沿江開發報捷——長三角出現領跑新動力
2005年,以上海市為龍頭、江蘇省沿江8市和浙江省環杭州灣7市為兩翼的長三角地區依然是我國經濟的“最亮點”。而且值得一提的是,在近日公布的2005年長三角經濟發展的系列分析報告中指出,長三角2005年GDP總量為33859億元,其中沿江(長江)8市超過14000億元,占43.1%強,成為長三角地區的領跑新動、力!
從GDP增速看,沿江(長江)8市增速均值為15.1%,平均增速比浙江高1.7個百分點,比上海增速快4個百分點;從增速排名的位次來看,南通增幅為15.4%,從上年的排名第六躍居首位,蘇州為15.3%、南京為15.2%分列第2、3位;無錫、常州并列第4位,均增長了15.1%;揚州、鎮江、泰州和浙江的舟山并列第五位,增速均為15%,經濟增速前幾位的城市被沿江(長江)8市包攬。

自從2003年6月,江蘇省啟動“沿江大開發”戰略后,地處長三角北翼的南通、泰州、揚州迅速發展起來。沿江(長江)開發不僅解決了江蘇省的南北差異問題,更促使沿江8市成為影響并支撐長三角地區經濟發展的新動力,進而與全國經濟發展相結合。
另外杭州等市的沿江(錢塘江)開發戰略的啟動,也呈現出一派欣欣向榮的良好發展勢頭。
古運河的復興——帶來長三角的勃勃生機
全國政協十屆四次會議上,58位政協委員聯名提交了《應高度重視京杭大運河的保護和啟動“申遺”工作》的提案。呼吁啟動對京杭大運河的搶救性保護工作,并在適當時候申報世界遺產項目。使“京杭大運河聯合申遺”的消息又重新熱了起來,如果說“申遺”還只在進程之中。“古運河的復興開發”已成為帶動運河沿岸地區發展的重要舉措,但是把“古運河文章”做得最精深、最透徹的,還要數長三角地區。揚州、杭州和蘇州不約而同的提出了“以河興市”的經濟發展口號,無錫等地也在緊鑼密鼓的實施開發戰略,長三角地區的各大城市爭先恐后的拉開了打造新運河的帷幕。
2006年4月18日開幕的揚州“煙花三月”國際經貿旅游節就在古運河畔拉開了帷幕,作為活動主會場的古運河再現繁華盛景。揚州市委書記季建業表示要以“4·18”活動在古運河畔舉行為契機,將古運河打造成一條人文之河、生態之河、繁華之河、歡樂之河,就是要借這個機遇,把整條古運河帶動起來。
過去的杭州是“因湖而名”,如今的杭州要“因河而興”。在杭州的全新規劃里,運河的位置已經高過了西湖。杭州專門成立“杭州市京杭運河(杭州段)綜合整治與保護開發指揮部”,負責古運河杭州段的整治和開發。具體目標實施分為兩步,近期工程總投資4億多元,到今年9月底完成。屆時杭州市區12公里的運河將形成“一步走通”,沿岸將形成“一館兩場三園,兩帶六埠十五橋”的景觀格局;遠期目標投資預計高達170多億元,目標是建成一個“世界級旅游景點”,杭州人的夢想是:未來的運河杭州段可以與巴黎的塞納河媲美。
“沿河開發”和“沿江開發”之于長三角地區的意義,不但使其獲得了因挖掘古運河文化遺產而形成的文化價值和社會美譽,更有對區域經濟不可估量的巨大拉動作用,同時也為長三角地區的區域經濟發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并成為新的成長動力,長三角地區正在演繹著“江河日上”的精彩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