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位醫學論文的作者都希望將辛辛苦苦完成的作品發表,但希望發表與被淘汰始終是作者與編者的矛盾。本文著重闡述提高醫學論文以及譯稿投稿刊用率的方法,并對常見敗筆原因作一分析。
醫學論文寫作與投稿,還是有大致的一些方法可循的。
1 提高醫學論文投稿刊用率的方法
1.1 先當讀者,后當作者
俗話說:“讀得多胸中有數,寫得多筆下生花。”寫作能力要靠不斷地讀寫訓練才能獲得。為了增加論文發表機會,當自己準備寫作論文時,不妨先讀幾本自己想投稿的期刊,領會一下該期刊的選文特點和編輯風格,也應該認真讀一下該期刊的稿約,充分了解編輯部對作者的要求,盡量使論文在寫作和謄抄過程中減少差錯,符合規范化要求。努力做到“先當該刊的讀者,再當該刊的作者”。
1.2 寫好各部分
一篇好的醫學論文應該有頭有尾,結構完整;層次段落勻稱緊湊;主次詳略搭配得當;同時還要與論文的體裁特點和要求相適應。
開頭是組成文章大廈的基石,由于它的這種特殊地位,歷來受到作者的重視。常見的開頭方式有:開宗明義,總攬全文和文首標目簡潔明了,落筆人題等。論文要內容翔實,變化多姿,常見的技法有:引線穿珠,緒繁不亂,繁簡適度,各盡其妙和多種技術,相錯成文等;核心部分常用方法有舉例法、引用法、分類法、比較法、數字法、圖表法等。結尾是論文內容發展的必然結果,是完成論文的最后一步。常見的結尾方法有呼應篇首,首尾圓合和啟示聯想,深化題旨等。
1.3 投稿“四竅門”
1.3.1 選期刊
我國醫學學術期刊很多,全國約千種。這些期刊各有側重。偏重理論或實驗研究的讀者多集中在研究單位、大專院校以及一些醫院的實驗室、放射免疫檢測中心、化驗室等,著重臨床應用的讀者多為臨床醫務工作者。作者應有的放矢,明確目標,依據文稿的質量、學術水平和期刊的內容選擇合適的期刊,高水平的論文應盡量投寄被國際檢索系統(SCI,ISTP,ISR,K1)和國際檢索工具(1M,EM,BA,CA)收錄的期刊。
1.3.2 挑欄目
現有的醫學學術論文,已形成一定的寫作程式。多數期刊大多劃分有“專題討論、論著、綜述、技術交流、病例報告、新知識教程、讀者·作者·編者”等欄目。有的期刊設有多達五十多個欄目。寫作論文時首先必須根據所準備的資料與題材,選取適合的欄目形式來書寫,便于編輯選取和安排。
1.3.3 備資料
資料不全直接影響論文內容的科學性。許多有價值的臨床資料不要忽視,對每份病例和臨床筆記要充分收集整理,并進行分析研究。分析討論中要有新意,對讀者有吸引力的論文才不至于被編輯部淘汰。
1.3.4 看預告
許多種期刊往往于每年最后一期預告次年各期組稿重點內容,適時注意期刊預告信息,了解該期刊組稿動向,則可增加投稿成功率。
1.4 注意事項
1.文稿質量不僅反映作者的理論水平和技術水平,同時也體現作者的語言表達能力和寫作修養。表達能力欠佳,技術處理欠妥或明顯錯誤,都會影響錄用。
2.文稿中醫學名詞、圖表設計和繪制以及標點符號使用不夠規范或仍使用已廢棄的非法定計量單位,都會影響論文的被選取以及論文的發表時間。有關對論文的規范化要求,如醫學名詞、法定計量單位等,可參考有關文獻。
3.署上有名氣的專家教授的名字又沒有征得本人同意,不但不會增加論文發表的機會,有時反而會適得其反。編輯部在選擇文稿時雖然有時會考慮作者的名氣,但最關心的還是文章的質量。
4.投稿時請寫好附言,信要寫得客氣些,主要闡明自己為何寫這篇稿件,將此稿的重要性、創新性、實用價值講明白,以供編輯錄用參考。落款要寫明詳細回信地址和真實姓名,以便于編輯部與你取得聯系。還要請作者工作單位主管學術機構審核,附單位推薦函,以示對你負責,表明此文是真實的,不是抄襲、剽竊、冒名頂替或弄虛作假的。否則,也會影響論文的發表。
5.要摘清楚該期刊投稿是否需付稿件處理費和版面費。需付稿件處理費和版面費的,不郵稿件處理費和版面費,編輯部一般是不會錄用的。
6.要搞清楚該期刊投稿是否接收電子郵件稿件,方可通過電子郵件發送稿件。稿件可用方格稿紙用鋼筆工整謄寫,或以稿紙方式打印也可,注意自留底稿,不要寄復印件或復寫件。
7.投寄包裝時要仔細,一些稿件在郵寄時丟失、嚴重的耽擱或損壞,主要是由于包裝不當所致,所以,任何時候自己一定要留一份底稿。以免郵寄時丟失,使自己辛勤勞動的成果付諸東流,一定要用牛皮紙做成的規范信封,牢固封好,為了牢固起見,在封口端可用一條加固帶。一定要貼足郵票,以免郵局退回、耽擱時間或丟失。
醫學論文屬嚴肅的書面文體。在風格上一般崇尚嚴謹周密。要求行文簡練,語法正確,重點突出。對于嚴謹的醫學論文的作者來說,句型、用詞、拼寫、標點、數字、圖表等都是準確、鮮明、生動地表達醫學科技成就的重要手段。扎實的醫學專業知識、語文知識、外文知識和計量學知識,都是應必備的知識。否則,都會直接影響醫學論文投稿的成功率。
2 提高譯稿刊用率的途徑
譯稿也有一個投稿問題,中國的《國外醫學》有44個分冊,它們也需要大量的稿件。提高譯稿刊用率,可以把凝聚著原著、編譯、編審和校對者心血結晶的譯稿更多地轉變為醫藥科學的寶貴財富,產生一定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那么,怎樣才能提高譯稿的刊用率呢?
2.1 選題是關鍵
翻開國外醫學期刊,各種題目紛呈,包括內外婦兒和諸般雜癥,論著、綜述和短篇報道,理論、技術和操作方法,管理、培訓和專題討論等,從形式到內容琳瑯滿目。面對這些文章,我們不要信手拈來匆忙動手翻譯,而應十分審慎地捕捉那些對我國醫藥護理學發展有導向作用的、國內同道關注而又缺少報道的題目來譯,當然也包括“熱點”和“焦點”題目。也就是說一定要選擇那些有重要價值、新穎、實用性強的題目。此外,還必須考慮到主觀條件,再好的題目,若不具備完成這個題目的基本素質也是徒勞的,因此,要揚長避短。力求選擇那些能夠充分發揮自己特長的題目。翻譯實踐證明,經過反復比較,從幾個備選題目中選出的最中意的題目,其譯稿的刊用率一般較高。
2.2 提高翻譯質量
醫學翻譯,不同于文學創作,它來源于原文。編輯部常先后甚至同時收到來源于同一篇文章的譯稿,有的被刊用,有的被廢棄。優勝劣汰,重在質量,這是刊用與否的最根本原因。一篇用1000字譯文足可表達的原文,若譯成1500字以上的譯文,勢必拖沓,蒼白無力,甚至暄賓奪主,本末倒置,必然質量不高。質量的含義是指物體本質的優劣,拿譯稿來說,其公認的質量標準是譯文的“信、達、雅”,即忠實準確,通順流暢以及保持原文的韻昧和風格。
譯稿質量低是刊用率低的最根本原因。選題和原文的時效性也屬于質量范疇。為了提高譯稿質量,必須從外語、漢語和專業知識上下一番苦功夫,經過長期的修養和磨煉。必須嚴肅認真地對待翻譯工作。那種將翻譯過程簡單地看作是將原文機械地轉換為漢語的過程是不對的,那種認為反正編審者還要審校和修改,把一些錯誤和紕漏留給他們去糾正、完善的做法也是不對的。出現本不該發生的錯誤,要么是翻譯者草率從事,馬虎大意,要么是基本素質低和責任心不強。這些認識和做法都會降低刊用率。
說到底,翻譯的質量不僅取決于翻譯者的各種知識水平,還取決于翻譯者的態度。如果態度嚴肅認真,多查勤問,不自以為是,不得過且過,多思考,多比較,那就可少犯或不犯錯誤;否則,馬馬虎虎,粗心大意,不認真研究思考,就會使本可避免的錯誤連篇出現。所以,每一位撰譯者對其譯稿要有高度的責任感、使命感,對每個詞、每一句,甚至每個標點符號都要認真琢磨、推敲,務必做到一絲不茍,來不得半點馬虎。
2.3 重視原文的時效性
醫學期刊的信息性很強,要特別重視其時效性。原文的出版周期與譯稿的刊用率密切相關。許多國外醫學系列分冊稿約時要求綜述主要依據5年內發表的外文文獻,譯文和文摘要采用1年內出版的外文期刊。一篇譯稿從投稿至刊出的出版周期,至少有如下環節:投稿;初審和復審;制版、付印;廠家和編譯者校樣;退廠修改;制型;印刷、裝訂;發行等。每個環節都需要一定時間,整個周期常以月計,即使是月刊也常常在數月前定稿,不然難免延期出版。
為了提高譯稿的刊用率,最好從最近出版的原文中取材,越是搶在前頭,刊用率越高。在保證質量的前提下,要用最快的速度趕譯、加工和付寄。相同質量的譯稿,必然是“捷足先登”。先揀前幾期原文,依次慢悠悠地譯,或積攢一批譯稿再一起付寄的做法,常常坐失良機,其刊用率顯著降低。
經驗證明,取材于本年原文期刊最初幾期(收到時間:原版在發行后2-3個月,影印版在原版發行后約半年)的譯稿刊用率最高。因為這些譯稿可能在本年度或下一年度內刊出,不超過稿約規定的時限;取材于本年度原文期刊最后幾期(收到時間:原版常在當年的第4季度,影印版常在下一年度的上半年)的譯稿刊用率最低,因為經過出版周期后常常超過稿約時限。“昨日黃花”已失去信息價值,刊出的希望自然十分渺茫了。
2.4 充分利用工具書
近年來醫藥護理學的發展迅猛,其文獻日益增多,新知識、新理論、新技術、新方法層出不窮,日新月異。新名詞、新術語正以每年1500個以上的速度涌現。撰譯者常常遇到重要部分的關鍵詞、義,難以譯出,光靠閉門苦思冥想未必行得通,尋師訪友也非易事,最簡單可行的辦法是借助于工具書,常用的有:醫藥詞典、英漢醫藥詞典和英漢縮略語詞典等;國內有關期刊(僅《國外醫學》系列過去的統計已有44個分冊),特別是近3年內的相應期刊;權威性參考書籍。
醫學護理學翻譯常用意譯和音譯等譯法。創新常出自權威之手,初學翻譯者用詞不當便成為“亂譯”,因此必須慎用。有些專業新術語在查不到適宜譯名時可不必譯出,直接寫上原文,有些可根據可靠書刊的解釋在原文后的括號中交代它的性質或作用。
2.5 多讀范文
多讀醫學英漢對照范文無疑是卓有成效的。譯者常常受到時間、地域、經費和期刊版面等諸多因素的限制,影響翻譯水平的提高。精讀醫學英漢對照范文好處在于:
可加深對原文的理解,豐富外語詞匯。不僅可了解某些外語單詞、詞組的基本含義,而且可了解其特定情況下的引申意義,可更多更靈活地掌握外語慣用語,理解某些外語復雜句型的語法現象。
可提高漢語修養。正確理解原文是翻譯工作的前一半,用規范化漢語確切、通暢地表達出原文的含意是翻譯工作的后一半——成功翻譯的決定性部分。通過大量精讀范文,必然會使漢語詞匯更加豐富多彩,遣詞造句更加凝練準確,表達手段更加嚴謹完美。充實詞匯,善于修辭,熟悉并靈活運用漢語的行文規則,才能使譯文更加通順流暢。
精讀范文可拓寬專業知識的廣度和開掘其深度。有了深厚的專業知識底蘊,再加上較高的外語和漢語水平,動手翻譯自然就會得心應手,左右逢源。
可提高翻譯技巧和改善翻譯方法。由于外文與漢語兩種語言詞匯的含義廣狹不同,搭配能力有差異,語法功能有別,修辭方法不一,因此在翻譯過程中常常出現需補充、減略、變換句型和轉變說法之處。精讀范文時注意并領悟翻譯技巧,必然使自己的譯文日趨達到“信、達、雅”的境界。
3 醫學論文常見敗筆原因
每位作者都希望自己寫作的學術論文被期刊刊用發表,但有的很快被中央或地方系列期刊刊用,有的則被編輯部退修或退稿,甚至“石沉大海”。其失敗原因是什么?
3.1 題名欠妥
論文題名要求言簡意賅,切忌冗長、繁雜。題名是否醒目、簡明、確切、易懂,關系到論文能否被刊用,讀者是否愿意閱讀。每位作者總是力圖以最簡潔、鮮明的語言來高度概括、擬定自己所寫論文的題名,但做起來未必能達到。常見以下問題:
題名過大,令人望文興嘆:寫作醫學論文,選題不宜過大。題目太大,牽扯內容廣泛,寫出的文章必然面面俱到,不深不透。
題名不確切:題名是論文中心內容的高度概括,應充分體現“確切、簡明、精練、醒目”四要素,使人看了標題就能從中迅速而準確地領會文稿的中心思想或主要內容。
大題小做:有的作者善于把題目命名得聳人聽聞,以此來吸引讀者。在審稿中常發現大題小做的現象。從文題看,好像作者做了大量研究工作,但文章內容則根本談不上什么研究,使人閱后大失所望,頗有受騙之感。
3.2格式不規范
隨著出版事業的發展,各種期刊對論文的要求也不斷提高。除要求論文應具有科學性、首創性和邏輯性外,還要求論文書寫格式規范化、標準化,以提高期刊質量,但有的作者對論文寫作的規范化格式不熟悉,有的作者因書寫不規范,雖然文稿內容尚好,經過編輯一再退修,仍不符合規范化、標準化要求,延誤了發表時間,使作者的辛勤勞動化為幾張廢紙。
3.3 文詞冗長
不論寫什么文章都要努力做到簡潔、精練。開門見山,以最少的文字表達要講的內容。但有的文章未能在原始材料上去粗取精,毫無選擇地把所有科研過程和結果都納入論文,生怕讀者看不懂,讓人望而生畏,論文自然很難發表。
3.4 不合稿約
稿約是簡明的寫作學范文,每種期刊都有各自的辦刊宗旨和相對固定的欄目設置,有些地方性期刊一般只征當地稿件。因此,撰稿時一定要認真閱讀擬投期刊的征稿細則,了解其征稿范圍及內容。如《中華內科期刊》主要刊登內科領域的新進展、新動向、研究成果等。只有遵照欲投期刊的“稿約”,才能提高論文被刊用的可能。
3.5 一字之差
數字誤抄,核對時又未校出,雖然一字之差,但涉及整篇論文的可靠性和科學性,因此文稿被退回是理所當然的。有一篇論文寄某期刊社半年后退稿,等再次重抄時才發現將初潮年齡數字誤抄,不合常理。這一教訓告訴我們,抄寫文章一定要認真,謄清后最好請他人校對一次,尤其是數字、藥名、劑量等,更要反復核對,做到準確無誤。
3.6 內容陳舊
醫學論文貴在新,評價一篇論文的質量很重要的一點就是看有無獨創之處,雖并不苛求于“前所未有”的開創性發現,也可以在前人工作的基礎上或在某一領域中的某一點上有所發現、有所創新,并力求發展。創新是論文質量的核心所在,沒有新內容的文章是不會得到編者、審者和讀者青睞的。有時獲得一些信息,欲完成某篇論文的寫作,由于主客觀原因未及時動筆,稍有遲延即被人捷足先登,使人悔之莫及。
3.7 著錄不當
參考文獻是學術論文的組成部分,著錄好參考文獻,既是作者寫作論文的需要,也是讀者閱讀文獻的需要,更是編輯工作的量化標識,故參考文獻著錄必須規范化,常見參考文獻著錄不當有:著錄格式不規范;正文中無參考文獻的角碼;參考文獻排列順序和正文中引用次序不一致;格式前后不一;重復著錄;參考文獻過于陳舊;參考文獻過多過濫;文獻無文題;引用作者未親自閱讀過的文獻。
(本文系羅磊、梁麗娟編著的《醫學論文投稿、寫作與英譯手冊》的第4章第5-7節。該書由清華大學出版社于2005年5月出版,責任編輯是張建平。本刊刊載的此文,已經作者本人過目。)
(收稿日期:2006—0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