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醫藥品出口三大制約因素值得關注
福州海關有關人士指出,目前我國醫藥品出口仍存在三大制約因素:
一是出口結構不夠合理,產品技術含量低。我國醫藥品出口中超過90%是原料藥,出口產品主體以資源成本和環境成本都較高的化學原料藥、中藥材,以及技術含量低的藥用敷料等為主,而以生命科學技術和生物技術為代表的高新技術醫藥產品出口比例較小。
二是醫藥產品出口自主品牌少,國際競爭力不強。出口產品中其它國家和地區委托加工的藥品多,自主品牌藥品較少,我國有淪為跨國制藥公司原料供應基地的危險。
三是研發投入少,醫藥科技創新能力弱。
目前,全球非專利藥市場價值約為400億美元,并以每年10%~15%的速度增長,到2008年,全球非專利藥市場價值將達600億美元以上,同時有100多個專利藥陸續到期。這給我國醫藥出口企業帶來難得的發展機遇。醫藥出口企業應充分利用我國西藥原料藥發展過程中積累的成功經驗和優勢,力爭在世界非專利藥市場中占有一席之地,逐步完成從低水平仿制到自主創新的跨越。
亞洲最大的氨基酸原料藥生產基地在上海建成
年產可達2 500噸的冠生園協和藥用氨基酸生產基地2月28日在上海竣工。投產后,它將成為亞洲最大的氨基酸原料藥生產基地。
這一基地由冠生園集團與世界上最大的氨基酸生產商日本協和發酵工業株式會社合資組建,雙方總投資額為4590萬美元,中方持股30%,日方占70%。具體項目企業是上海冠生園協和氨基酸有限公司,主要產品為填補國內空白的高端醫用氨基酸原料。除了可以生產12種健康食品和醫藥用氨基酸外,這家公司還將使用生物發酵技術生產精氨酸、組氨酸、絲氨酸等產品,來填補國內氨基酸品種的空白,突破我國氨基酸工業中的瓶頸。
目前,我國氨基酸類藥物最大的應用領域是氨基酸輸液。有關資料顯示,我國藥用氨基酸的需求量在不斷增加:2000年約消費氨基酸輸液1億瓶,2005年達到4億瓶。
山東榮成建成全球最大軟膠囊加工基地
近日,山東省榮成市一處膠囊加工基地開工生產,它的投產標志著榮成市建成了全球最大軟膠囊加工基地。
據了解,這個膠囊加工基地,由鴻洋神海洋生物技術有限公司與臺灣貫通公司共同投資600萬美元興建。一期工程引進韓國最大型軟膠囊生產線2條,年生產能力達7億粒;二期工程年內完工,建成后擁有生產線12條,年生產能力達到40億粒。
近年來,榮成市軟膠囊加工業已形成24.2億粒的生產能力,是全球最大的軟膠囊生產基地。
中國(泰州)醫藥城構建6大服務平臺
江蘇泰州市日前與4位美籍專家達成合作意向,4位專家將加盟中國(泰州)醫藥城,著手組建以自主研發、對外服務為主的高標準臨床前研究實驗基地。引進“外智”打造科研開發平臺,是江蘇泰州市著力打造的6大醫藥服務平臺之一。
為給落戶中國(泰州)醫藥城的企業提供一攬子服務,泰州市著力建設6大服務平臺:科研開發平臺、市場物流平臺、醫藥信息平臺、醫藥人才平臺、醫藥制造平臺、創業融資平臺。
紹興成立全國首家中外合作醫療用品流通公司
紹興托莢醫療用品有限公司于3月17日成立。該公司是紹興振德醫用敷料有限公司以無形資產銷售網絡入股,引進外資成立的全國首家中外合作醫療用品流通公司。
據悉,紹興托莢醫療用品有限公司由紹興振德醫用敷料有限公司出資2 730萬元人民幣,以國內的銷售網絡評估作價投入;作為德國IR公司全資子公司的香港羅曼有限公司出資2 730萬元人民幣,折合歐元投入。“托美”將依托“振德”的銷售網絡,利用“羅曼”的產品優勢,迅速擴大市場占有額。預計到2010年,該公司銷售額將達到2億元人民幣,成為全國醫療用品銷售業的“龍頭老大”。
“振德”是一家集生產、銷售醫療用品于一體的企業,在北京、上海、廣州等7個大中城市設立銷售網點,與全國600多家知名醫院建立業務往來。去年該公司醫療用品國內銷售總額躋身全國前5名,外貿出口額在全國同行業中名列第二。
生產醫療用品已有100多年歷史的德國LR公司為打開中國醫療用品市場大門,一直在尋找中國的醫療用品銷售合作伙伴。“振德”出色的銷售業績,引起了德國LR公司的注意。2004年年底,“羅曼”與“振德”簽訂了商業合作意向,并請全球四大會計公司之一的畢馬威會計公司對“振德”的銷售網絡進行評估。雙方經過多輪談判,正式簽訂了為期25年的商業合作協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