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安縣五豐鎮是江西省特困鄉鎮,全鎮13個行政村,耕地面積1492公頃。農業總戶數4478戶,總人口20636人,其中農業人口19636人。農村勞動力資源十分豐富,勞動力達9048入。按照現有的耕地與生產力水平計算,農村富余勞動力達3000人以上。近幾年來,隨著農業和農村經濟結構的調整,城鎮化的推進和工業化的啟動,全鎮農村富余勞動力迅速向外地轉移,較好地優化了農村就業結構,促進了農民增收和農業經濟發展。據調查統計,去年,全鎮外出從業人數達到2357人,占全鎮勞動力總數的26%,農民從中賺取勞務收入500多萬元,戶平增加收入1000多元。
五豐鎮實現農村富余勞力轉移的做法表現在三個方面:
一、開展“三個一”和“三個6”活動。動員勞動力轉移
為動員農村富余勞動力轉移,五豐鎮成立了以一名黨委副書記為組長的農村工作組,負責抓好農村勞動力轉移和培訓。鎮里還通過各種宣傳活動,增強各個層面開發農村富余勞動力資源的自覺性。為轉變固守鄉土,種田為本的擇業單一的陳舊觀念,全鎮開展了“三個一”宣傳活動。即:每年春節召開一次外出務工人員致富典型經驗交流座談會,編印一本外出創業人員工作通訊錄;開展一次提供就業信息、鼓勵富余勞力外出務工宣傳活動。通過開展“三個一”活動,增強了干部做好這項工作的主動性。今年初,為開發勞動力資源,五豐鎮又提出了實施農村富余勞力資源開發“三個6”工程。即“計劃三年內培養技能水平較高的適用型外出勞力600個;在縣工業園區和鎮辦企業安排富余勞力就業崗位60個;打造有本鎮特色的勞務品牌6個。
二、搞好“引導性”和“技能性”培訓,推進勞動力轉移
為提高富余勞力的自主轉移能力,五豐鎮堅持以市場需求為導向,積極為農民搞好“引導性”和“技能性”培訓,努力提高農民在非農產業勞務市場的競爭力,加快富余勞力轉移,促進農民增收。一是開展定向培訓,根據本鎮具有地下鎢礦、毛竹豐富、水面遼闊等資源優勢,派出人員外出學技術,學好技術回家鄉辦企業。二是組織人員外出參加種、養、加工專業技術培訓,擴大水果、蔬菜、黃姜、花卉種植業和山羊、肉牛、生豬、麻鴨養殖業生產規模,加快了第三產業發展。據統計,近幾年來,全鎮舉辦各類“引導性”和“技能性”培訓班20多期,達1800多人次;組織參加縣級及縣級以上“技能性”培訓人數達300多人次,一大批有專業技術型的務工農民做到了先培訓、后上崗,推進了農村富余勞力有序轉移。
三、采取“走出去”和“請回來”辦法,加快勞動力轉移
一是充分利用在外務工知名人士網絡優勢,建立了信息資源共享機制,加強與廣東、福建、浙江、江蘇等發達地區用工單位聯系,組織農村勞動力外出務工。去年,全鎮新增勞務輸出6000多人次。同時,依托各類中介組織優勢,利用信息找市場,依靠能人創市場,走進城市占市場,形成了較好的勞動力用工市場開發格局。二是利用就近縣工業園區、縣城河西開發區、萬安影視旅游景區辦廠和基礎設施建設項目多的優勢,為富余勞力提供務工信息,今年,全鎮有500多名中年婦女在萬安工業園區、河西開發區和旅游景區做鐘點工、季節工、臨時工,使大多數貧困戶農忙有人在家種田,農閑有人外出務工賺錢,使家庭貧困面貌很快得到改變。三是鼓勵有成就的農民工回鎮村創業,實行二次轉移。近兩年來,五豐鎮出臺了一系列優惠政策,一方面鼓勵外商來五豐投資興業,另一方面鼓勵有成就的農民回鄉創業,提出了“凡是外資可以享受的優惠政策,民資同樣可以享受”。在家鄉優惠政策的吸引下,目前,全鎮外出務工人員返鄉創辦各類二、三產業的經濟實體10多戶,吸納農村富余勞動力160多人,實現了農村富余勞動力的二次擴大轉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