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設“生產發展、生活寬裕、鄉風文明、村容整潔、管理民主”的社會主義新農村是中央在“十一五”期間農村發展的主要目標,新農村建設關鍵在于農民自主投入。在于是否能夠實現農村經濟的持續、快速發展,從當前的農村發展現狀來看,影響農民增收、農業增效、農村發展的主要原因在于農業生產組織模式的過度松散。要加快農村發展就必須要建立一種全新的發展模式。筆者認為,在農村建立經濟聯合會不失為一種合理的選擇。
一、發展的必然
縱觀國內外農村發展經驗,凡是農村發展較快的地區,農民的組織化程度都相當高。農民組織化程度高能擺脫當前農村的松散狀況,尤其是在村級組織作用沒有得到充分發揮的情況下,能夠將農民的力量集聚起來,形成發展的合力。同時,通過合作經濟組織將農民組織起來,也有助于提高農民的社會地位,加強農民的影響力,提高農民的發言權,擺脫他們在市場經濟的勞資、供求等方面的弱勢地位。這將能極大的增強農民的自主發展能力,從而從根本上推動農村的發展。在這種狀況下,通過成立經濟聯合會的形成,將各種協會、商會、合作組織統一組織起來,無疑是農村經濟發展的必然之舉。
二、模式的提出
當前的農村發展組織模式已經不適應農村發展的需求。從某種意義上來說,當前的這種發展模式已經成了造成農民貧困、困擾農村發展的主要原因。要啟動新一輪的新農村建設,就必須在發展的組織模式上尋求突破。
(一)總體設想
為加快新農村建設步伐,有序推進全民創業,以規范行業協會的運行方式和經營機制為核心,依法實施,分類指導,以成立經濟聯合會的形式,使它成為上聯政府、下貼農戶、前接市場、后承基地的市場經濟新體,逐步把分散的農戶有序地引入到農業產業化經營中,調節生產、加工、銷售等環節的利益分配關系,實現產銷結合,形成“公司+專業合作組織+農戶”或“專業合作組織+農戶”的產業化經營模式,提高農業的產業化、組織化程度。
(二)具體架構
在縣級成立聯合總會,總會下設三個分會(農村合作經濟聯合分會、企業聯合分會、第三產業合作經濟聯合分會)、五個專業合作社(筍竹業專業合作社、臍橙專業合作社、養殖專業合作社、花卉專業合作社、油茶專業合作社)和十個協會(商會)(礦業商會、水電商會、食品業商會、建筑業協會、運輸協會、美容美發商會、編織協會、汽修協會、縫紉商會、烹飪協會)。
(三)運行設計
1、依法規范原則。對農村合作經濟聯合會以供銷社為主體把產業組建成專業合作社,專業合作社的設立登記、章程制定、股金認購、組織結構、民主管理、產品交易和盈余分配均須依法規范。
2、有序引導原則。規范化建設要充分尊重專業合作社、行業協會社員的意愿,條件不具備的暫可不納入規范對象,但要引導其提高水平;有一定條件的要促其完善,促其規范。3、分類推進原則。要根據實際情況,按照專業合作社、行業協會的組成主體,產業特征或項目建設情況進行分類指導,統籌兼顧,點面結合,重點推進。
(四)政府職能作用
1、財政扶持。縣財政安排專項資金,用于農民專業合作經濟聯合會試點、示范工作。各級扶持資金主要用于以下方面:對農民專業合作經濟聯合會成員和經營管理人員進行培訓;開展科學技術和市場營銷知識培訓,引進優良品種,推廣實用技術;購置農產品加工、整理、儲存、保鮮、運銷和檢測儀器設備等;申報農產品質量標準認證,培育農產品品牌,制定生產技術規程;開展市場信息服務,建設營銷網絡,舉辦產品推介活動。
2、稅收扶持。經登記成立的農民專業合作經濟聯合會為農業生產提供的技術服務或勞務服務所取得的收入免征企業所得稅;從事農業機械作業、排灌、植保、家畜和疾病防治項目以及相關技術培訓所得的收入免征營業稅;圍繞成員的生產和銷售從事的服務活動,按農民自產自銷、自買自用對待,稅費按有關規定進行優惠。
3、人才扶持。鼓勵行政機關、事業單位人員或科技人員離崗創辦農民專業合作經濟聯合會,經縣人事部門批準,保留原身份、職級待遇,并允許按其貢獻大小從農民專業合作經濟聯合會取得相應報酬。
三、運作的步驟
(一)加強組織領導。進一步提高對發展農民專業合作經濟聯合會重要性、緊迫性的認識,切實履行職責,制定工作措施,完善扶持政策,明確工作任務,落實工作責任,加強和充實業務指導力量,妥善處理好工作中出現的各種問題,真正把工作做實做好,起到示范帶動作用。
(二)加強部門協作。建立專人聯系制度,各司其職,通力協作,密切配合,促進各項政策和工作措施的落實,共同搞好農民專業合作經濟聯合會示范工作,確定專人,對資產負債、經營合同簽訂和履約、重大事項民主決策、技術培訓等情況,每季度通過報表和文字形式逐級上報。農工部是農民專業合作經濟聯合會工作的牽頭單位,具體負責示范工作的組織、業務指導、監督檢查等工作,同時還要管好用好項目資金,確保專款專用,提高資金使用效益;發改委、財政、扶貧等部門要積極爭取、聯系和安排合作經濟聯合會項目資金,協助農業行政主管部門做好示范工作;金融、工商、稅務和民政等部門要研究制定具體的扶持優惠政策,為合作經濟聯合會發展創造一個寬松良好的外部發展環境;供銷社、科協等部門則要結合自身業務特點,充分利用人才、技術、場地、設施及市場優勢,圍繞農資供銷、技術服務、農產品流通等業務環節做好示范推動工作。
(三)加強工作指導。農工部要發揮好指導、協調、服務職能,加強對試點示范單位運行全過程的指導、監督和調研力度,協調農民專業合作經濟聯合會的對外關系,組織開展宣傳、培訓骨干等工作,積極支持合作經濟聯合會的各項服務。
四、實施的意義
(一)農業合作經濟聯合會生產能夠提高勞動力效益。農業合作經濟聯合會成立后,通過實現規模生產,農民可以將節省時間投入養殖業、加工業等就業上,這樣勞動力資源就會得到極大的利用。這也就是我們在模式設想上為什么要配套養殖業、加工業等的出發點。
(二)農業合作經濟聯合會生產有利于提升農業競爭力。進行合作經濟聯合會之后,農產品與市場的對接勢必會更加有效,盲目種植的現象將會得到遏制,農產品的市場將會更加開闊。它的直接后果是農業成本的大步降低,效益的大步提高,競爭力的大步提升。
(三)農業合作經濟聯合會生產能夠增加農民的自主發展意識。它能夠真正把農民與市場的距離拉近,然后通過近距離的潛移默化的學習、影響,不斷提高農民市場意識,并從經營中學習到營銷的方式、技巧等知識,市場經濟的意識由此在農民心中根深蒂固。農民將變成一個具有獨立自主發展意識并更加理性的經紀人。這對農村的發展來說,將起到根本性的推動作用。
(四)農業合作經濟聯合會生產有利于農村社會的穩定、和諧。越是富裕的地方社會越穩定。“窮則思變”,貧窮作為農村的代表,已經在較大程度上成了社會安定的隱患。農業合作經濟聯合會的主要目的就是通過提高農民收入來鞏固社會的穩定局勢。隨著組織作用的發揮,農村娛樂設施的健全,農民的精神會進一步振奮。這就在根本上為農村的社會穩定、和諧提供了條件。而所有這些都將會為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打下堅實的基礎。