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都記得去年的“惠普產品事件”,過程轉述如下:
廣州白領林先生,在05年5月份購買了一臺惠普臺式電腦之后,三個月內頻頻死機、異常,他多次向惠普致電,并依照惠普保修卡上的“第一年上門服務”條約,希望惠普工程師上門給予檢測解決問題,但惠普一再推托不肯上門,林先生無奈投訴至廣州消委會,希望消委會出面協調。不料,消委會在向惠普廣州分公司工作人員轉達意見時,被惠普人員強硬駁回。四面碰壁的林先生在一怒之下,利用自己的博客,連續撰寫《惠普無道:一名中國消費者對惠普產品的惡劣體驗》、《惠普無道續:惠普請承擔起勇敢決擇的責任》系列文章,這些文章被其他博客網站轉載,許多受過惠普傲慢服務態度的消費者迅速跟貼并自發轉載。在短短二天之內,IT世界、天極網、太平洋電腦網、新浪、網易、中華網等重量級網站紛紛在頭版或重要位置上刊出,隨著話題的不斷升級,許多平面媒體也開始關注此事,一場關于惠普產品的信任危機終于爆發。
在林先生兩篇博客文章刊出之后,惠普開始意識到輿論危機的壓力,一方面放下高傲的姿態迅速與他取得聯絡,希望私下協調解決。另一方面,罕見地撰寫正式書面回應函,連續二次向全國刊出此報道的主流媒體通報事件,同時重金聘請公關公司四處活動,利用惠普強大的勢力壓住其他媒體對此事件的繼續追蹤報道。
對于消費群體如此龐大的國內市場而言,一個普通消費者確實可形象地稱為“螞蟻”,而對于惠普這樣的跨國巨頭,說它是“大象”也不過分。如果這件事發生在前年或再早一點,恐怕林先生只有忍氣吞聲,自己的損失自己承擔,而惠普也多半會把這件事當作眾多同類問題之一,最后不了了之。博客的出現,使意料。博客帶給一支“螞蟻”強大的輿論力量,即使身處劣勢,“螞蟻”也可以發起強勁的攻勢,就有可能讓“大象”招架不住。
此外,和博客有關的事情年初還有一件,也是舉國上下炒得沸沸揚揚,就是《一個饅頭引發的血案》和《無極》。最后《無極》一紙訴狀,但是官司到現在也沒有結果。“螞蟻”惹怒了“大象”,但現在還沒有被“一腳踩死”。

應該說,網絡技術的進步使媒體個人化的發展趨勢非常明顯,這就意味著每個人都能成為一個信息釋放源。今年4月12日,由清華大學媒介經營與管理研究中心聯合國內學術界眾多專家學者共同推出的“傳媒藍皮書”《2006年中國傳媒產業發展報告》中,把2005年定為博客大眾化元年。報告稱,2005年底,中國博客規模已經達到1600萬,全球博客總規模突破1億。這標志著博客正式從精英走向大眾,互聯網發展到個人化時代,并從商業化進入社會化階段。截至2005年11月底,中國博客服務商已達600多家,博客站點達3600多萬個。伴隨著博客規模的高速增長,博客服務網站的訪問量也不斷攀升。2006年,中國博客用戶將突破6000萬,屆時,支持千萬級用戶系統的博客服務平臺將出現,博客會進一步作為基礎應用而出現在幾乎所有互聯網網站服務中。2007年中國博客規模將有可能接近1億。這意味著到2007年,1億個博客就可能有1億個作者,就有1億個屬于個人的媒體。
博客的威力遠不限于個人擁有媒體傳播權那么簡單,由于信息傳播、話題設置、輿論導引所連帶的問題,可能影響商業規則,甚至造成輿論危機,無論對個人、企業還是政府,這種潛在的風險都需要有效的措施去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