他生產人員工資5—6倍。今年3月14日,31名移民興高采烈的走出職校大門,這是今年又一批深山移民經過半個月的技能培訓學成結業。36歲的曾萬勝,05年年底剛搬進車頭鎮躍進移民新村就參加了培訓,見到筆者,他禁不住喜形于色:“天下還真有免費的午餐,我沒花一分錢,學到了一門技術,還拿到了一本證書,真要感謝你們,感謝黨的移民政策好?!蔽兆∷植谟辛Φ碾p手,我感到了他內心涌動著對美好未來的憧憬。四是開展實用技術培訓,提高移民發展產業致富的本領。安遠縣通過騁請專業技術人員到集中安置點開展上門技術培訓的方式,讓移民們在家門口學到致富的本領。到目前,各安置點累計舉辦各類農村實用技術培訓31次,受訓人數達2000多人次。通過技術培訓,大部分移民都掌握了1—2門實用技術,移民們把培訓所學的知識應用到產業發展的實際中去,既提高了產品的科技含量,又增強了產品的市場競爭力,加快了致富步伐。車頭鎮農民劉永竣以前栽種本地品種西瓜,到自己栽種的西瓜上市時,市場已有大量西瓜上市,總是賣不到好價錢。移民后參加了科技培訓,今年,他采用地膜覆蓋新技術,種植15畝西甜瓜,不但產量比本地西瓜高出10—20%,而且還錯開了西瓜大量上市的時間,提早了10多天上市,賣到了好價錢,僅此一項就比往年增收6000多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