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2月6日,由泰華農民銀行承辦的中泰紅十字會研討會在曼谷召開。本次研討會主題為“為更美好的明天建立希望:紅十字會與人道主義”。在為期兩天的會議上,中泰兩國紅十字工作者們就備災與救災、醫療衛生、青少年與志愿者、社區服務和提高生活質量以及紅十字會與私營企業的合作等專題,進行了深入地探討。
筆者曾從事金融工作十年,平日里自以為對國內外的大事小事都有一些了解,但此次泰國之行,仍讓筆者受到了很大的震動,感觸頗深。陪同我們的泰華農民銀行同仁說,泰國與中國的國情在很多方面非常地相似,突出一點就是泰國也是一個貧富差距非常大的國家。的確,參加在非常現代化的泰華農民銀行總行大樓舉辦的研討會,出席銀行為盡地主之宜在其總行大樓邊湄南河畔舉辦的豐盛晚宴,在曼谷街頭滿眼目睹的林林總總的外國品牌汽車,曼谷豪華的商業街、餐館與酒店等等,讓筆者充分領受到了泰國大都市的現代與繁榮;而接下來對中國紅十字會部分援建的泰國南部海嘯災民重建安居地項目、南部地區小、中學、醫院等地的匆匆考察之旅,又使筆者感到仿佛來到了另一個世界,筆者甚至對自己前幾小時享受安逸與奢華時的自得心態產生了負疚與自責,由此而聯想到了作為一名曾經享受了國家改革開放豐碩成果的金融工作者的社會責任,想到那些中外“先富起來的”的商業銀行的社會責任。
談到泰華農民銀行承辦此次活動的緣由,總裁伍萬通說,“泰華農民銀行對中國商業方面的興趣非常濃厚,但商業活動要以緊密的文化聯系和真摯的個人誠意為基礎,這種活動能夠拉近兩國人民的距離。”……“各國的紅十字會都在進行崇高的人道主義活動,我們作為商業銀行,也有業務從事這類活動。泰華農民銀行有五位董事擔任泰國紅十字會的理事,這在泰國商業銀行中是惟一的。”……“無論公司大小,崇尚人道主義精神都是一樣的,大家都是泰國社會的一分子,我們希望為人民效力,為社會服務。”
通過伍萬通和其他泰華同仁的介紹,筆者了解到,泰華農民銀行60年來在要求自己為客戶提供全方位高標準的金融服務的同時,始終意識到銀行是社會的一部分,參與社會公益活動是銀行應盡的責任。銀行每年都舉辦各種有利于社會進步的活動,如保護自然與環境、弘揚佛教、贊助教育、幫助青少年和弱勢群體成長、參與支持政府主辦的各項活動等等。泰華農民銀行期望這些社會公益活動能有助于促進泰國社會變得更加宜人適居,樹立起互幫互助的社會風尚,希望每一位公民都能為國家的長期繁榮發展盡到自己的職責。
在前期和此次的調研中,筆者還注意到了這樣一個細節,泰華農民銀行在每年公布的年報中,對自己所作的公益事業著墨頗多。例如在2004年的年報中寫道:出資并與教育部共同發起倡議,邀請全泰國中小學學生共同獻計獻策,為恢復距所在學校三公里半徑內的天然水資源的清潔及長期保護提出發展計劃;贊助民間組織“國際和平基金會”舉辦的“構建對話橋梁,共筑和平文化”活動計劃,邀請28位諾貝爾各等獎項的獲獎者來泰國演講;舉行“泰華農民銀行少年足球聯賽”,支持少年學生開展體育鍛煉,抵制毒品誘惑;連續35年為全國各地成績優秀但缺少資金的學生發放獎學金;向泰國南部遭受海嘯襲擊的災民提供幫助;為弱勢少年兒童組織少年營、新年聚餐和海濱旅游活動……
筆者曾于近期參觀過國內一家商業銀行十周年行慶的展覽,發現其在大量的文字與圖片介紹中,有關社會活動的部分非常少,不知是出于中國人做好事不留名的心理,還是由于巨大的生存壓力導致的對非業務之外的事情還沒有太多的精力與財力顧及。畢竟,十年與六十年是一個不小的時間差距,中國的銀行還有許多要向外國銀行學習的地方,但筆者相信,無論中外銀行的發展路徑有多么不同,商業銀行應當分擔一定的社會責任這一信念應該是共同的。
責任編輯:劉 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